老年人為何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缺少這種保護性的新冠抗體

2020-11-19 騰訊網

撰文|nagashi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截至目前,全球累計確診人數超過5000萬,死亡人數逼近130萬。更重要的是,隨著北半球步入冬季,新冠疫情形勢再次嚴峻起來,多國確診人數迅速飆升,美國更是突破了單日新增20萬的恐怖數字。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更容易感染COVID-19,這與老年人的免疫能力低下、抵抗力弱有關,但更多的具體因素仍有待挖掘。

近日,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Preexisting and de novo humoral immunity to SARS-CoV-2 in humans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發現,在部分未感染COVID-19的人群中也存在可以針對和靶向新冠病毒(SARS-CoV-2)的抗體,並且這一現象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出現的比例更高!

進一步研究表明,這些抗體是免疫系統在感染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時產生的,並可以對SARS-CoV-2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

SARS-CoV-2作為一種引發了全球大流行的冠狀病毒,其本身吸引了太多的注意了,以至於我們容易忽略其他同樣可以感染人類的其他冠狀病毒。

實際上,這些季節性冠狀病毒感染經常發生,且常常導致一種輕微的、常見的感冒樣疾病

這些感染人類並引起輕微症狀的4種冠狀病毒是:229E(α-CoV)、NL63(α-CoV)、OC43(β-CoV)和HKU1(β-CoV)。此外,其他三種已知感染人類並引起更嚴重的冠狀病毒則是:MERS-CoVSARS-CoVSARS-CoV-2。

人類冠狀病毒229E、NL63、OC43和HKU1在世界各地普遍感染,考慮到它們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係較近,兩者之間可能會發生免疫交叉反應,從而對SARS-CoV-2提供一些保護。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小組使用不同的抗體檢測方法去識別SARS-CoV-2蛋白,並發現302名成年人中有16人(5.3%)攜帶了可結合新冠病毒的IgG抗體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抗體可能是在之前的季節性「普通感冒」冠狀病毒感染期間產生的,並與SARS-CoV-2刺突蛋白複合物亞基S2發生交叉反應。

不同方法檢測SARS-CoV-2的刺突蛋白交叉反應抗體的流行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交叉反應性IgG抗體在另外一組未感染SARS-CoV-2的兒童和青少年(1至16歲)中更為普遍——這48名受試者中至少有21人(43.8%)可檢測到SARS-CoV-2 刺突蛋白反應性IgG抗體存在。

COVID-19患者和未感染者的血清中和SARS-CoV-2病毒或假病毒

這些因普通冠狀病毒感染而產生的抗體主要是IgG類,並以S2亞基為目標。相比之下,SARS-CoV-2感染誘導了更高的SARS-CoV-2 S蛋白反應性IgG抗體滴度——可同時針對S1和S2亞基,以及伴隨的IgM和IgA抗體,持續整個觀察期。

在細胞培養實驗中,來自具有交叉反應抗體的老年和年輕未感染個體的血清顯示出中和SARS-CoV-2和SARS-CoV-2假病毒的能力,而來自缺乏交叉反應抗體的未感染患者的血清則沒有這種中和活性。

SARS-CoV-2 S蛋白交叉反應表位的定位

對此,本研究的第一作者Kevin W. Ng表示,雖然交叉反應性免疫既不能殺滅病毒,也不夠持久,但至少可以減少病毒傳播和改善患者症狀。此外,進一步探索S2上保守於多種冠狀病毒的潛在靶點可能為研製通用冠狀病毒疫苗帶來希望。

