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圖》局部,疑遠山眉
化妝自古以來便是女子的重要愛好,畫眉更是重要環節。至今還在風靡的平眉,無論在影視劇中還是生活中屢見不鮮,真的那麼多人適合嗎?我們都知道古人會玩,那到底有多會玩?
《春秋元命苞》曰:「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為人表侯」。
「攝提」是北天成鼎足的六顆星,從兩側拱衛「天王帝廷」的大角星,在諸星中地位非同一般。兩眉之間被稱為「天庭」,雙眉比做「攝提」,視為人的「元命」表面徽象,古人對眉的重視可見一斑。當然,這些封建玄學是不可信的,但顯示的是古人對眉的重視之態。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眉妝,是有關化妝的記載中出現最早的。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人像中,眼眶四周、眉毛及髮辮上均有黑色彩繪出現。
三星堆人面像
如今,廣泛形容美人的「蛾眉」,最初則是讚美齊莊姜的眉毛像蠶蛾觸鬚一樣又彎又長。「蛾眉」與蠶蛾崇拜有關,畫「蛾眉」時還要在眉下點幾個點,用來象徵蠶卵。
春秋戰國時的《楚辭·大招》中,「粉白黛黑,施芳澤只」,眉式多為細長眉,只在寬度、彎度上有所不同。例如,河南信陽出土的漆繪木傭,眉眼細長並以墨線勾畫。另外,電影《孔子》中周迅所扮演的南子面施白妝,眉形細如柳葉,妝容無瑕疵。
信陽楚墓彩繪木傭
《孔子》南子妝容
盼倩淑麗,皓齒蛾眉
漢代一方面沿襲春秋的長眉,另一方面產生了諸如「城中畫廣眉」。漢武帝宮人「掃八字眉」的現象,更有張敞畫眉的典故發生,司馬相如《上林賦》中「長眉連娟」的描寫。八字眉在長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眉頭抬高眉梢壓低,形似「八」字而得。
四川博物館漢傭
漢景帝陽陵陶傭
《玉京記》言:「卓文君眉色不加黛,如遠山,人效之,號遠山眉」,《後漢書·梁冀傳》中載「(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妝」。這裡說到的「愁眉」脫胎於「八字眉」,眉梢上勾,眉形細而曲折,需剃掉眉毛,人工畫上。這部分沒有相關出土文物印證,只留文字記載。而影視劇《漢武大帝》中,衛子夫的妝容與歷史基本相合,頗為走心。
《漢武大帝》衛子夫妝容
蛾眉非本質,蟬鬢改真形
唐朝是美妝的繁盛期,畫眉樣式層出不窮,更有官方指定款式——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曰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曰遠山眉。三曰五嶽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曰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曰橫煙眉。十曰倒暈眉」。
十分可惜的是,目前沒有明確的圖像資料,可單單聽這些名字就覺得美不勝收,浮想聯翩。《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柳葉眉
《搗練圖》局部,柳葉眉
我們可知的主要款式,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中的柳葉眉、「娟娟卻月眉,新鬢學鴉飛」中的卻月眉、「狼藉畫闊眉」中的闊眉、還有「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中的八字眉等等。敦煌莫高窟192窟供養人壁畫,卻月眉
在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中,主要表現的是柳葉眉,《搗練圖》中還有疑似遠山眉。在敦煌莫高窟192窟供養人壁畫中多為卻月眉。
周昉《簪花仕女圖》六名女子雖然看似眉形相同,實則其中各不相同。如「蛾翅眉」眉形短而闊,眉梢上揚,形似蛾翅;而「倒暈眉」眉頭尖細,用淺黛色暈染,越來越寬;還有一種「分梢眉」,眉頭尖細,而後漸寬,眉梢處分叉。在其《揮扇仕女圖》中,還有疑似「八字眉」出現。各款眉形區分的難易度直逼讓直男分辨口紅色號。
《簪花仕女圖》局部,疑倒暈眉
如果仔細觀察唐代妹子們的臉型,會覺得有點哪裡不對。臉特別大、特別圓,尤其在敦煌供養人壁畫中,眉眼的距離遠得過分,額頭很大,雙眼幾乎位於臉的中間。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晚唐流行開額。
《揮扇仕女圖》局部,疑八字眉
據《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唐文宗曾下詔:「禁高髻,險狀,去眉,開額」。這裡「開額」是將額前的頭髮剃掉,使髮際線手動上移將額頭變大,又將眉毛剃掉,畫上各種翩躚的眉毛。
難怪有那麼多的詩來描寫女性的眉毛,諸如「桂葉雙眉描不久」、「叢鬢愁眉時勢新」、「長眉畫了繡簾開」、「深畫眉,淺畫眉。蟬鬢鬅鬙雲滿衣,陽臺行雨回。」不勝枚舉。就像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各種短而粗、顏色濃重的眉毛,像是翩翩飛舞的蝴蝶落在美人的臉上,使整個臉龐都精神生動了起來。
王處直墓《侍女圖》,八字眉
唐朝對眉的狂熱表現在文人墨客們的筆頭中,雖然他們歌頌的眉毛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女人畫眉這項技能畫好了,是能改變命運的。
全唐詩中有位女詩人劉媛,她寫過「學畫蛾眉獨出群,當時人道便承恩。經年不見君王面,花落黃昏空掩門」。雖然結局有些糟糕,但是一個毫無背景的小姑娘,靠畫眉毛嫁給了皇帝。這說明了什麼?能畫一雙個性的眉毛就能證明自己是一個美麗的女人,萬一家裡有點背景,就可以收穫一個王朝!眉毛,才是女性魅力的終極標準!
