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電影搖籃」精神 助力東北全面振興

2021-01-10 人民網

一年之計在於春。2月18日(正月十四)下午,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裡,中央文史研究館調研組來到新中國最早的電影製作基地——長春,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關於全面振興東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電影搖籃』與東北振興」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由馮遠副館長帶隊,館員李前寬、程大利、梁曉聲、陳平原,特約研究員劉謙,著名導演肖桂雲等組成。

搖籃巡禮 徵程回望

19日一早,調研組一行來到赫赫有名的長春電影製片廠。郭沫若題寫的廠名、巨型毛主席雕像、「工農兵」廠標,頓時喚起人們色彩斑斕的光影記憶。

在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文史研究館、長影集團有關領導陪同下,調研組步入長影舊址博物館。長影博物館在老廠房建築基礎上改建而成。1945年,日本戰敗,我黨接收滿映,成立東北電影公司,標誌著人民電影事業的正式開篇。1955年,東影更名為人們熟悉的長春電影製片廠。一幀幀影像、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實物,講述著長影70多年艱辛而又輝煌的創業發展史。長影曾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不同類型影片的「七個第一」,創作生產故事片10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24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是名副其實的「新中國電影搖籃」。《白毛女》《平原遊擊隊》《董存瑞》《上甘嶺》《五朵金花》《劉三姐》《甲午風雲》《冰山上的來客》《英雄兒女》《人到中年》《開國大典》《重慶談判》……一部部新中國銀幕經典歷久彌新。

看著一幅幅熟悉的電影海報,馮遠副館長非常感慨,他說:「我們都是看著長影的電影和譯製片長大的,無數親切鮮活的銀幕形象、膾炙人口的經典臺詞和耳熟能詳的電影音樂銘刻心底。70多年來,長影為時代的發展進步不斷注入主旋律的正能量,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人們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其本身也是新中國文化建設偉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研課題負責人李前寬館員談起長影如數家珍。1964年,剛剛邁出校門的李前寬走進長影大院,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81年以來,李前寬與肖桂雲這對影壇伉儷,聯合執導了《佩劍將軍》《開國大典》《重慶談判》等多部經典影片。作為老長影人,前寬先生動情地說:「長影誕生在革命戰爭年代,經歷過戰火的洗禮,有著深入骨髓的紅色基因,承擔著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書寫了屬於自己和時代的榮耀與輝煌。在面向市場經濟轉制過程中,確實遇到一些困難,近些年電影作品的影響力大大下降。進入新時代,在電影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長影繼承發揚「電影搖籃」精神,做強主業的機遇已經到來。要用作品說話,重振長影雄風,助力東北全面振興。」

長影「小白樓」展廳吸引了梁曉聲館員的目光。看著老舊的木質辦公桌、高高摞起的舊報紙、書櫃內滿滿的劇本清樣,他仿佛回到了35年前。1984年,梁曉聲館員的小說《今夜有暴風雪》獲得了全國最佳中篇小說獎。同年,長影將這部作品改編成同名電影,他第一次走進著名的「小白樓」。「小白樓」位於廠區東南角,現在看來顯得有些冷清,但幾十年前卻名噪影壇,曾雲集眾多有名的劇作家、作曲家和詞作家,見證了長影獨立電影劇本創作風格的形成和發展,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劇本和影視歌曲從「小白樓」的書桌案頭,走進攝影棚,走上大銀幕,走進人們心裡。

匯聚眾智 把脈長影

北國春城,華燈初上。元宵佳節萬家團圓之夜,關於長影創新發展的座談會已進行了四個小時尚未結束。座談會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志偉主持,調研組與吉林省文史研究館、參事室、電影家協會、動畫學院、長影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參加。