總而言之,這一發現將幫助解釋老年人對COVID-19的高易感性,並有助於深入了解對季節性冠狀病毒的預先免疫是否提供了對SARS-CoV-2的保護。雖然這些抗體的效力可能十分有限,但區分既存免疫和新生免疫對於人類理解SARS-CoV-2感染的易感性和自然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
    2020-12-24 06:09:33來源:FX168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至少能在人體內留存8個月,可以防止其再次感染。
  • 感染新冠病毒對身體有多大影響?
    編譯如下:美國《科學》周刊日前披露,全世界專家已啟動追蹤新冠肺炎患者基因變化的研究項目,為的是解釋為何有的患者是輕症,而有的患者卻是重症。新冠病毒是一種具有選擇性的奇特病毒,只有少數感染者會出現明顯症狀。儘管症狀最嚴重的群體通常是老年人或患有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人,但部分死於新冠肺炎的人生前一直很健康,甚至相對年輕。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來源:新華社作者:彭茜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05-19 09:11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彭茜)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 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後,體內特異性抗體至少存在半年
    世衛組織:英國變異毒株更易傳播, 當前疫苗仍有效 就英國最近報告的新冠毒株變種,世衛組織官員在2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病毒出現變種是一種正常現象,科學家們正在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目前的關鍵仍然是採取全政府、全社會行動,盡最大可能遏制病毒傳播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 瑞典發現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科技日報北京9月7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從羊駝身上鑑定出一種小型中和抗體Ty1,這種納米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納米抗體有望用於開發靶向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  這次鑑定出的納米抗體是駱駝身上天然存在且可適應人體的抗體片段。今年2月,瑞典科學家在羊駝身上注射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方面起關鍵作用),60天後,羊駝的血液樣本顯示出對刺突蛋白的強烈免疫反應。
  • 研究:新冠病毒抗體可能在數月內消失
    就在全球科學家積極研發新冠疫苗的時候,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抗體會在數月內消失,而疫苗提供的抗體可能也會如此,這意味著人們無法通過一次性注射疫苗「一勞永逸」。更糟的是,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感冒一樣讓人們每年重複感染。
  • 對於新冠病毒,我們認識的很有限
    這是否意味著嗅覺和味覺的改變成為識別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又一症狀?為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王一民。在疫情早期,由於對新冠病毒認識不夠,大家關注的重點是發熱及呼吸道症狀,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不會覺得嗅覺和味覺與新冠病毒有關。再加上原來收治的新冠病例,有基礎病的老年人較多,這些人可能本身對嗅覺和味覺的敏感程度就不高,所以在對大規模確診病例統計的早期報告中,並沒有把其當做症狀。」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中新社記者9月17日獲悉,上海...
    2020-09-17 14:59:24來源:FX168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中新社記者9月17日獲悉,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
  • A型血人群更易感新冠病毒?專家:科學依據尚不充分
    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大、武漢中南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8家單位的最新研究顯示:A、B、O、AB血型與新冠肺炎易感性存在關聯。這也是該領域的首份研究。具體來講,研究認為,O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不易感,風險較低;A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易感,風險也較高。
  • 2019年11月感染新冠!現已有病毒抗體!
    一、美國「零號病人」,自述感染新冠的時間和過程此前一天,梅勒姆進行的血液抗體檢測結果也顯示,目前他已經擁有了新冠病毒的抗體,這一消息,令許多人感到非常吃驚!因為在今年1月20日,美國才報告了新冠肺炎首例確診病例,而梅勒姆的感染日期,卻比美國首例確診病例的報告時間,提前了2個多月。
  • 從頭科普新冠|北京生科院李文輝:病毒如何感染,如何阻斷
    這種結合過程相當於一個酶的催化過程,病毒的膜和細胞膜首先發生半融合,然後再完全融合,兩個膜完全融合以後,病毒的核衣殼進入細胞裡面,從而完成病毒複製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在這次新冠病毒以前已經有6種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最早發現的是229E病毒,最晚的是MERS。新冠病毒主要進入人體呼吸道,它的傳播效率很高,但是它的病死率並不是很高。
  • 多重方法預測脊椎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
    多重方法預測脊椎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已造成超過600萬人感染、140萬人死亡。由於新冠病毒(又稱SARS-CoV2)可能起源於蝙蝠,而對於蝙蝠和人類之間的中間宿主,尤其是野生動物和家畜是否易感新冠,人們尚不清楚。這是對當前新冠肺炎大流行病和潛在人畜共患病在公共衛生方面的主要關切。
  • 《自然》發表最新研究稱,SARS治癒者抗體可抑制新冠病毒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篇免疫學研究成果論文稱,從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治癒者體內分離出的抗體,可以有效阻斷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傳染性。自然科研19日向媒體發布新聞稿說,能夠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有助於研發抗病毒療法或疫苗。最新發表的這項概念驗證研究表明,混合使用單克隆抗體或許是值得探索的一種控制新冠病毒的方法。但新聞稿同時提醒,這項研究並未開展任何人體試驗。抗體是免疫系統響應入侵機體的外源物質而產生,單克隆抗體可以靶向病原體的某特定蛋白(抗原)。
  • 美藥企啟動新冠抗體療法三期臨床試驗,研究預防護理人員感染
    美藥企啟動新冠抗體療法三期臨床試驗,研究預防護理人員感染 新華社華盛頓8月3日消息,美國製藥企業禮來公司3日宣布啟動一項新冠抗體療法3期臨床試驗,主要研究其研發的LY-CoV555抗體能否有效預防美國養老院等長期護理機構人員被新冠病毒感染
  • 科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疫苗的種類及優缺點詳解
    我們知道,疫苗會刺激人體自身的保護性免疫反應,因此如果一個人感染了病原體,免疫系統可以迅速防止感染在體內傳播並引起疾病。通過這種方式,疫苗可以模仿自然感染,但實際上並不會導致人們生病。
  • 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的結局
    新冠病毒會不會導致二次感染,是新冠病毒大流行結局的決定性因素。 在病原體不能滅絕的前提下,由於人類繁衍生息會不斷積累新的易感人群,等到易感人群積累一定數量,就有可能再次暴發大規模疫情甚至大流行。 在人類歷史上重大傳染病,像上述天花,麻疹,鼠疫等都是以這種形式周而復始地呈現周期性(大)流行。
  • 新冠新知:狗難感染,貓卻極易感染新冠,且會飛沫傳染給其它貓
    貓和貂極易感染新冠病毒,狗卻難感染這個結論並非來自對孤例事件的觀察,而是來自兩個不同的研究。一個是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的聯合研究,該聯合團隊最近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SARS-CoV-2 neutralizing serum antibodies in cats: a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該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疫情暴發期間已感染了武漢的貓群,貓的新冠感染可能是由人將病毒傳給了貓
  • 巨石強森、內馬爾、庫爾圖瓦紛紛感染新冠!為何
    巨石強森感染新冠,妻女也「中招」!美國男演員巨石強森全名為道恩·強森,26歲參加過世界職業摔跤聯盟,出演過《速度與激情》、《末日崩塌》等影片,深受觀眾喜愛。據外媒報導,巨石強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妻女也「中標」。
  • 我的新冠感染經歷-幾個問題的反饋和討論
    這種抗N蛋白的抗體,可以在接種中國研製的全病毒滅活苗,或者被新冠病毒感染後才能檢測到。所以你在打完疫苗檢測抗體時一定要問清楚,試劑檢測的是抗那個蛋白的抗體。在美國現在可以用是否能檢測到抗N蛋白的抗體來區分你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過。通過結合抗N蛋白和抗S蛋白的抗體檢測結果,可以區分你的抗體是疫苗免疫還是自然感染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