《弈棋仕女圖》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出土,連娟眉
最出名的應該是「殿腳女」吳絳仙的傳奇故事。一介民女,天生「柔麗」,更擅長畫長蛾眉,將風流天子隋煬帝迷得神魂顛倒,縱使後期王朝買不起那麼多螺黛,也只有這位姑娘的螺黛從來不缺貨。
這儼然是一個全社會都患有戀眉癖的時代,甚至當兩個及其以上女子相遇時,雙方的眉毛已經在互相較量,在無聲的硝煙中一決勝負。「風流誇墮髻,時世鬥啼眉」、「楚腰知便寵,宮眉正鬥強」便是如實的記載。
《夜宴》 婉後妝容
在電影《夜宴》中,章子怡所飾演的婉後眉毛頗似蠶眉,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武則天的眉形倒與《簪花仕女圖》中的眉形頗為相似。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武則天妝容
倒暈連眉秀嶺浮,雙鴉畫鬢香雲委
宋代已經沒有唐代那麼多的樣式了,多畫長眉,但是宋代有了專門的畫眉用品,叫做「畫眉七香丸」,用墨製成,帶有香氣,故而會出現「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這樣的詞句。
而畫眉七香丸需要在使用時先用水研成墨汁,然後畫出眉形,且不容易很快變幹,會不小心印到別的地方,於是產生了另外一種情趣。
山西晉祠聖母殿侍女像
如「黛眉曾把春衫印。後期無定。斷腸香銷盡。」,「內樣雙眉新畫得,還印了,在羅襟。」還發展出將眉痕印在信箋上,表達思念的方式,「小華箋、付與西飛去,印一雙愁眉。」在分別的日子裡,如果對方思念自己,看一看眉影,仿佛兩人重聚一般。
《顯肅皇后像》,倒暈眉
《憲聖慈烈皇后像》,倒暈眉
據宋代《清異錄》記載,僅平康妓瑩姐一人,就發明了近百種眉式,可惜大多湮沒失傳。我們可以在山西晉祠聖母殿中的彩塑女傭中可以看到一些,還有存下來的歷代帝後像可以供我們觀察。
她們多畫倒暈妝,即在眉毛畫成寬闊的月形,一端(或在上,或在下)用筆暈染,由深及淺,逐漸向外部散開,別有一番韻味。在電視劇《新水滸傳》中,潘金蓮的面容淡雅,眉形細長,也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現代審美趣味。
《新水滸傳》潘金蓮妝容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
明清時期,男子欣賞女子的纖弱病態美,眉妝日漸衰落,眉式單調,失去了深淺長短的變化。雖然,眉妝地位下降,但整體妝飾在女性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起來。清代眉形主要是曲眉:眉頭高而眉尾低,眉身修長纖細,女性需要低眉順眼作楚楚嬌羞狀。說到這裡,著實是懷著感恩之心,感嘆大清已亡。
唐寅《吹簫仕女圖》
唐寅《秋風紈扇圖》
仇英《千秋絕豔圖》局部1
仇英《千秋絕豔圖》局部2
從唐寅的《吹簫仕女圖》、《秋風紈扇圖》到仇英的《千秋絕豔圖》,無論是《雍正十二美人圖》系列,還是《孝賢純皇后朝服像》,這種細長彎曲的柳葉眉如出一轍,甚至看不出時代的交替。幾乎都是纖細的柳眉、櫻桃薄唇,柔美淡雅。曾經紅火過的宮廷大戲《甄嬛傳》中,人物眉形基本為遠山眉,後期為顯凌厲,眉峰加尖,劇組甚是用心,加雞腿。
《雍正十二美人圖之裘裝對鏡》
《雍正美人圖之消夏賞蝶》
《孝純皇后朝服像》
《甄嬛傳》妝容
縱觀眉妝發展,從蛾眉開始,歷經遠山眉、八字眉、桂葉眉、卻月眉、倒暈眉等各種眉形,又重新回到了長蛾眉、柳葉眉,可謂,時尚總是螺旋狀前進上升,也足以見得這種長蛾眉更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
同樣,歷代審美觀從質樸走向浮誇,從自然走向矯飾,最終又返璞歸真。今天,女性逐漸取得、也在爭取著更加獨立的社會地位,眉妝融合於其他的妝飾,成為女性自信與尊重的表現。
精彩回顧:
「點彩派「到底是什麼?真的是用點點作畫嗎?!
私房照不只有裸露,也有家暴和生離死別!
據說,走迷宮可以擺脫壞天氣.
[編輯/張婧雅][文/王童睿]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