長影集團總經理李慶輝介紹了長影近年產業發展和主旋律影片拍攝的情況。他說,長影集團1999年組建成立,積極探索並實施主業創品牌、產業促發展的「兩輪驅動」戰略。在產業上,設立了長影電影頻道,建設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把老廠區改造成電影博物館、藝術影院、電影主題音樂廳等,在海南打造超大型電影產業園區。在電影主業上堅持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旋律題材創作上,《索道醫生》《老阿姨》等多部影片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商業片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長影面臨老廠退休人員補貼負擔較重、國企經營機制制約、沒有海外影片進口權、電影投資風險高、人才流失嚴重等困難,希望能夠獲得國家在資金投入、電影進口發行權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合理的電影投資容錯機制。

吉林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宋江波,希望國家對重點主旋律影片有幅度比較大的支持政策,對長影的紅色文化進行搶救性地挖掘和保存。曾在長影工作的編劇王霆鈞也提到搶救長影文史資料的緊迫性。吉林省政府原參事李鐵建議使長影在東北文化產業發展、東北亞文化貿易上發揮領軍作用。

李前寬館員說,長影的「搖籃精神」是什麼?就是為了國家和人民,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今天的條件比那時候好得多,我們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發揚「電影搖籃」精神,用好長影的金字招牌,挖掘歷史積澱,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精品項目,拿好作品說話。主旋律作品是我們長影的看家本事,要抓一些有影響力的主旋律作品出來。這麼大一個廠,一年沒有十個、二十個片子撐著不成。要有排炮效應,拍電影也不可能百發百中。

梁曉聲館員對主旋律電影創作提出自己的思考。「主旋律」到底是什麼?是不是僅限於英雄模範人物?如果這樣就變成所謂的「絕主」了。今天,全世界都把電影定義為帶有藝術特徵的商品。我們也要有一個更包容、更開放的電影概念,思維可以開闊一點。

陳平原館員也認為對主旋律的理解應該拓寬,只要立場沒問題就是「主旋律」。學者、科學家題材一般戲劇性不是很強,硬要把他拍成故事片,效果不會好。他批評電影大製作趨向像賭博,同時丟掉了先鋒性、實驗性,不符合藝術規律,建議長春設立小製作電影獎。他還提出通過走進課堂盤活老電影資源,委託高校文史專業整理長影檔案資料等建議。

程大利館員強調電影作為內容產業,前提是尊重電影藝術規律,根本上還是要把故事講好,要有趣味,讓人愛看。要解放思想,發掘人性美、能感動人就是正能量,不能表面化地圖解形勢、圖解政策。要善於利用資源,比如建設博物館、編輯老電影圖文書等,有些老電影也是可以翻拍的。

肖桂雲導演強調主旋律電影的藝術性問題。她說,有了藝術才有生命力,才會有人看,才能宣傳出去。如果為了宣傳而宣傳,為了完成任務來拍攝,一定是沒有觀眾的。作為老長影人,她激動地說:「長影這個陣地前人打下來不容易,如果丟失了,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劉謙特約研究員提出要抓住機遇,利用文化產業「口紅效應」,振興長影。建議拓寬長春電影產業鏈,健全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管理機制,設立長春電影發展基金,學習國際先進的電影經驗等。

馮遠副館長總結指出,我們確實面臨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回頭路沒有了,要解放思想,揚長避短,化解矛盾,迎接挑戰,謀求發展。要用好長影這塊金字招牌,挖掘長影歷史文化資源。要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正確把握主旋律題材創作,只要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就應該是主旋律。要有經營思路,要研究市場,精心策劃本子,多渠道籌措資金,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要立足吉林,立足東北,還要面向全國,面向世界,打造東北亞藝術文化交流合作平臺。真心希望長影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深入基層 踏雪春城

雪後的長春,銀裝素裹。20日上午,調研組深入長春市二道區,踏訪東北亞藝術中心、長春拖拉機廠舊址、南航舊機場等單位,實地考察長春電影產業空間布局與東北亞文化交流合作等情況。

在東北亞藝術中心,調研組一行參觀了東北亞藝術展示區、電影職業學院場地及其他園區設施,聽取了中心負責人的介紹。

據東北亞藝術中心董事局主席周華起介紹,東北亞藝術中心文化園區2009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佔地面積1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2萬平方米。東北亞藝術中心是「永久性東北亞博覽會文化板塊分會場」,先後承辦七屆「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展」,已成為「國家級、國際化、品牌化」 藝術大展。2015年,長春華起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東方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開始籌辦長春電影職業學院。園區內還有東北亞書城文化綜合體、東北亞藝術博物館、絲路文化街等板塊。

