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女子如何從武漢到京的?物業:家人出門前就開好了出門條!

2020-12-24 環球時報

2月26日,北京市東城區崇外街道新怡家園社區居委會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社區溫馨提示】,內容顯示:2月24日,新怡家園小區7號樓3單元出現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非北京市確診病例)。H女士於2月22日從武漢來京,入住7號樓3單元。因H女士18日在武漢曾經有過發熱症狀,故抵京當日即進行隔離檢查,並由區疾控中心和轄區保健科對其住所和樓內公共區域進行了全面專業的消殺。經了解,H女士病情平穩,屬於輕症。密切接觸者僅為家中3名親屬,已於H女士抵京當日進行了隔離安排,目前已在區集中隔離點進行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情況平穩。

社區居委會已對新怡家園小區開展封閉式管理,請各位居民不必過度擔心,更無需恐慌,家中保持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出門注意佩戴口罩,並主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積極承擔個人防控責任。

該病例迅速引起廣泛關注。從武漢到北京,驅車十多個小時,跨越1000多公裡,沿途要經過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多個省市。大家看到這個通報後,都產生了一個共同的疑惑,在武漢嚴格管控的當下,黃女士是怎麼從武漢出來的?黃女士的家人又是如何順利進入武漢將她接出的?

官方通報:22日凌晨到京

2月26日傍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關於新怡家園小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的情況說明》。

情況說明中介紹,2020年2月24日,北京市東城區報告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該病例自武漢來京,來京前已有發熱症狀。具體情況為:黃女士,2月18日開始間斷性發熱5天,伴咽部不適,當時居住地為武漢。黃女士2月22日凌晨2:00由其北京家屬自駕車到京,經體溫篩查後入住其家屬所在的東城區新怡家園小區7號樓。家屬向社區報告情況並服從統一安排,黃女士於2月22日20:10作為武漢進京人員被送至集中隔離點隔離觀察。2月23日19:00因發熱由急救車轉運至東城區普仁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排查,2月24日被確認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並轉運至市級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經綜合研判,該女士進京後的密切接觸者為其3名家屬,無其他密切接觸者。

根據我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範》第四部分第二條規定,病例歸屬以發病時的住址為準。該病例發病時住址不在北京,故不屬於我市發病病例。

物業回覆:家屬出門前就開好了出門條

根據北京疾控中心通報的情況說明,黃女士是2月22日凌晨2點到達北京的。而且黃女士2月18日就開始發熱,她是如何通過進京的體溫篩查順利回家家中的?

健康時報記者2月26日晚致電新怡家園物業詢問相關情況,物業值班的工作人員說,當時家屬出門前就開好了出門條,這位女士和家人確實是凌晨2點多回來,當時物業的工作人員也對其進行了體溫測量,車上的人體溫都正常,而且車牌和車上的人身份證都是北京地區的,沒有發現異常。「也是看到疾控中心的通報,接到居委會通知後,才了解的情況。」

這位工作人員說,事情發生後,物業的人也跟防疫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對小區進行了消毒,包括車輛停放的位置都進行了消毒。 在疫情期間,小區每天正常也會嚴格消毒2到3次。關於這位女士的具體情況,他們也不清楚,需要致電社區進行詢問。

健康時報記者隨即致電該社區,電話暫時無人接聽。

這件事情的發生讓人們對「武漢封城」產生了一個疑問:黃女士是怎麼出來的呢?

(來源:健康時報)

