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各級、各部門密切協作配合和1.01萬名普查人員共同努力,我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完成數據採集和主要數據匯總工作,取得預期成果和顯著成效。
總的來看,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系統反映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獲得了極其寶貴的數據資源,是對國民經濟一次高質量的「體檢」。市統計局將會同各有關方面用好普查數據,推進數據開放共享,確保普查成果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實現效用最大化,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統計保障。
普查的主要特點
我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摸清我市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經濟活動,全面準確反映改革發展新進展,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數據支持。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市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標準時點為2018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18年年度資料。
這次經濟普查的主要特點有:
一是高度重視,組織保障堅強有力。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2018年5月27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擔任組長的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下設32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實施原則,全市縣、鄉(鎮、街道)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均成立普查機構,構建了市、縣、鄉三級工作網絡,建立工作機制,為普查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全面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做到人員到位、措施到位、經費到位、保障到位。相關部門積極主動參與普查工作,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多方共同協作,確保了普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是科學普查,嚴格執行普查方案。借鑑歷次普查經驗,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著力提高普查的科學性、規範性。嚴格遵循《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河南省實施方案》規定13項業務流程,開展普查專題調研和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典型調查,制定了《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階段工作規範》、《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審核驗收組織實施細則》和《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預防風險工作預案》等指導性文件,為全市經濟普查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組織開展多層級、系統化的業務培訓,開展地毯式單位清查,對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個體經營戶進行抽樣調查。實時監控普查數據採集、上報,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
三是創新手段,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積極應用「五證合一」改革成果,大力提高部門參與程度。充分利用部門行政記錄和業務資料,接收、收集、整理了21個部門的單位名錄信息,通過比對、合併生成底冊信息56萬條。全面提高普查數據採集信息化水平,全面使用手持移動終端(PAD)採集數據,廣泛應用行業代碼自動識別賦碼技術,普查數據生產全過程實行電子化、網絡化,有效提高了數據採集處理效率。普查組織形式上,在部分區域探索服務外包,取得了一定成果。
四是廣泛宣傳,普查輿論氛圍濃厚。制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宣傳工作方案》和宣傳工作計劃,召開全市宣傳工作專題會議;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主流媒體開展普查專題宣傳;運用新浪「微訪談」、社會公眾號、今日頭條、微信群、手機簡訊、電子屏幕等新媒介宣傳普查工作;採取印發宣傳海報、文藝演出、宣傳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統計開放日」、「普查宣傳月」開展普查主題宣傳;省市聯合在5A級景區少林寺舉行了大型宣傳活動,擴大普查宣傳覆蓋面。通過廣泛的普查宣傳,營造了濃厚的普查氛圍,為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是質量第一,保障普查數據質量。全市1.01萬名普查人員堅持實事求是,嚴格執行普查方案和工作規範,認真履職盡責,敬業奉獻,克難攻堅,完成了對我市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普查登記。各級普查機構實行全過程質量管理,嚴把源頭數據質量,加強入戶登記數據審核與業務指導,實時監控普查數據採集、上報;堅持各級聯動審核,及時核實、消除差錯;在清查和普查登記等重要階段,全面開展督導檢查,切實提高普查工作質量和數據質量。
六是依法普查,及時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依法開展普查工作。切實履行獨立普查、獨立報告職責,依法依規採集普查資料。建立普查風險防控機制和數據質量問責機制,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及時查處普查違法行為。主動公開普查工作過程,公布舉報電話,自覺接受媒體和社會監督。
普查主要數據
(一)單位情況。2018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38.53萬個,與2013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增長438.9 %;從業人員498.66萬人,增長50.0%;產業活動單位41.26萬個,增長409.4%;個體經營戶49.88萬個。
按行業分,法人單位數量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14.18萬個,佔36.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6.15萬個,佔16.0%;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11萬個,佔8.1%。在個體經營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 26.29萬個,佔52.7 %;住宿和餐飲業7.35萬個,佔14.7%;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4.98萬個,佔10%。
按區域分,我市法人單位數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法人單位數量居前三位的縣(市、區)是:金水區10.51萬個,佔27.3%;鄭東新區6.04萬個,佔15.7%;二七區3.82萬個,佔9.9%;這三地法人單位數量合計佔全市52.9%。
按機構類型分,企業法人單位36.73萬個,佔95.3%;機關、事業法人0.73萬個,佔1.9%;社會團體0.13萬個,佔0.3%;其他法人0.94萬個,佔2.4%。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36.68萬個,佔99.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59個,佔0.1%;外商投資企業273個,佔0.1%。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494個,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0.1%;私營企業28.08萬個,佔76.4%。
(二)從業人員情況。2018年末,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498.66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166.2萬人,增長50.0%,其中女性從業人員177.34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90.99萬人,增加3.39萬人,增長1.8%;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07.67萬人,增加162.8萬人,增長112.4%。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134.34萬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59.87萬人。
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製造業99.63萬人,佔20.0 %;建築業80.83萬人,佔16.2%;批發和零售業68.44萬人,佔13.7%。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63.57萬人,佔47.3%;住宿和餐飲業24.32萬人,佔18.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14.55萬人,佔10.8%。
(三)資產負債和營業收入情況。從資產看,2018年末,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 12.22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84萬億元,佔比為15%,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0.38萬億元,佔比為85%。法人單位負債合計5.14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1.22萬億元,佔比為23.8%,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3.92萬億元,佔比為 76.2%。
2018年,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3.27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佔比46.6 %,第三產業營業收入佔比為 53.4%。
(四)新興產業發展情況。2018年末,全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421個,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5.64%。其中,新材料產業206個,佔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48.93%;生物產業54個,佔12.83%;節能環保產業53個,佔12.59%。
高技術製造業方面,2018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142個,比2013年末增長43.4%;佔規模以上製造業的比重為5.53%,比2013年末提高1.93個百分點。研發投入方面,2018年末,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全稱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經費支出23.13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273.4%;佔規模以上製造業的比重為20.47%,比2013年末提高10.36個百分點;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0.67%。文化產業方面,全市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40880個,比2013年末增長415.4%;從業人員285729人,比2013年末增長51.1%;資產總計1732.15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64.9%。
參與中大獎!置業調查問捲入口》》你對現在居住的小區物業服務滿意麼?
——活力復甦季 重啟美好——
——2020樂居線上房交會——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鄭州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