馮遠副館長關切地詢問電影職業學院的籌備進展情況。當聽說已經完成了90%時,他非常高興地說:「這些年來,周華起先生為東北亞藝術中心園區做了很多努力,在地方黨委、政府支持下,從書畫攝影、圖書擴展到電影領域,組建長春電影職業學院,都是非常好的想法。既有長影的振興,又有電影學院,還要建一個電影基地,看來長春市在電影產業布局上有一整套思路。」李前寬館員接話說:「這是一盤大棋,現在正逢其時。我們要有信心,在全面振興東北的大形勢之下,讓電影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在長春變為現實。」

隨後,調研組先後來到長春拖拉機廠舊址和南航舊機場。長拖舊址是長春著名工業遺址,佔地面積42萬平米,建築面積80萬平米。據介紹,長發集團擬建設集文化創意、科技研發、商務辦公、休閒旅遊為一體的複合園區。南航舊機場是高樓廣廈包圍下的一塊處女地,佔地42萬平米。據介紹,南航擬在此建設集國際航空酒店及會員中心、國際航空培訓及教育中心、居住區為一體的國際航空城。李前寬、肖桂雲導演指出,長拖老廠房是蘇式廠房代表,舉架高,特別適合改造成攝影棚。加之位置便利,面積較大,適合打造成長春新的電影拍攝製作基地,兼具遺產保護和文旅功能。南航舊機場如能打造成電影外景基地,兼具影片取景拍攝、景觀優化、文化創意、休閒旅遊等功能,相對國內其他外景基地具有獨特的城市支撐環境優勢。從長春電影產業布局來看,這是最佳規劃選擇。

電影之城 放眼長春

20日下午,調研組召開了第二場座談會,著眼長春市電影產業發展與東北亞國際文化交流。

長春市文廣新局局長張鳴雨介紹了長春市推動新文創產業發展的情況。他說,長春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的城市,產業發展優勢顯著,包括汽車文化、冰雪文化、雕塑文化、航空文化,特別是電影文化。近年來,長春市一直在認真謀劃和推進重振電影雄風,被國家電影局賦予打造新時代「電影新搖籃」的使命。最近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專項基金,發揮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作用,扶持影視項目,拉動長春影視產業鏈,壯大產業群,優化新文創產業生態。

長春新區招商局副局長何宏介紹了遠洋北方影視城項目的基本情況。該項目由北京嘉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長春新區國企龍翔集團文旅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佔地30萬平方米,總投資50多億元,擬利用北湖溼地的生態景觀,依託長春電影資源,打造集旅遊、度假、影視文化為一體的國際級影視文化產業基地。現已開展影視產業的導入工作。

青怡坊集團董事長張丹表示,願意藉助電影快速發展的大趨勢,把資金、資源帶回到長春,做中國最大的電影資源交互平臺。

吉林省管理學會會長劉貴富重點談了電影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作用。他說,長春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都對長春電影充滿感情,殷切期望振興電影。從世界各國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經驗看,文化產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吉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需要電影產業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文化軟實力。從資源稟賦看,長春具備發展電影產業的全部條件。從「一帶一路」北線、東北亞區域文化交流看,將長春打造成東北亞電影發展中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進入新時代,長春電影產業振興需要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建議在長春建設「1+X」電影特色文化小鎮,打造「電影之城」。

長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穎強調,長春市無論是政府官員、學者,還是企業家,大家已經形成共識,一定要發展電影事業、電影產業。

李前寬館員說,長春電影文化深深紮根在全國人民的心裡。我們要思考如何在新時代發揚「電影搖籃」精神,把長春打造成在東北亞乃至在世界有影響的新電影基地。我想有這麼幾個原則:國家意志、政府支持、專業團隊、市場運作、互利共盈。可以在東北亞博覽會框架下,升級長春電影節成為「東北亞光影彩墨藝術節」。電影牽頭,把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都帶動起來。

