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三湖慈鯛發燒友」關注後, 可以持續訂閱哦!
坦鯛【Tropheus moorii group 蝴蝶類】
大多養過三湖的魚友,都養過坦鯛的蝴蝶類,那是一種讓人愛,又讓人煩的坦鯛。人們在驚詫牠們的豔麗、活潑的同時,又為牠們的好鬥或無緣無故的死亡而煩惱。很多資深魚友對飼養這種慈鯛所帶來的興奮、愉悅和煩惱、糾結,是最有體會的了。
三湖慈鯛中大多是喜歡爭鬥的(這本身就是慈鯛的天然習性),但象蝴蝶類那樣的好鬥卻並不多見。牠們不搞文鬥,專攻武鬥;今天打不夠,明天接著幹。所以,飼養蝴蝶類時儘量保持一定的種群數量,以分散牠們的打鬥精力。飼養蝴蝶類另一個問題便是腹水問題,我記得「老虎很大」有一個帖子,叫《腹水,又是腹水》,就是說蝴蝶類的。
雖然本文作者認為繁殖蝴蝶類較難,但很多養過牠們的魚友多有成功繁殖的經驗,所以,繁殖蝴蝶類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相比較,論壇上很少看到有成功繁殖龍王鯛的帖子。一是飼養龍王鯛的魚友不多,二是繁殖龍王鯛確實比蝴蝶類困難。
其實,蝴蝶類和龍王鯛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屬類,只是因為習性相似,所以,作者才將牠們放在一起敘述。
蝴蝶類的品種很多,本文只是列出了常見品種供廣大三湖魚友參考。
Tropheus moorii group 蝴蝶類
上述表中所列的口孵魚,雄性之間的爭鬥與其說是攻擊,還不如說是為引誘雌性產卵。將牠們中的任何一對單獨飼養在混養缸或繁殖缸裡都是不適宜的。
Behavior in the wild 野生行為
在牠們的首選棲息地經常能夠看到這些植食性慈鯛。牠們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啃食巖石上的生物覆蓋物——藻類。一有動靜,會馬上躲入生境中的縫隙中。有一些品種,比如珍珠龍王鯛(P. trewavasae)尤其「害羞」,只能在遠處觀察牠們。
雄魚具有領域性,但只追逐來自其他領地(如為了食物)的同種慈鯛。其中,P屬龍王鯛(Petrochromis)統治著其棲息地附近的上層水域,不但會追逐同種慈鯛,也會攻擊其牠屬類的龍王鯛。P屬龍王鯛(Petrochromis)和S屬龍王鯛(Simochromis)精力旺盛地守衛著自己的領地,並且從不冒險遠離。有些蝴蝶類的領土意識不那麼強烈:雄魚經常追逐同種慈鯛,但有時又能看到牠們在相同的巖石上一起啃食藻類。
Behavior in the aquarium 在水族箱裡的行為
在水族箱中,上述所有品種都有明顯的領土意識,對進入自己領地的同種雄魚會不懈地追逐。牠們會向雌魚持續不斷地獻殷勤;當不準備交配時,也經常會對雌魚進行攻擊性的追逐。
人工飼養這些慈鯛,唯一可靠的辦法是將每一種屬類保持在10以上。蝴蝶類(Tropheus)和S屬龍王鯛(Simochromis)相對來說比較好鑑定其性別(通過檢查洩殖孔)。
雄性珍珠龍王鯛(P. trewavasae)其3cm長的臀鰭上,卵斑比較明亮。飼養P屬龍王鯛(Petrochromis)或S屬龍王鯛(Simochromis)時,不要在一個魚缸裡混養其牠的品種。珍珠蝴蝶(藍面蝴蝶)可以和其中蝴蝶類混養,但最好還是單養。不要將不同地域的蝴蝶類或產自不同地方的品種混養在同一個缸裡,否則經常會引起不必要的雜交。飼養S屬龍王鯛類(Simochromis)、P屬龍王鯛類(Petrochromis)、虎紋蝴蝶類(T. annectens)和虎皮蝴蝶類(T. brichardi)時,最好缸裡有一條統治性的雄魚;每當頭魚退出戰鬥後,小雄魚便可替代頭魚。其牠蝴蝶類品種在飼養時應該是雄魚和雌魚一樣多。
Aquarium 水族箱
虎皮龍王鯛(S. babauhi)在6cm大小時就可能有生育能力了,當和同屬類的其牠品種混養時,需要至少150cm的魚缸、大於500升的水容量。為了給弱魚提供足夠的庇護場所,水族箱裡要放置足夠數量的石頭、罐或者其他提供庇護的裝飾物。如果這個裝飾物沒有延伸到魚缸頂部(或接近頂部),可以用水草(如金魚藻)或懸掛一些塑料管讓其處於魚缸的上層水域。這個塑料管的大小應該剛剛好容納一條母魚。
