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陳彼得《加油,武漢!》唱哭中國人!

2021-03-03 靜心禪修

一位74歲的老人,一把吉他背在身後,猶如行走江湖的大俠。

他親自為辛棄疾譜曲編曲《青玉案·元夕》,這是第一次登上舞臺亮相。

前奏一響,失真吉他劃破空氣,炸裂的鼓點瞬間點燃熱血,連評委都震驚地捂住嘴巴。

聲音高亢中帶著沙啞,極具穿透力,猶如草原的蒼老雄獅,發出低沉的怒吼。

詩詞的點睛之處,歌曲也推向高潮,老人揮舞手臂,直指蒼天,滿腔熱血激情迸發,豪氣沖天!

一曲唱罷,老人朗誦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聲音沙啞,皺紋顫抖,拳頭緊握,這不是朗誦,像是發自肺腑的吶喊。

吶喊出幾十年的顛沛流離,和對這片熱土的深切熱愛。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聲嘶力竭地喊完最後一句,老人佝僂著腰,緩緩彎曲膝蓋,捂住淚水盈滿的眼睛,仿佛要親吻這片土地。

也許提起他的名字,許多人並不熟悉,但提起他創作的歌曲《一剪梅》《遲到》《阿里巴巴》,毫無疑問象徵著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他就是臺灣流行樂壇教父——陳彼得。

在廣州市郊僻靜處的一棟居民樓裡,老頭兒租下12平米的門面,開了一家名叫77G的餐館。

餐館裡賣臺式快餐和奶茶,也賣成都擔擔麵。他親自採購、親自掌勺、親自招待客人,每天繫著圍裙忙得不亦樂乎。

周圍的居民只認他是餐館老闆,路過時會打趣,「什麼時候再做哨子面啊?」老頭兒樂呵呵附和著。

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一身油煙味兒、貌不驚人的老頭兒,竟然是臺灣樂壇教父級別的人物。


他演繹過金曲無數,曾經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

嚴冬:聽陳大師的時候還是個懵懂少年,那時候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他的「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當時一些音樂團演出,主打歌也是翻唱他的《遲到》。也算是聽著陳大師的歌聲長大的。

包軍:時光倒流,三十多年前,幾個壞小子,坐在夏日的臺階上,抱著一把紅棉吉他,合唱:「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我可愛的她呀在哪裡,為什麼沒有她的消息」……青春,歲月,一去不回頭!

他是臺灣流行音樂第一推手,一手捧紅費玉清、鳳飛飛、高勝美、楊鈺瑩、高凌風,稱霸70、80年代的臺灣樂壇。

無論你是無名小卒,還是歌廳駐唱,只要唱一首他寫的歌,第二天準能紅遍大江南北。

但是,他厭惡娛樂圈的種種虛偽和潛規則,在名氣極盛時選擇歸隱,在北京給竇唯、何勇等內地第一批搖滾人錄音,在廣州開餐館樂得逍遙……

大師為何能成為大師?又為何從臺灣回到大陸?這30年來,陳彼得的坎坷經歷足以書寫一部傳記。

1947年,陳彼得出生於成都。他的父親是廣東潮汕人,母親是成都人。

3歲時的他尚還懵懂,便隨父母舉家遷到臺灣。從此故鄉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只剩稀薄的記憶。

大學時期,陳彼得考入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地位相當於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可謂是人人豔羨。

但是骨子裡的叛逆,讓陳彼得無法忍受枯燥刻板的知識。他對學校和教育嗤之以鼻,不願意「從高考的十八層地獄墮入十九層地獄」。

懷著對音樂的狂熱,他開始到各大歌舞廳駐唱。還自製一把電吉他,和陶大偉(陶喆的父親)組建樂隊,成為臺灣最早一批流行歌手。

「大學時代,有俱樂部辦舞會,我和樂隊就去伴奏,一晚上能掙50塊錢。」

他不愛唱當時臺灣流行的音樂,而是沉迷於披頭四、貓王等搖滾歌曲,抱著吉他反反覆覆練習。

1972年,陳彼得剛剛28歲,趕場時和當紅小生餘天同坐一輛轎車。陳彼得無意間吹起口哨,餘天聽到眼前一亮,問這是什麼歌?

陳彼得回答,這是我隨口吹的。

餘天激動地說,快,快記下來!