肖桂雲導演激動地說,今天座談會看到這麼多有識之士已經行動起來了,我特別感動。上午看了長拖舊址、南航舊機場,位置很理想,工業文化厚重,如果用來做電影可以發揮最好的作用。

陳平原館員說,我曾問做投資的朋友,為什麼說「投資不過山海關」?朋友說到廣東,政府是熱情服務的,到東北就不是這樣子。這次來,我很高興地發現省、市領導都想振興長春的電影事業。應該更多考慮如何調動民間的力量,他們比國企更值得關注。江浙做的比廣東還好,民營經濟活力很強,勢頭總體是往上的。電影是一個很特殊的產業,投資特別大,失敗和成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作為民企,不僅要講情懷,還得考慮投資的風險。」

程大利館員講,新時代、新搖籃、新文創產業,始終有一個理念就是創新。創新要視野開闊,向國外先進經驗學習。

劉謙研究員提出,要拓寬產業鏈,積極吸引民營資本進入,同時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

二道區委書記黃憲昱表態說,二道區雖然基礎較弱,但願意在電影的產業鏈問題、產業群問題、產業生態建設方面做更大努力。

馮遠副館長指出,長春電影振興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我們有一個共同願望,把長影振興這篇大文章做好。作為政府部門要精心謀劃,要撬動資本的力量,一方面爭取國家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打破「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政府要出點政策,甚至要投啟動資金,還要有兜底的心理和擔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把電影生產主業做好。電影產業的發展在當今的中國是一個潮流,是廣大人民群眾都喜愛的藝術形式,是全面振興東北的機遇,把它做強做大做好是完全有可能的。

尋繹文脈 圓滿收官

調研組還考察了以偽滿皇宮博物館為代表的長春近代歷史文化、以中國一汽集團為代表的長春現代工業文化,對長春豐厚的文化資源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各位館員、專家一致認為,以長春為中心帶動東北三省,深入挖掘東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把長春建設成為輻射東北亞的「電影之城」,打造廣播、影視、網絡深度融合的全媒體視聽節目製作基地與東北亞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平臺,發揮電影等文化產業在東北全面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大有可為。

這次調研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曉萍,省政府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王雲坤、館長段成桂分別會見了調研組一行。王曉萍部長肯定了電影對東北振興的重要意義,介紹了省委宣傳部推動電影創作與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長春電影節定位與長影主業發展等情況。王雲坤名譽館長感謝中央文史研究館長期以來對吉林文化事業發展和吉林省文史研究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他指出,長春電影製片廠有著紅色的基因、深厚的底蘊、輝煌的歷史。吉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需要電影文化的支撐。吉林省有大量的老工業基地文化遺存,發展電影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歷史基礎和發展潛力。中央文史研究館此次調研,通過實地考察和座談交流,對長影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精準聚焦,對症施策,必將對促進政策驅動,繁榮電影產業,加強長影與東北振興戰略的深度融合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馮遠副館長表示,中央文史研究館以推動文化建設為己任,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東北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第一次調研就來到長春,以電影基地振興切入,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不僅使電影產業成為東北全面振興的一個重要版塊,也為東北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提供文化支撐與精神動力。感謝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史研究館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通過幾天的調研,我們收穫很大。回去要認真研究,向有關領導提出可行性建議。希望能對長春電影振興、東北文化繁榮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作者系李靜月國務院參事室文史業務司調研員,段紅傑系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工作人員)