實踐證明,在飼養蝴蝶類時,多增加一些庇護所是非常有用的(不僅能庇護弱勢魚,還能庇護正在口孵的魚)。
Feeding 食物
前面已經說過,上述所有品種都是植食性的,牠們刮食、摘取來自於巖石湧起的藻類植被。
無論是飼養還是繁殖,餵養這些慈鯛是很困難的。給這些素食慈鯛安全的食物是蝦混合物(註:蝦與其牠素飼料的混合物)或螺旋藻薄片。如果精選一種質量上乘的薄片——完全沒有溫血動物成分混在其中——餵養處於繁殖期的慈鯛就足夠了。其他一些食物也可推薦:劍水蚤、糠蝦和其牠甲殼類浮遊動物。
重要的是(冷凍)食物必須是粗糙的而不是柔軟或柔滑的。
餵養紅或白蚊子幼體(如紅蟲)、豐年蝦、牛心和其他軟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對這些慈鯛來說是致命的。我們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很多水族愛好者給植食性慈鯛餵養這些錯誤的食物,有些還聲稱取得了成功。不否認有些慈鯛在如此的餵養方式下存活了很長時間,但如果不按照本書所推薦的餵養方式很可能導致這種慈鯛的過早死亡。雖然這一忠告並不是建立在科學調查基礎上的,但卻是多年來處理過數以千計植食性慈鯛的專業飼養者的經驗和總結。如果你希望用不同的食物來進行實驗,那麼請記住不能用牛排去餵奶牛,也不能用青草去餵獅子。
每天不要餵太多。市場上大多數幹飼料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水族箱裡的慈鯛兩分鐘內所吃的上述兩種成分,比牠們在自然環境中一整天吃的都多。當然,若有可能,可以一天少量餵食3~5次,但總量不能超過每條魚可以在兩分鐘內吃完的食物!請你幫魚一個大忙,所給食物要在兩分鐘內吃完,而不要給更多。生長在魚缸裝飾物上的藻類,在強光的遮照下可以促進其生長,這也給慈鯛提供了額外的食物。
Breeding 繁殖
繁殖珍珠龍王鯛(P. trewavasae)、S屬龍王鯛(Simochromis)和蝴蝶類(Tropheus)是相當困難的,原因有幾種。最重要的原因是雄魚每時每刻都想進行交配,而雌魚又不容易受制約。牠們不需要很多的食物,但要符合牠們的需要。可以在魚缸裡放一些管子(塑料或粘土的),以供雌魚有足夠的避難場所。只要弱勢魚不在雄魚的視線內,就不會追趕牠們。
已經口孵的雌魚儘可能地移到獨立的育兒缸中。但必須注意不要將太多的雌魚移走,否則剩下的雌魚要面臨缸中雄魚不斷增加的「求偶」攻勢。在一個大缸(1000升以上)裡可以設置大量的「避難所」,已經口孵的雌魚也就能留在這個集體中,大約25天以後就能孵出小魚了。有跡象表明,這些「起飛」的小魚由於缺乏必要的胚教(萬寶魚註:英文名「imprinting」,意為心理銘記——動物生命早期即起作用的一種學習機能)周期,長大後可能變成「壞母親」。這些雌魚在熟練掌握含卵之前,可能需要經過多達六次的產卵過程;當第一次產卵時,通常也會將卵含在嘴裡,然後就很自然地把它給吐掉了。因此,最好是將含卵的雌魚放入育兒缸裡,讓牠們自己照顧仔魚,直到一周後將仔魚釋放。較為聰明和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在你的缸裡臨空建造一個「陽臺」。傑勒德-梯塞林在《慈鯛年鑑(第二卷)》對這一功能進行了描寫:在缸裡給含卵的母魚提供一個很淺的區域,那麼牠們就能釋放嘴裡的仔魚,而不必擔心會立即被其牠魚吃掉。
雌魚珍珠龍王鯛(P. trewavasae)每窩含卵可能會超過35顆,但這個屬(Petrochromis屬)的其牠品種在8~20顆不等。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飼養和繁殖這些慈鯛時,不要在現有的種群中再加入新的成員。如果非要把繁殖種群擴大到所有新的成員,那就要把新老成員同時放在一個新的水族箱,或將原來水族箱裡的布局重新調整一下以便消除原來的領地(註:讓新老成員重新建立領地)。
往期精彩內容回放:
魚友飼養蝴蝶經驗技巧
臺灣魚友講述他的蝴蝶經歷
蝴蝶團滅的對策
(文章來自網絡公開渠道,因無法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