這首歌就是後來《含淚的微笑》,成為餘天經典專輯《男人青春夢》的主打曲,至今仍是膾炙人口的經典。

自此,陳彼得抱著一把吉他,開始瘋狂創作。他十分反感當時大行其道的情歌,在鄧麗君當道的年代,他發誓要改變臺灣歌壇軟綿無力的現狀。

隨後,他一氣呵成地創作出許多經典,奠定了臺灣音樂教父的地位。

他為費玉清寫下《一剪梅》《幾度夕陽紅》,費玉清立刻大紅大紫,人人尊稱「小哥」;

他為劉文正寫下《遲到》《一段情》,原本不溫不火的劉文正馬上聲名遠揚;

他為楊鈺瑩寫下《等你一萬年》,為陳明寫下《燈火闌珊處》,助力兩人的歌唱事業達到巔峰。

還有很多歌手,都因為唱過他創作的歌曲而走紅或者愈發大紅大紫。

陳彼得創作的先鋒性在於,他第一次引進西方流行樂,融合了R&B、搖滾、迪斯科舞曲等時髦的元素,引領全國兩岸流行樂的風潮。

除此之外,在陳彼得1982年發表的專輯裡,滾君發現一首有趣的歌,叫《司機搖滾》。

布魯斯調皮的調調,忽高忽低的唱腔,夾雜著司機師傅和乘客對話的採樣,肆意爽快。

這樣的歌曲在悲傷情歌當道的年代,無疑是「小流氓」一樣的存在。

毫無疑問,陳彼得是臺灣樂壇的反叛者,也是當之無愧的臺灣流行樂教父。

1988年,臺灣和大陸關係緊張,人人自危、如履薄冰之時,陳彼得卻直抒胸臆寫下《吾愛吾國》。

原本他「異鄉人」的身份就引人排斥,這首歌更是把他推向風口浪尖。

電視臺的編導不懷好意地問他,「這個國是指哪個國?」

陳彼得不卑不亢,淡然詰問,「你是哪個國?」

可想而知,在當時敏感的政治環境下,這首歌還沒發行,就收到一紙禁令,胎死腹中。

在臺灣被排斥擠兌,再加上演藝工會事務繁重,他不幸患上抑鬱症,並且有惡化的趨勢。

當時的臺灣大陸已經不能直通,但他心中無法抑制對故鄉的思念,輾轉日本和香港,最終踏上大陸的土地。

他直奔出生地成都,去尋找母親念叨過一萬遍的擔擔麵。他一口接著一口、狼吞虎咽地吃麵,豆大的淚水止不住地掉進碗裡。

也許現在你能明白,他吟誦《我愛這土地》時,為何滿眼熱淚。

回歸大陸懷抱的陳老,拋開過去「臺灣流行樂教父」的輝煌,開始過上半歸隱的生活。

他四處遊走,回歸大自然,吃天然食物,清空體內和心靈上的汙濁,抑鬱症漸漸自愈。

2000年,《同一首歌》邀請陳彼得在首都工體唱《一條路》,藉此機會結識了不少北京的音樂人,萌生出定居北京的想法。

他搬到北京三元橋附近,開了一間名叫「喜鵲棚」的錄音棚,為當時熱愛搖滾的年輕人提供幫助。

有一次,春秋樂隊的主唱楊猛沒錢了,陳彼得看他「很有才、很努力,也太辛苦」,自掏腰包支持他搞音樂。

當時竇唯、何勇、謝天笑、窒息樂隊、鮑家街43號等知名樂隊都曾經在他的錄音棚裡錄歌,這裡成為中國搖滾樂的根據地之一。

看著這些長發飄飄、瘦骨嶙峋的年輕人,陳老心疼不已。他知道這些孩子們都窮,沒錢填飽肚子。

他在錄音室裡開闢出一個小酒吧,親自下廚給搖滾歌手們做飯吃。「竇唯總誇我做得好!」提起這段時光,陳老像父親提起自己爭氣的兒子一樣自豪。

當然,在中國第一代搖滾人眼裡,陳老更是值得敬重的前輩。

陳老過生日時,崔健、梁和平為他忙前忙後張羅生日宴,崔健還特意為他彈琴唱歌祝壽,足以見陳老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如今,陳老在廣州開了一家小餐館,許多人以為他沒錢了,落魄至此,或者曾經的少年心氣已經不再,過上徹底歸隱的生活。

但是,真正的搖滾心氣豈是隨年齡而消逝的?即使是古稀之年的老頭兒,陳老也依舊敢於直言、敢於抗爭!

他一針見血地批評當下流行樂壇:「目前華人音樂的主要問題是太多淺薄和虛偽,但要寫出不淺薄和不虛偽的音樂和歌曲卻不容易。正在流行的許多華語歌嚴重缺乏靈魂,簡直是殭屍之作。

《我和我的祖國》

今年春節,在家鄉成都寬窄巷子街頭,陳彼得深情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感人至深,溫暖人心。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致敬陳彼得,致敬不老的中國心,

致敬所有熱愛這片土地、為之驕傲、為之歌唱、為之奮鬥的人們!

 ====================

靜心禪修】微信號:jxchanxiu

分享禪修智慧,體悟自在人生!