相關焦點

  • 沒有出門條,還要強行硬闖,男子被物業拴住兩小時
    沒有出門條,還要強行硬闖,男子被物業拴住兩小時現在很多小區的安全措施做得非常到位,想要進出小區,必須要出示放行條。鄭州的王先生就遇到了出門條的尷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王先生是怎麼說的。
  • 武漢市民70天第一次出門說了什麼 武漢市民首出門去了哪裡感受如何
    今天上午#武漢市民70天第一次出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昨天武漢市內多家商場恢復營業門口設警戒線顧客測體溫、出示「綠碼」後排隊進入許多前來逛街的市民說並非有購物需求只是想出門感受下武漢的變化一位女士稱自己70天第一次出門開車繞市區轉了一圈感覺武漢在往好的地方發展「我在家關了70天了,
  • 重慶物業小區逐步取消「出門條」「出入證」等
    廣泛推廣「渝康碼」的使用市住建委下發的《關於切實做好當前物業管理區域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要求各區縣住建委對物業管理小區加強指導,減少疫情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在落實分區分級分類防控上,屬地政府決定陸續取消封閉式管理措施的區縣,要求物業服務企業在落實好疫情防控相關措施和要求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合理的防疫物資應急儲備,完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同時,物業服務企業繼續遵循「寬出嚴進」的原則,逐步取消業主(租賃戶)使用「出門條」「出入證」「復工證明」等進出方式,廣泛推廣「渝康碼」的使用。
  • 馬坊鎮慧谷社區「四色出門條」獲居民點讚
    據慧谷社區居委會主任賈冬梅介紹,疫情防控初期,慧谷嘉園的物業公司給小區居民發放的出門條,是一張白色的卡片。但是時常出現居民把出門條弄丟,或者放在車裡不顯眼,到門口還得停車出示的情況。為了減少居民在門口停留的時間,在原有出門條的基礎上,進行了規範。規範後的出門條有紅、黃、綠、白四種顏色,上面標註了小區名稱、日期和序號。
  • 雲南嵩明一小區推行「出門條制度」防控疫情
    買東西一人去就可以了,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大家儘量不要出門上街,如果一定要出門,必須進行登記開『出門條』才能外出。」昨日,嵩明縣明馨園小區的一位住戶準備出門購物,被大門口的物管人員攔了下來,填寫完出門條上的信息後,小區物管人員又再次提醒,外出時千萬不要取下口罩,請住戶採購完物品儘快回家,回家後一定要注意消毒和洗手,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
  • 如何把好發熱門診「第一道關口」,浦東護士這樣說️→
    如何把好發熱門診「第一道關口」,浦東護士這樣說️→ 2020-04-07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嘔心瀝血製造發熱圍巾,出門不再抖抖抖
    出門靠毅力,穿兩條打底褲再加一條闊腿褲,腿暖了;一雙一釐米厚的長襪子,加一雙長靴子,腳暖了;一件保暖內衣,一件海馬毛毛衣,外搭一件羽絨服,上半身暖了。看看鏡子, 完美。如今是萬物智能的時代,圍巾當然也要跟得上潮流,要買就買智能發熱圍巾。況且圍巾在生活中承擔的作用不僅僅是暖脖子,包括暖手、暖耳朵。普通的圍巾由於沒有發熱功能,在出門忘記戴手套和耳套的時候,也只能幫忙擋風,但發熱圍巾真的就像隨身攜帶的小暖爐,可以暖手、暖耳朵。
  • 我經歷了非典和肺炎,害怕測量體溫,出門像和家人生離死別的害怕
    我嶽父聽說我的爸爸媽媽要從河北來武漢過年,便在外面酒店訂好了年夜飯,想著和親家熱熱鬧鬧聚一下。 不過,突來的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計劃,讓一家人變成了兩家人,一桌年夜飯,變成了兩桌,各自在家舉杯。比較鬱悶的是,在照顧爸媽的同時,我還要平復自己的恐慌,不能在家人面前流露。而最糟糕的是,因為接觸了確診的同事,我媳婦也在家裡隔離了她自己。
  •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武漢市民70天第一次出門恍如隔世
    許多前來逛街的市民說,並非有購物需求,只是想出門感受下武漢的變化。該女士在談及「70天第一次出門」「開車繞市」「恍如隔世」等言論時,既體現了封城以來武漢市民的真實生活狀態,同時也流露出與這座城市一同「重獲新生」的喜悅之情。
  • 今天,湖北和武漢的人們過得如何(1月25日)
    從今天開始,這裡暫停餐廳評測和投稿發放專門用於發布前一天詢問湖北,武漢的大家們今天過得如何的匯總關於他們每天的各種事和情況在這個非常時期,希望能讓更多人通過每個人真實的講述看到現在在湖北,在武漢的人的生活情景。這一篇,來自昨天1月25日中午。
  • 西安女子離家多天未歸 出門前交代母親不要接陌生電話