相關焦點

  • 東北石油大學60年校慶舉行 韓立華、何忠華到會祝賀
    賈玉梅在講話中指出,60年來,東油始終秉持「躬耕黑土、加油中國」的赤誠情懷,弘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踐行「艱苦創業、嚴謹治學」的校訓和「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校風,矢志奉獻、艱苦奮鬥、潛心辦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為龍江振興、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弘揚科學精神,分享大成智慧」——東北大學聞邦椿院士「百部著作...
    12月20日,「弘揚科學精神,分享大成智慧」東北大學聞邦椿院士「百部著作」品讀交流與贈書大會在東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張彥敏、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張方、瀋陽市鼓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寧夏理工學院副校長劉學雲、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孔勁、東北振興創新設計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劍先後致辭,對聞邦椿院士90歲高齡完成百部著作表示祝賀,對聞邦椿院士多年來在機械工程和科學方法論等領域的深入研究表示敬佩和感謝,並希望能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弘揚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
  •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助力高質量發展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0-12-04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東北喜事》開機
    瀋陽日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王秒)昨日記者了解到,由瀋陽市電影電視家協會副秘書長馬野任出品人兼總製片人、白清秀編劇的「鄉村振興」題材東北喜劇電影《東北喜事》(暫定名),日前在遼寧凌源開機。據了解,該片由東北籍導演小米執導,唐鑑軍、句號、李靜、徐成林、齊威領銜主演。
  • 激活中原民俗文化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保護、傳承、弘揚中原民俗文化,就要激活併合理開發各類民俗文化資源,充分挖掘中原民俗文化的時代價值,讓傳統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我省應對全域民俗文化資源進行全面調查摸底,並對各類特色民俗文化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結合各地區域優勢和特點,編制實施辦法,制定整體發展規劃,明確各地特色民俗文化項目發展方向。同時,建立完善激勵機制,簡化準入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完善營商環境,使民俗文化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開展鄉村個性化民俗文化建設。
  • 惠安縣五音村:鄉村振興籃球賽助力鄉風文明
    改革網訊為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凝聚幹群力量,提高黨建陣地作用發揮,助力鄉村振興,8月1日晚,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五音村舉行「美惠塗料杯」行政村級籃球邀請賽開幕式,來自全鎮十支村級隊伍踴躍參加,全體隊員精神飽滿,為全鎮村民奉獻了一場激情、歡樂的具有鄉村特色的籃球饕餮盛宴
  • 弘揚工匠精神 振興國貨品牌 金物獎新國貨創新大賽2020啟動
    中國品牌及產品領域的至高獎項,中國新一代品牌及產品創新的風向標金物獎以「弘揚工匠精神,振興國貨品牌」為使命,致力於推動和支持新國貨品牌和企業的崛起,通過尋找和發現具有原創力、創新力以及市場回報能力的新一代國貨產品,來表彰和獎勵中國品牌和企業崛起中做出卓越貢獻的新國貨產品以及在推動新國貨運動中卓有成就和具有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
  • 深入對接洽談 推動務實合作 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
    12月2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12月1日至2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韓俊率隊分別與國家相關部委和企業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談,就吉林振興發展重大項目進行對接。相關部委和企業高度重視,紛紛表示將大力支持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動力。
  • 張芳: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挑起壓實糧食安全擔子
    【香港商報黑龍江新聞8月14日電】8月13日,哈爾濱市香坊區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黑龍江省和糧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芳等10位各行業翹楚企業家匯聚一堂,暢談和學習7.21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和心得。張芳表示將繼續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壓實「米袋子」工程,利用企業自身優勢,讓企業在開闢更廣闊銷售市場份額的同時,擁有穩定的大後方,堅定步伐,帶領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助力民營經濟發展。黑龍江和糧農業有限公司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張芳帶領和糧農業多年來不斷創新產品研發,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營銷模式,堅持將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