關注【靜心禪修】,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禪意生活系列產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相關焦點

  • 陳彼得唱起辛棄疾 曾創作一剪梅、遲到等歌曲
    陳彼得唱起辛棄疾  如果不是這一次在央視《經典詠流傳》中的爆紅,或許更多的人已經忘記了陳彼得,即便他曾寫出過《一剪梅》《遲到》和《阿里巴巴》。這個見證著臺灣流行音樂史的歌手,一度開餐廳謀生,卻一直醉心於給古詩詞譜曲,20年後,終於有機會唱給更多的人聽資料圖:陳彼得(中間人物)   來源: 視覺中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隗延章  舞臺上,一位短髮老人穿著西裝、抱著吉他,以搖滾樂的音樂形式唱起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唱畢,老人又朗誦了一首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
  • 美國小學生唱中文歌為武漢加油:我喜歡中國
    日前,美國猶他州卡斯卡德小學學生錄製的歌曲《武漢加油,你笑起來真好看》為中國戰「疫」加油、鼓勁的視頻,在中國廣泛傳播。歌曲是遠在美國教中文的河南女孩鄭亞敏改編,並教給她班級的學生演唱。來自河南鄭州的鄭亞敏,目前是美國猶他州卡斯卡德小學的一名中文教師,負責四年級的中文課程教學。
  • 戲曲藝術家共唱中國武漢加油一《花木蘭》
    在全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提議戲曲藝術家用文藝的力量,同唱中國武漢加油—《花木蘭》,為武漢加油。此提議得到何賽飛、趙志剛、武凌雲、王洪玲、曾昭娟、楊俊等藝術家們的積極響應。
  • 他是《一剪梅》作曲且原唱,被稱為「音樂奇才」,今76歲仍在歌唱
    其實這首歌的原唱和作曲,是臺灣樂壇流行音樂教父陳彼得,在2019年的中秋晚會上,陳彼得他用飽盡滄桑的沙啞嗓音,演唱了這首歌曲。年過古稀的他,依舊風採依舊。除了《一剪梅》,他還寫了《遲到》《阿里巴巴》等很多膾炙人口的金曲。締造過寫一首歌紅一個人的神話。
  • 12歲少年自彈自唱原創歌曲《武漢加油》
    加油,武漢……」6日下午,12歲少年小蔣終於創作完成了他的「處女作」歌曲《武漢加油》,坐在窗臺上抱著吉他,望著遠方自彈自唱,稚嫩卻讓人淚目。「我可不可以寫一首戰疫的歌?」大年初五的下午,少年蔣熙予對父母說。小蔣是武漢市武珞路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春節因為武漢關閉離漢通道不能回老家,他一直有抱怨。
  • 【面對面】領唱《我和我的祖國》背後 陳彼得: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
    陳彼得:其實這也是我心裡想的,我這一輩子就是要做中國人。這個東西是鐫刻在你的血液裡的,就是我們的本能。少小離家老大回 一隻孤雁終於找到了自己出發的地方上世紀80年代末期,陳彼得創辦的臺灣演藝工會事務越來越多,陳彼得逐漸顯現出焦慮,最終在一場演唱會上爆發。
  • 75歲的臺灣「音樂教父」陳彼得:除了戰鬥,你別無選擇
    圖 / 壹棵松 聚光燈 成都N-TALK演講會現場,75歲的陳彼得右手捧著籃球,腳上踩著迪斯科舞步,一搖一擺地走上臺。 2019年1月12日,成都N-TALK現場,75歲的陳彼得手捧籃球演講 圖 / 紅星新聞 陶軻 1947年,陳彼得隨父母從成都遷往臺灣,此後每每踏上故土,他都百感交集。
  • 戲曲藝術家共唱《花木蘭》:為武漢加油 為抗擊疫情助力
    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 (尹星雲)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醫護人員奔赴防控一線,文藝工作者也在積極行動,為大家加油鼓勁。近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號召眾多戲曲藝術家同唱武漢加油—《花木蘭》,向所有醫護人員表達敬意,向患者表示慰問。
  • 陳彼得:70多年了,終於能站在故鄉歌唱祖國,有比這更感人的嗎?
    在快閃成都篇,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懷抱吉他現身寬窄巷子淺吟輕唱,引來了眾多遊人駐足圍觀。這位老人叫陳彼得,是中國臺灣音樂人。陳彼得: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上萬人在我耳邊唱,我很感動,甚至唱不出來。當時我看著天,把拳頭放在胸口,很自然地說「我的祖國」。記者:那是自己內心和內心的一種交流是嗎?
  • 陳彼得新歌發行:身為「中國老頭」,幸福!
    陳彼得是歌曲《一剪梅》的創作者,被媒體稱為「第一推手」,其創作的歌曲捧紅了許多歌手,如今77歲高壽的他,為紀念辛棄疾誕辰八百八十年,再次施展自己的才華,推出新歌曲《醜奴兒》,並由衷感慨:「花甲之年,能寫,能唱,還能上網首發,這是時代的恩賜。作為一個中國老頭,幸福!」
  • 獨家揭秘:日本芭蕾舞團為什麼唱中國國歌為武漢加油?
