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還您真實龐大的音符—美國 ARC Reference 6 前級

2021-02-28 音響發燒站


*【發燒站】分享HIFI資訊和影音技術!

*【新朋友】點擊左上方藍色字「音響發燒站」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小圖標,分享到朋友圈


在音樂廳現場,假如您選擇最前面幾排的位置,聽到的鋼琴肯定是形體龐大、音符顆粒飽滿厚實且震撼力十足,那是近距離聆聽鋼琴演奏的感動,如果您坐得夠近,還可能有辦法看到鋼琴家額頭上滲出鬥大的汗水,而每一個指尖起伏,對應著鋼琴的輕重緩急,感受每一吋音樂細節。

我描繪的場景是音樂聽現場,可是當我聽著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前級時,每一張CD彷彿都把我帶回到錄音現場,那真實、龐大、溫暖,又充滿豐富細節的音樂表現力,煞是迷人。


資深又傳統的老Hi End名廠

我大約在十年前曾經拜訪過ARC位於在明尼蘇達州的工廠,在北美是頗有規模的生產基地,雖然在我拜訪ARC的時候,創辦人William Z. Johnson依然是ARC的擁有者,也參與部分研發試聽的工作,但畢竟年事已高,大部份時間住在氣候比較好的加州,遠離明尼蘇達的寒冷冬天,所以沒有見到這位音響界的傳奇人物,不過親自走訪ARC,看著純手工製作的傳統生產線,從零件的全檢全驗,配對分類,到手工插件、組裝、焊接,讓人對ARC的器材多了一分尊敬。

ARC的好名聲是長期累積而來的,不管您喜不喜歡真空管機,也不管您認為ARC的聲音合不合胃口,ARC經久耐用,可是長期累積出來的商譽。他們在北美還提供ARC回娘家的服務,超過十年以上的機器都歡迎寄回ARC檢查,我記得當時負責ARC的Terry Dorn告訴我,檢查本身不用收錢,但如果查出問題要修理當然要收費。

不過就算機器沒問題,通常消費者還會要求付費的器材整理服務,既然回來ARC原廠檢查,不如順道整理一下。可是這項服務在臺灣的ARC行不通,第一個問題是老機器送回ARC原廠的運費不便宜,第二個問題更麻煩,機器進出海關可能會被課稅,又是一筆費用,就算ARC不收您檢查費,老機器這麼一折騰恐怕三、五萬跑不掉。只嘆ARC售後服務好,遠在臺灣的我們卻無福享受到。


外觀辨識度極高

話題回到Reference 6身上,ARC的擴大機四十年如一日,銀白色的機箱,配上大尺寸的把手,一派老成的設計,辨識度極高。其實,從1995年ARC推出Reference系列開始,機器的造型從沒改變過,變化比較大的只有大尺寸顯示幕,旋鈕數量減少。

我們從數字上來看,Reference 6應該是第六代,實際上是第七部,在Reference 2之後,曾經出過MK II,所以第二代有兩部,而ARC知道老中避諱4這個數字,所以跳過,直接進到Reference 5,但Reference 5後面又有一部Reference 5 SE,所以到Reference 6實際上已經是第七代了。


在這中間還有一部40周年紀念前級,限量40部,單一年度生產完畢就停產,後來又推出與40周年一樣兩箱式的Reference 10,這是ARC現役的旗艦前級,而Reference 6已經算是老二了。

雖然我說Reference 6的設計依然遵循著ARC的傳統,但也可看到新加入的元素,那就是圓形的按鍵,我記得早年ARC用的都是黑色方形按鍵,不過晚近推出的新器材都是圓形按鍵,我想這與G-Series伽利略系列的設計有關,應該是受到ARC集團化以後帶來的設計觀念影響。

還有,Reference 6的頂蓋並不是金屬,而是透明壓克力,難道是要讓大家透視Reference 6,來個火力展示?我想這是原因之一,不過原廠來臺時我問過,他們的回答是為了好聲,金屬機箱上蓋面積大,會產若干諧振,壓克力阻尼比較高,可以消除這微小的諧振。


不是小改款的進階線路改版

假如我們從ARC的前級演進來看,Reference 6應該與之前的Reference 5與Reference 5 SE,Reference 5面板還是方形黑色按鍵,到了Reference 5 SE已經比照40周年紀念版本,換成小圓型按鍵,而現在的Reference 6則與G系列相同,換成大圓形按鍵。

