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信息】
intention
英 [ɪnˈtenʃən] 美 [ɪnˈtenʃən]
n. 意圖,打算(something you want and plan to do)
make it through
熬過,挺過(艱難的狀況)
拓展:
make it through + n. (具體)挺過了.
grief
英 [ɡriːf] 美 [ɡriːf]
n. 悲痛(great sadness, especially at the death of sb.)
【原文信息】
一個12歲女孩的信:給疫情後的自己
2021.01.24
何迅
難度:CSE6
課程導讀
疫情讓人們開始思考,在這一切的混亂結束後,將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以後的生活。有些人說要多和朋友聚會,有些人說要多陪陪家人,有些人說要珍惜每一次外出旅行的機會。《紐約時報》就發表了一個12歲小女孩給自己未來的寄語。她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封信?寫下這些感受會有什麼作用?
本篇課程首發於2021年1月24日
【選句因素】
尼採(Friedrich Nietzsche)有精神三變(Nietzsche’s three metamorphoses)的觀點:精神會由「駱駝」(the camel)變成「獅子」(the lion),再由「獅子」變成「孩子」(the child)。「孩子」代表自由(willing its own will)和創新(winning its own world)。他曾說: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重新走向孩子般的清澈(Man's maturity is to have regained the seriousness that he had as a child at play)。
今天所選的這一句,受刺激於朋友說的一句話:「大家都太忙了,哪有時間去思考?」而實際上,年紀見長,忙碌,並不代表智慧真的增長了。我們應該在所有的挫折中汲取教訓,反省自己,讓自己真正成長。
失敗為種,反省為水,滋之潤之,青史名垂。(Failure holds the seeds of greatness - so long as you water those seeds with introspection, they can be the root of your success.)
今天所選這句,用中文來說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種「熬」,是面對艱難困苦時,通過內省讓自己走向智慧的「熬」。只有經歷這樣的內省,人才能真正成長。
黃益
2021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