    視頻最後,所有人高喊「中國加油」和「我愛中國」……這段視頻上網後,很快引發網友關注。眾所周知,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武漢暴發以來,來自鄰國日本的各種物資支援和愛心聲援,已讓中國民眾十分感動。而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這段視頻,更是激發了太多中國網友的共鳴,引來點讚無數。
  • 陳彼得|穿越一個時代的風華,歷久彌新,盡情優雅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一剪梅》·創作/陳彼得             演唱/費玉清 2019年春節,在寬窄巷子熙攘的人群裡,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抱著吉他,深情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國》這一幕通過央視的鏡頭
  • 《好聲音》新學員系74歲資深音樂人陳彼得 曾創作《一剪梅》
    今晚九時,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繼續導師盲選,學員中將驚現74歲的臺灣音樂資深音樂人陳彼得,讓庾澄慶不禁站起來尊稱他為「樂壇前輩」。李健也表示自己多年前曾翻唱過他的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流行樂壇,她他的歌捧紅了劉文正、費玉清、鳳飛飛、高勝美、歐陽菲菲等一大批歌星,一度幾乎誰唱他的歌便可以走紅,被稱為「流行音樂教父」。後來,因為身患抑鬱症,陳彼得退出歌壇,遷居大陸,還曾在廣州開起了自己的餐館。今年3月,陳彼得重現螢屏,登上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以搖滾樂的音樂形式唱起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 太原女孩身在美國 創作《你好,武漢!》為國加油
    芮璇今年18歲,先後在太原後小河小學、山大附中完成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曾是山大附中學生會主席。還曾被山西希望之星英語大賽總決賽邀請做純英文演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被評為山西希望之星英語大賽首屆形象大使。2016年8月,只有14歲的芮璇孤身一人前往美國留學。
  • 陳彼得74歲參加《中國好聲音》,庾澄慶:我們不配做他的導師
    但是如果都快唱完了還沒有導師轉身,那在心理上也會有一定的打擊。只要是過得去的選手多少能夠獲得一位導師的肯定,就算是沒有晉級,那也值得了。不過卻有這麼一位選手,在74歲的時候參加《中國好聲音》,本來一亮相現場就一片吶喊和沸騰,但是到了最後卻沒有一位導師轉身。
  • 歐陽娜娜直播溫柔彈唱 唱《樹洞》為武漢加油
    直播中她彈著吉他演唱了《世界美好與你環環相扣》、《小半》等多首歌曲,還專門唱《樹洞》送給武漢的粉絲。「在武漢音樂會最後一首歌唱的就是《樹洞》,那天玩的特別開心,武漢的粉絲們都特別熱情。我記得當時第一排的粉絲帶了小葵花的頭飾,希望可以再回到武漢辦音樂會,可以再和小葵花見面,再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熱乾麵。」
  • 陳彼得(歌手系列)
    主持人介紹他叫陳彼得,原來是這個人,原來是他呀,又是一個熟人,又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而今年,他已經七十四歲了。   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他,是2000年新春,中央電視臺第一期《同一首歌》。記得他當時的樣子,長得和他的名字一樣中西合璧,全然不像五十大幾的人,頂多四十出頭的樣子。聲音乾淨通透,揮灑自如。
  • 陳彼得74歲參加「中國好聲音」,導師全不轉身,庾澄慶:我們不配
    臺下,有四位音樂導師,都是在歌壇裡絕對的人物,來賓上臺,都是背朝舞臺,然後聽著歌曲,轉個彎,看哪一首歌能唱進導師的心扉。受到家教的青睞,這才是登臺的最大意義,而有一期節目,家教的庾澄慶竟以一句:我們不配。四個老師都沒有轉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陳彼得:人生可以活兩次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流行樂壇,人們戲稱他為「救火隊」,只要唱一首他寫的歌,百分之百會火遍大江南北,捧紅過劉文正、費玉清、鳳飛飛等一大批天王天后,《遲到》、《阿里巴巴》、《一剪梅》、《幾度夕陽紅》等經典歌曲也都出自於他之手,是無數人心中難以磨滅的青春記憶。
  • 抗擊疫情武漢加油的句子 中國加油的正能量說說短句
    1、 希望四月武漢櫻花爛漫時,它不在封城。像往年一樣,千千萬萬的人在樹下看櫻花,櫻花在樹上看千千萬萬人中國人,加油!武漢,加油!2、 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希望每個為疫情付出汗水的人都能夠平安回家。武漢別慌,你並不孤單,我們都陪你渡過難關。武漢加油!中國加油!3、 沒有不停的雨,天一定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