至於線路的變化,從5到5 SE,主要是換上與40周年紀念相同等級的鐵氟龍交連電容,外加ARC新開發的變壓器,但是到了Reference 6,5 SE的特別零件都在,但是放大線路又有改進,原本5與5 SE只有4隻6H30訊號管,到了Reference 6變成6隻,看來放大線路改了不少。

電源供應部份依然維持6550配6H30,不過ARC說這部分也有細部的改良,譬如變壓器尺吋增大了些,只不過沒有擺在一起比較,外觀上看不太出來差異。


6H30訊號管從4隻增加為6隻,外加電源部份的改良,Reference 6的改動不可謂不大,不過在機箱背板上的設定,倒是變化不大,四組平衡,四組非平衡,輸出有兩組,外加錄音輸出一組。別忘記Reference 6還是全平衡設計,所以單端輸出僅有平衡輸出的一半,最好使用全平衡輸出,這樣才能讓Reference 6全力發揮。

不信,試著換線搭配看看,在同樣音量大小的設定時,單端RCA的音量一定比平衡XLR小聲,但這不光是大小聲的差異,就算您把單端RCA的音量推到與XLR一樣大,聲音的厚實飽滿程度還是有差,所以玩Reference 6,最好一路「平衡到底」。


在使用介面上,Reference 6與一代幾乎沒有改變,不過早年ARC前級習慣把音量開關做在左邊,檔位切換做在右邊,原因之一是負責設計的工程師幾乎都是左撇子,習慣左手切換音量,但是現在新一代的ARC前級,幾乎都變成音量在右邊,對右撇子來說比較直覺。

Menu按鍵可以進入選單,配合Enter按鍵就能設定,裡面的資訊包括自動關機設定、面板亮度、左右平衡、真空管使用時間、直通設定(Pass Through),大部分情況下用家不太需要額外的設定,但假如您要把Reference 6與多聲道系統連動,那麼可以指定任何一組輸入(包括平衡與非平衡)變成直通。


威力十足,一聽就迷人

試聽Reference 6的搭配有兩套,一套在編輯部聽,用Perreaux Prisma 750單聲道後級驅動CC Admonitor Silver Preference配Sub低音柱,另一套則是在我家裡用NuForce Reference 18推Chartwell LS 3/5,以頻寬、動態來說,Admonitor配低音柱當然完勝,可是LS 3/5在Reference 6加持之下,竟然也虎虎生風,這部前級可說威力十足啊!


實際使用時,這才發現Reference 6沒有增益切換,我記得以前有些ARC的器材有高中低三段增益可換,不過Reference 6變得更單純,沒有增益調整的選項。音量控制總共103階,但不管搭配哪一套後級,我從來沒有把音量開到一半以上,大約到50就已經爆棚了。


還有,雖然Reference 6前級耗電量不大,但依然使用20A電源線,這20A的電源線給後級用還說得通,但用在前級是不是有點過頭了,我問過ARC真的有必要嗎?他們的回答很簡單,研發部門比較過,20A的電源線聲音比較好,所以高階Reference器材都是用這個規格。隨機有附,原廠也建議用這條線,也頗為粗壯,倒是日後要換電源線恐怕得訂做了。

健康的豐潤飽滿龐大


Reference 6的聲音可說是一聽就迷人,在我試聽過的前級當中,有些前級講究乾淨通透,清清如水,像是淡雅的柴魚高湯,可是Reference 6卻是生龍活虎,勁道十足,更像是濃鬱的豚骨高湯。我用拉麵的湯頭來比喻,其實並不算精確,因為濃鬱似乎代表著Reference 6帶有音染,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Reference 6一樣有著乾淨清爽的面貌,但是它的音像呈現著健康的豐潤飽滿,音符顆粒清晰又龐大,而且是結結實實的勁道,而當音像有著健康的龐大感,自然可以更貼近音樂,聽見藏在音符當中的美妙細節。

我想舉加拿大Viveza的「Tango Tango」專輯為例,以弦樂為主的探戈音樂,加上發燒等級的錄音,在Reference 6聽起來更顯親暱感,像是「Tango In D」,可說是探戈音樂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在電影「女人香」中也出現過,低音大提琴與鋼琴烘託出悠揚軟綿的節奏。

小提琴聲部交織其上,Reference 6把每一個聲部處理得有條不紊,音像龐大,而其優秀的聲道分離度,讓每一個樂器都有自己的位置,偶而低音大提琴襯底的節奏冒出來,牛筋味十足的拉奏充滿厚實的勁道。在低頻段的量感與力度,可說是Reference 6最令人著迷之處。