    給母親交代不要接別人電話,隨後26歲女子出門說去上班,離家8天至今未歸。袁女士一家人最近著急上火,10月26日上午8時許,袁女士的堂妹袁倩從西安市雁塔區銘城16號小區出門後再也沒有回來。那天上午出門前給她媽媽說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話,讓不要接別人的電話,隨後說是要上班就出門了,後來她手機也關機了。」袁女士說,出門後袁倩當天未歸,一家人急壞了,開始在微信裡發尋人信息,10月30日,袁女士也專門從外地趕回西安。
  • 武漢「封城」前的600小時
    前兩天,他住在疑似病例病房,護士每天給他家人打電話,告知病情。第三天查出不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後,他被轉到了普通病房。到現在,他還需要24小時吸氧,通過電話和家人聯繫,話講多了或聲音大了,就會喘氣;情況好的時候,一天能睡四五個小時。妹妹每天會送一些提高免疫力的營養品到醫院門口,由保安遞給他。張婕知道,這會是個漫長的過程。
  • 寒冷冬天,不敢出門還凍手凍腳?你錯過的是一款智能發熱圍巾!
    稍微不注意基本上就長凍瘡了,出門也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然而這兩天被感冒盯上了,難受的不行,看到外面冷就更不願意出門了。好在朋友暖心,給筆者寄了一個特別的禮物:風謎智能溫控發熱圍巾,從字面上看確實有點科技感,發熱?筆者很好奇這是什麼黑科技,畢竟圍巾只有冬天才使用,但又是不可或缺的禦寒物品,所以得一探究竟它是否實用!
  • 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部:廣大市民應減少外出出行,出門堅持戴口罩
    在此鄭重提醒廣大市民,要提高防範意識,做好個人防護 ,儘量減少外出出行,出門堅持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居家衛生清潔,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狀,要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 守滬者|浦東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徐英:「火眼金睛」 把好發熱門診「第...
    浦東醫院作為浦東新區境外旅客醫學觀察定點醫院,昨天,記者採訪到該院急診科護士長徐英,她和小夥伴們承擔了發熱預檢的「第一道關口」,在高危區,「火眼金睛」發現每一個可疑病例。圖說:浦東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徐英 受訪者供圖(下同)沒去成武漢仍衝在「一線」「疫情發生後,我曾經報名去武漢抗疫,家人都表示支持。丈夫說,能去武漢很光榮,家裡有我,放心吧。兒子說,你是護士長,又是黨員,當然應該去。」
  •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出門帶什麼 出門前準備工作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出門帶什麼東西呢,很多人都不知道要給自己的青蛙準備什麼,下面雨落就告訴大家旅行青蛙中國之旅出門前要準備什麼東西,大家可以提前知道如何準備東西,才能讓自己的青蛙有一個美妙的旅行。 歡迎大家加入青蛙旅行養蛙討論群: 639524358 在旅行青蛙中,出門必須要的就是便當了,要有食物才不會挨餓。
  • 我在武漢開超市:家人堅決反對開店 兩個月虧掉五萬我也要堅守
    往期回顧 我在武漢賣手機:趁小區徹底封鎖前,緊急去店裡拿回600部手機 騰訊新聞《深網》作者 孫宏超 1月23日,對於所有武漢人而言,都是特殊的一天
  • 馳援武漢丨媽媽藏起行李箱哭著不讓去,她提著塑膠袋就出門了
    除夕那天陳林葉向醫院報名赴武漢支援,媽媽哭著不願意她去,藏起了她的行李箱,她家在揭陽惠來縣,由於在家裡沒有拿到行李箱,匆忙下,她拿了一個紅色的塑膠袋,隨手裝了洗漱用品和一件大外套便出門,一路上請一同去武漢的戰友幫忙買行李箱和厚衣服。除夕那天,陳林葉向醫院報名後,家裡人只有爸爸同意。
  • 最後一次班會 班主任籤下「出門條「「歸校時間未知
    高三的最後一次班會,高考前的最後一次相聚,溫馨且難忘。昆明市第八中學高三十班學生:「一開始唱,(覺得)挺尷尬,然後後面音樂一響起來,情緒就進去了,看到老師在上面,也覺得比較感動。」昆明市第八中學高三十班學生:「三年以來的每一幕都歷歷在目,就感覺老師幫我們,然後做的那些題目,一時間全部都湧到腦海裡面,就覺得非常感動,很捨不得。」
  • 江北:小區實行「出門條」制度 進出人員嚴把控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齡松住宅小區人員眾多、流動性大,如何有效監管每天的人員進出,江北區鐵山坪街道率先推出「出門條」管理方式,進出小區的業主,除了有門禁卡外,還得有一張物管人員發放的「出門條」。在江北區鐵山坪街道港城印象小區,記者看到,進行的大門口,物管人員正在對每一個進入小區的業主測量體溫,和別的小區不同的是,業主們通過門禁卡進入大門後,還必須出示一張物管中心印製的出門條。「如果他家是三個人出門去辦事或者買東西,回來的時候變成了五個人,通過對比出門條,我們工作人員就可以迅速發現外來人員進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