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4歲男演員施柏宇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再見了,別再流淚」。
細心的網友發現,他還更換了黑色頭像。
出現這樣的舉動,也引發許多網友擔憂,擔心施柏宇情緒出現了狀況,又或者是遇到什麼問題。
的確,近兩年來,娛樂圈中不止出現一起藝人輕生的現象,其中或許與抑鬱有關,又或者是與其它疾病有關。
所以施柏宇發出這樣的文字,即便與他素不相識,也不是他的粉絲,都會讓人感到非常擔憂。
相信對關心他的粉絲來說,內心會更加焦急,也不知道他究竟遇到了什麼。
於是施柏宇此舉也衝上了熱搜。
有網友擔心:
「怎麼了?怎麼感覺像得了抑鬱一樣,希望平安無事啊,公司快去安撫一下。」
還有網友說:
「希望你只是一時消極,期待你渡過難關再次回歸熒幕。」
也有網友直言:
「沒事,角色快殺青了有感而發罷了。」
看來,對於施柏宇發出的這句話,網友們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相信大多數人內心的希望都是一樣的,那便是不要聽到壞消息,希望只是他一時間的有感而發,而不是真的想不開。
直到剛剛,有媒體向功過人員求證,得到了本尊的回應。
情況和其中一位網友的猜測差不多,是因為施柏宇拍攝新戲的地方比較寒冷,加上施柏宇入戲太深,不捨得與角色告別,所以才發出這樣傷感的文字。
實際上,對一名專業的演員來說,拍戲過程中難免要進入一個角色,只有演員自己先走進角色,才會讓觀眾在追劇的時候形成代入感,否則也會覺得演技不夠好。
這時候對演員的內心也是一個挑戰,如果飾演一些比較悲傷,或者比較痛苦的角色,但是遲遲沒有出戲的話,情緒上就會受到很大的困擾。
這也讓我想到女演員馬思純。
作為金馬影后,馬思純的演技得到很多觀眾認可,同時也是一名很出色的青年女演員。
對待每一個角色,馬思純都會做到盡心盡力去詮釋,將一個角色演活。
但與此同時,她也常常面臨不出戲的問題,也就是一部戲都已經拍完了,但自己還沉浸在角色中沒能走出來。
這樣的情況也一度導致她的情緒低落,甚至還有傳言稱她要通過藥物來進行緩解。
所以說,各行各業都有不容易的地方,演員隊的收入雖然很高,但他們也需要承受很多壓力,這些壓力甚至可以壓垮一個人。
演員除了要完成工作以外,還需要給予自己足夠的勇氣,面對網上的爭議聲。
大家在社會上生存都不容易,還是多多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