弦樂表現真是迷人


什麼音樂用Reference 6最迷人?弦樂!Reference 6的弦樂不僅有著健康飽滿的音像形體,泛音的光澤更是漂亮地延伸,高頻段帶著絲綢般的光澤,細膩、柔美又帶著絲絲甜潤的滋味,我不想說這是真空管的音染,但我不得不說晶體前級很難聽到這般甜美又絲絲入扣的小提琴泛音。

我聽老Philips的錄音,Robert Wagner指揮因思布魯克管弦樂團,Michele Auclair演奏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這張CD現在難找了,第一樂章一開始兩個半小節,小提琴獨奏就開始了。

小提琴獨奏家要以一擋百,馬上掌握全局,但卻不能用最大的音量,而是要由小而強,引導樂團到第一樂章的高潮,在Reference 6上面聽,小提琴獨奏從小而大,由弱而強的變化,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彷彿可以想見Michele Auclair在樂團之前的賣力演出。


接著換上謝霖獨奏,杜拉第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老Mercury版本,Reference 6清楚地呈現出錄音的年代更早,音樂柔弱的樂段還可以聽見些許母帶背景噪訊,但是謝霖精準又充滿穿透力的小提琴,馬上鎮壓著全場,琴音更顯銳利,高把位強悍尖銳,對比低把位的濃鬱厚實,謝霖的小提琴獨奏音色顯然比Michelel Auclair更為豐富多變。

再拿出鄭京和獨奏,杜特華指揮蒙特婁管弦樂團的Decca版,鄭京和切入之時與Michele Auclair比較接近,柔和而溫暖,淡淡地拉奏出主題,但是進入第二主題時,炫技的變化就顯得豐富了,不過拔尖之處的聲音穿透力還是比不上謝霖。您看,光是「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這Reference 6就能充分地把三位小提琴家拉奏的面貌表現出來,怎麼不美呢?

一口氣寫了三張小提琴曲,再加上「Tango Tango」,您可別誤為Reference 6隻能聽弦樂,而是Reference 6的弦樂表現可能是我近期以來聽到的前級當中,最讓我感到目眩神迷的一部,噢,我說錯了,應該是「耳眩神迷」,我自己用的幾部前級全都給比下去了。

而我最近在家裡聽的時候,經常用Mergin NADAC直入後級,用NADAC做音量控制,這樣省去前級更單純,音質更純,沒想到多了Reference 6的前級放大,能讓聲音的飽滿厚實提升那麼多,同時還維持相當優秀的聲音透明度,這部Reference 6果然身手不凡。


具備健康飽滿厚實的聲底,Reference 6聽什麼音樂真的都生龍活虎。如果您喜歡德國老虎魚的錄音,用Reference 6更是對味,聽「Stockfisch DMM-CD/SACD Vol.1」。

第一軌是發燒友喜歡拿來試機的「No Santuary Here」,錄音當中的低頻段本來就飽滿厚實,在Reference 6上面聽,這種高低對比的落差更大,顯得音樂的動態對比更強烈,龐大結實的音像,聲音密度很高,但聽感卻是相當輕鬆,您可以儘量催大音量,音像會更浮凸有致,衝擊力十足。

聽過肯定大呼過癮

聽到這裡,我已經對Reference 6毫無疑問了,雖然在它之上還有Reference 10,但是這Reference 6已經表現非常好,而且是一聽就知道非常活生、飽滿、均衡、動態十足的前級,就算我只用LS 3/5這樣頻寬有限的Monitor也能大幅提升動態表現,更何況用Admoitor配Sub低音柱,更把Reference 6的頻寬與動態表現得更好。

雖然沒有Reference 5 SE同臺比對,但Reference 6在聲音表現上,肯定比我之前聽Reference 5與Reference 5 SE的進步幅度更大。如果您想尋覓一部有真空管味,同時擁有寬闊動態表現的前級,那麼一定要先試過Reference 6,肯定讓您大呼過癮。


器材規格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

型式:真空管前級擴大機

頻率響應:0.5Hz~200kHz(+0dB/-3dB)

增益:12dB(平衡)、6dB(非平衡)

輸入阻抗:120k歐姆(平衡)、60k歐姆(非平衡)

輸出阻抗:600歐姆(平衡)、300歐姆(非平衡)

尺寸:48×19.8×41.9cm(W×H×D)

重量:17 kg

匯聚全球影音,發燒從6HIFI開始!

