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幻迷】喜歡嗎,點擊上方藍字,一鍵關注科幻世界
【老幻迷】喜歡嗎,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轉自:科幻星雲網
來源:www.retrophaseshift.com 編輯:範軼倫 作者:RetroPhaseShift 翻譯鹽酸
我研究了日本的科幻動漫產業,不得不承認許多電影簡直足以媲美最棒的真人電視劇。經典的作品諸如《阿基拉》、《攻殼機動隊》、《機動戰士高達》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最近幾年才出的新片,它們或許比較小眾,但同樣讓人拍案叫絕。以此為標準,我挑選了四部科幻動漫電影,即便你不是動漫控,它們也依然不容錯過。
當然這份名單僅供參考,排名亦不分先後。
4.《夏日大作戰》(Summer Wars)
Love Machine的化身與King Kazuma作戰
第一眼看上去,《夏日大作戰》一點也不科幻。它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日本的某個鄉村之中,然而田園風光的背後卻是隱藏在骨子裡的賽博朋克風格。在《夏日大作戰》的世界設定中,網際網路形成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聯的虛擬世界Oz,虛擬實境的技術讓你在那裡能像現實世界中一樣生活。
高中生健二(Kenji)正要去度假,卻突然收到一串可疑的數字序列,他以為這是某個數學智力競賽的難題,通宵解出了問題的答案。然而真相卻不那麼簡單,事後他為此自責不已:自己不經意的行為釋放了一個名叫Love Machine的瘋狂人工智慧,將整個世界(不,事實上是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兩者)推向了危機的邊緣。直到他和朋友夏希(Natsuki)的神奇一家全都脫離險境,他才逐漸發現事情的真相。健二在眾人的協力幫助下洗清了他不經意的行為所帶來的莫須有黑客罪名,並且在釀成大禍之前阻止了Love Machine的陰謀。
電影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講述家庭的羈絆,這也是該片的一大重頭戲。而所有的羈絆都隨著這場人工智慧災難的鏡頭娓娓道來,完美契合了《夏日大作戰》的科幻元素。
上述簡介中的許多指代看似明顯,實際上卻有著好幾種不同的解讀。在首次媒體曝光之後,《夏日大作戰》就得到了公眾極大的期待,正式發行後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評。若是在以前,興許你還可以在成人動漫頻道找到它的身影。
3.《蘋果核戰記》(Appleseed)
E.S.W.A.T.有一些相當酷的裝備
作為從軟科幻轉型到硬科幻的典型代表作,《蘋果核戰記》的背景設定於末世之後,荒原中有一座名為「奧林匹斯」偽烏託邦城市,倖存的人類與人造人在這裡和平共處(當然,只是理論上)。人造人的壽命有限,而能夠延長他們生命的機器被破壞了,此後他們的唯一希望就是把系統數據恢復到重建系統之後的數據初始狀態。女戰士迪娜(Deunan)被帶到了這座城市,在這裡她發現了前男友布裡艾諾斯(Briareos)也成為了人造人,後來她跟隨他一起參加了E.S.W.A.T.(請直接用字母發音),最後這一對戀人成為了決定全體人類與人造人共同命運的關鍵人物。
《蘋果核戰記》使用了一種非常新穎的電腦繪畫技術-3D卡通渲染,並以此為基礎營造了許多華麗的視覺特效。基於同樣手法的是漫畫《攻殼機動隊》的作者士郎正宗(Shirou Masamune)的作品,有一些跡象表明它們將會採用同一個故事設定,因為兩者都有人造人以及某些政府組織的存在(特別是美國的分裂)。該電影的續篇《蘋果核戰記:機器人的背叛》的製作採用了同樣的藝術風格,但是卻遠沒有前作來的流行。你現在還可以在葫蘆網(Hulu)上看到它,不過首先需要一個帳戶才能通過它的年齡限制。
2.《盜夢偵探》(Paprika)
盜夢偵探手持迷你DC
你知道有的日本動漫以充斥著在外人看來簡直荒唐的角色而著稱麼?《盜夢偵探》差不多就屬於是這一類。為了讓人更加了解它的大致內容,該片經常被拿來和《盜夢空間》做比較。更具體的來說,《盜夢偵探》中穿越夢境的類似裝置是最近剛剛發明出來的DC,它可以讓人們進入別人的夢境並將其記錄下來。精神治療醫生千葉博士的夢中分身(也就是盜夢偵探)很快就開始使用這項設備去研究解決人們的心理問題。因為DC還處在試驗階段,並不具有任何的安全協議,如果它落到別有用心的人的手裡,不管是經驗豐富的實驗者千葉還是使用了裝置的人都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然後事情的走向就開始變得撲朔迷離了……
可想而知,許多故事發生在夢境之中的動漫電影就在某種程度上被分到了荒唐動畫這一類。這部電影充滿著各種沉重的話題,儘管它已經儘量表現得輕鬆,然而那些令人不安的場景真的會使人非常非常不安。導演今敏(Satoshi Kon)在協調虛幻的夢境與現實的曖昧關係方面非常有一套,在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妄想代理人》(Paranoia Agent)中也有體現,不過可能你對他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更有印象。
1. 《大都會》(Metropolis)
蒂瑪經常用充滿敬畏的眼神注視著世間萬物
《大都會》的靈感來自於1927年的弗裡茨·朗(Fritz Lang)的同名科幻電影和《鐵臂阿童木》作者手塚治虫(Osamu Tezuka)的漫畫,電影主題與前兩者主題類似,不過是在最外面披了一層科幻的外衣。在地下城中,機器人取代了可憐的人類終日工作,大都會的首富則命令瘋狂的科學家製造出機蒂瑪(Tima)這個機器人聖母瑪利亞(儘管這次他原想復活他的女兒而不是他的妻子)。電影鏡頭一路跟隨私人偵探伴俊作(Shunsaku Ban)以及他助手健一(Kenichi)的腳步,他們意外地與蒂瑪相遇,最終加入打倒權貴,推翻由上面提到的首富雷德公爵與他的家族建立的不公平制度的鬥爭。反抗力量的源泉來自於人們被機器人剝奪了工作機會,所以他們也未必就是好的一方。
階級鬥爭以及工作機會被自動化機械所取代這樣的反烏託邦主題越來越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擁有非常多賽博朋克元素的世界也是如此(有趣的是,這些電影最終似乎都變成了曖昧的賽博朋克風格)。從影片的視覺效果來看,這部混合了3D電腦繪畫技術和傳統動畫風格的電影也是非常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