  • 弘揚英雄精神,爭做英雄傳人——電影《戰火中的雕像》在常倫莊殺青
    弘揚英雄精神,爭做英雄傳人 ——電影《戰火中的雕像》在常倫莊殺青 下午四時,首部以戰鬥英雄任常倫為題材的電影《戰火中的雕像》殺青儀式在龍口市七甲鎮常倫莊正式舉行,七甲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會同龍口市宣傳部、鎮黨委、政府全力做好保障服務工作,服務隊緊靠一線,全程跟進,協助劇組順利殺青。
  • ...助力全面振興|王凱張志軍會見海王集團深商控股集團董事長...
    王凱首先對張思民和廣大深圳吉商多年來心繫家鄉、助力長春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感謝。王凱說,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做強優勢、補齊短板,以高質量建設「四大板塊」為牽引,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和城鄉融合發展,全力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全面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 「東北F4」能帶領東北振興嗎?
    ■文|凡夫俗子(微信ID:eric_fuzi)幾年前,電影《煎餅俠》以惡搞爆笑的劇情收割了不少粉絲,片中也不乏各種大佬的友情客串。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四位來自東北大地的男子天團組合。憑藉出彩的表演,「東北F4」的綽號也開始名震江湖,並深入人心。不過最近幾天,又一個「東北F4」進入到人們的視線——當然,我指的並不是上面四位「男神」。
  • 鄉村振興喜劇電影《東北喜事之山炮扶上牆》開機
    、協會另一位副秘書長白清秀編劇的 「 鄉村振興 」 題材正能量東北喜劇電影《東北喜事之山炮扶上牆》(暫定名)在遼寧朝陽凌源開機。該片聚焦全面推進 「 鄉村振興 」 時代主題,依據 「 遼西第一書記 」 真人真事改編,展現選派幹部與村民從交鋒到交流到交心的過程,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遼寧省委網信辦、朝陽市委宣傳部、凌源市委宣傳部以及朝陽縣羊山鎮鄉村振興前方工作組、第一書記代表、瀋陽市電影電視家協會等出席開機儀式。
  • 東北育才弘揚紅色傳統為黨為國育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洪亮激昂的朗誦聲迴蕩在東北育才學校的禮堂裡,育才學子在這裡喊出青春的理想,誓言為祖國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這所與共和國同齡的學校裡,不但是黨員幹部的學習實踐、自我提升,也是教師、學生和家長合力育人的多渠道創新,充分體現了東北育才「弘揚紅色傳統,堅持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不變初心。
  • 在遼寧全面振興徵程中再立新功
    他們中,有的人在生產一線書寫人生傳奇,有的人通過銳意創新體現勞動價值,有的人在風險考驗中彰顯堅強意志……在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成績簿上,凝結著以他們為代表的廣大勞動者的無私奉獻和辛勤汗水。大會上,一輪輪潮水般的掌聲,一次次表達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勤奮敬業、領跑時代的信心和決心。
  • 弘揚千鶴婦女精神,奏響「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華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日前,市委召開傳承弘揚千鶴婦女精神座談會,杭州市委副書記張仲燦,浙江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文娟出席並講話。市政府副市長陳國妹主持。張仲燦強調,傳承弘揚新時代千鶴婦女精神,關鍵要強化政治引領,找準婦聯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加強宣傳引導,團結凝聚廣大婦女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重點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帶領婦女群眾助力「雙線作戰」,參與社會治理,服務鄉村振興,為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作出新貢獻,把婦女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展現得更好。
  • 鄉村振興喜劇電影《東北喜事之山炮扶上牆》遼寧開機
    「鄉村振興」題材正能量東北喜劇電影《東北喜事之山炮扶上牆》(暫定名)於2020年11月13日在遼寧朝陽凌源開機。該片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代主題,依據「遼西第一書記」真人真事改編,展現選派幹部與村民從交鋒到交流到交心的過程,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怎麼做?權威解讀來了
    光明網訊(記者 趙清建)1月13日上午,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布會上表示,三年多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聚焦重點、聚集資源、聚合力量,全力抓好各項措施落實,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 山大教授黃少安:一直說振興東北,東北經濟為什麼卻沒有起色?
    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橫空出世。可是,十幾年過去了,東北的經濟狀況似乎並沒有什麼改善,GDP放緩甚至驚動了中央。對此,山大教授黃少安不禁提出了疑問: 所謂"振興東北"的口號下,究竟有多少事情真正落到了實處?東北經濟為什麼一直沒有起色?這個問題的答案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的,縱觀歷史,立足現在,也許我們能從其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九百多部,譯製各國影片一千多部,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長影的輝煌達到巔峰,大批經典影片層出不窮,《白毛女》便是其中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