6hifi官網: www.6hifi.cn

諮詢微信: ychifi  

諮詢熱線: 400-068-4885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

郵箱:hifi777@163.com,投稿內容僅限hifi音響相關資料,內容包含文章和相關圖片,審核通過,將免費發布。



相關焦點

  • 美國ARC Audio Research LS28真空管前級試聽
    當然,在Audio Research網站上所登載的現役器材,前級不只有這三部機器,但如果從產品策略來說,Reference 6、GSPre與LS28堪稱現階段Audio Research前級三雄,市場定位策略明確,相形之下其他自家前級則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出。
  • 【評析】美國 ARC Audio Research LS-28,鮮美而回甘,如臨音樂現場
    前面提到Ward Fiebiger自2005年起主導產品的類比電路,若以2006年推出的LS-26、LS-17作為分水嶺,他們和舊有ARC前級最大的差異在於採用JFET+真空管混血設計,讓前級兼具高訊噪比與高電平放大特性,因此後代機種LS-27、LS-28也毫無疑問地採用全平衡管晶混血架構。
  • 耳擴與前級結合 Audio Dream真空管耳放
    HA5還內建了一組600歐姆的前級輸出,使它不僅可當作耳擴,也可當作一臺前級來搭配家中喇叭使用,可說是一機多用途。Audio Dream HA5    面板含有2組6.3mm耳機孔座,並具備可調整搭配阻抗的功能,無論您的耳機阻抗是高是低,都可以透過切換尋找到最佳的阻抗匹配。
  • 全新升級,身份象徵 McIntosh美國麥景圖 MX123家庭影院前級功放
    即使不認識McIntosh,光看外觀,感受操作就知道是高端產品MX123是目前McIntosh(美國麥景圖)最新款的家庭影院前級處理器,代替上一代的MX122,不論在功能,設計以及支持的環繞聲格式方面都作了更新,外觀上跟上一代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 【搭配推薦】鮮活靈動的KEF Reference 5特仕版 巧搭麥景圖McIntosh
    設計的邏輯現在清楚了,單純Uni-Q可以做到最準確的點音源設計,但低頻不足之處,靠三音路設計來補足,所以Reference系列等級越高,低音單元越多,從Reference 1的一個6.5吋低音、Reference 3兩個6.5吋低音,到Reference 5加上4個6.5吋低音單元,您可以了解KEF設計的基本原則:以Uni-Q為核心,越往低頻走,搭配更大的音箱箱體,並使用更多低音單元。
  • 新品| Markbass Vintage Per發燒貝斯前級
    我們為此設計了MARK VINTAGE PRE這款全新的電子管前級效果器。它將會是專業貝斯樂手們的必備效果器之一。這款Markbass前級擁有非常大的可調範圍,從經典復古到現代音色,都不在話下。並附帶的許多實用性的功能,即便是Marcus Miller這樣的傳奇貝斯手,也無可挑剔。通過下面這個視頻,我們可以全面的了解到這款前級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內容詳細,完全可以當做是說明書。
  • Menley Neo-Classic 300B RC前級/耳放
    事實上,目前最昂貴的麥克風選擇中,新的英雄榜包括Manley Gold Reference(與同廠的麥克風前級捆綁銷售,號稱擁有真空管麥克風中最好的透明度與分解析、高音延伸性,併兼顧速度感)、SONY C800G(有獨特的散熱系統避免真空管過熱產生底噪與震動)、Neumann Solution D(特色內建了A/D轉換,直接AES輸出,還可連接時鐘)。
  • 【評析】音質至上主義-試聽Burmester 111
    一半DAC+前級、一半電腦111的機箱大約是兩個077前級的厚度,是的,您猜到了, 111看起來是一部器材,實際上內部隔出兩層,負責不同的功能,所以是二合一的單件器材。111的上半部是傳統的Burmester,內藏DAC與前級。
  • 6J1「超級」前級放大器
    特別說明:123版主的這個電路,原名稱為「差分」前級放大器而非「超級」前級放大器,「超級」二字為這個稿件在編輯時編者自作主張而改,因為事隔多年發現,在個人DIY的放大器中,依舊極少有相同的前級電路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即使是相當多的廠機設計,相比於此電路來講也略顯寒酸,此電路能擔當得起「超級」二字的榮譽,最重要的是,123版主給出了這個電路完整的設計思路和計算方法,相信對於許多朋友來講
  • 音箱的前級和後級的概念
    所以有兩個改革:一、是在音箱上給你分開的前級和後級的音量控制鈕,將前級開大,後級轉小可製造失真又不必忍受大音量。二、是做像現代的腳踏效果器先將吉他的信號放大到失真,然後經過音量控制鈕讓吉他手自行控制輸出。      看到這裡那些擁有前後級音量控制音箱的琴友們應該知道怎樣不用失真踏板一樣做出失真了吧?
  • 樂說音響|前級放大器與「音色濾鏡」
    比如企業做個微信公號,開個淘寶店的,現在叫「網際網路+」;買個手機,弄個iPad,叫擁有了「個人移動終端」;耳機、耳麥、眼鏡式屏幕叫「可穿戴設備」;在網上放高利貸、非法集資叫「P2P金融」;編故事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借錢,也沒打算還,叫「眾籌」••••••輪到古老的前級放大器了,最近被有些人說成是「音色濾鏡」,還富有煽動性地說,不要以為只有後級功放才需要前級,合併功放其實也要加前級,聲音更出彩。
  • 辦公室裡的新「玩具」之二——柏韻音頻AirDSD Pro串流播放解碼前級
    除了耦合電容出名外還留有一手音頻晶片技術,這也是AirDSD Pro畫龍點睛的重要一筆。      有了這個優秀的前級功能,我的黑膠系統便可以通過它與KH310相連開聲,省去了一筆買前級的費用,何樂而不為呢?而且這個前級部分的數質也是非常高,聲音透明度很好,基本上接入後把我的AUDIONET唱放的聲音忠實地反映出來,萬萬沒有想到在一個數播裡面可以整合到一個如此高水平的前級部分,實在是非常難得。
  • 用家實測 | 根本停不下來,我的Gold Note CD1000 MKII和Tube-1006膽輸出前級
    也就是說,CD-1000MKⅡ本身不但是一部CD播放與DAC解碼一體機,還可以外接TUBE-1006膽輸出前級和PSU-1000外置電源來提升重播效果。而且,GOLD NOTE金樂的可愛之處,在於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來打「組合拳」,無需像其它品牌那樣一次投入太大。
  • 【評析】近場聆聽的真實感-PMC Twotwo.5主動喇叭
    型號字尾的數字代表中低音單體的尺寸,所以Twotwo.5用的是5吋中低音,Twotwo.6是6吋,而Twotwo.8則是8吋,音箱尺寸則隨著中低音尺寸大小而變化。至於Twotwo的第二個Two,代表它可以兩用,您可以直立擺放,也可以橫躺擺放,所以Twotwo.5的高音並不是置中的設計,而是偏一邊的擺設。
  • 【器材測評】絕不害羞的鐵拳:McIntosh麥景圖 D1100全能解碼前級
    二十年前擁有McIntosh的用家,實際上現在持有的價值更高,他們賣出二手的價格可能比二十年前還高。但增值的前提是長期持有,和投資股票或基金很像,本文這部D1100前級未必所有發燒友都會青睞,但並不影響它將來成為經典的可能性。
  • arc日本語學校介紹,學校都有哪些特點
    arc日本語學校是建校於1986年的語言學校,ARC日本語學校的校風就是國際化、多元化、多樣性。作為專業的日語教育機構,今天我們就從多個方面說說arc日本語學校好不好吧。
  • arcfox是什麼牌子
    【太平洋汽車網】arcfox是北汽新能源旗下追求極致性能與創新設計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依託北汽集團十年新能源造車技術和經驗的積累,聚合戴姆勒、麥格納、華為等全球頂級資源打造,發布了全球首個商業搭載5G技術的平臺——IMC智能模塊標準架構。
  • 評測丨回到原點,音樂訊息纖毫畢現,Increcable(原點) TPC-1HP電子管前級放大器
    瀏覽increcable的官方網站,其完成度也是很高,當中也有一些歷史介紹,入面還分享了廠家生產線的圖片,網站還介紹當中更使用到一些儀器和工具進行測量。分體電源設計和的式小巧的主機可以一起放在一件層架上最省地方,一貫的黑色鋁合金面板和銅鋁合金頂板與同系相和應,最特別是每隻膽管都有一個獨立有機玻璃保護罩固定安裝在銅鋁合金頂板上,罩頂蓋上有散熱氣孔,這保護罩除了保護膽管外,還可避免膽管受外來聲波影響,對音效有正面幫助。
  • 尖貨 原聲樂器的專屬前級——Fishman PLATNUM PRO EQ前級評測
    (滾水網字幕組原創作品)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木吉他之類的原聲樂器用的前級、效果器之類的是很少聽說的,至少遠遠比電吉他陌生的多,但實際上如果是在一個專業的演出中,一個可靠、優秀的落地式的前級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拿木吉他作為例子,一塊合格的木吉他前級應該具備什麼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