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昱楠
編輯|馬普爾
截至7月4日,《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上映三天,在中國的票房已經破2億。在電影扎堆的國產片保護月,《忍者神龜2》不僅定在暑期開頭的黃金檔期上映,前三天排片也都未曾低於30%。
為什麼一部進口大片會受到如此優待,甚至被評價為「打破」了默認的國產保護月規則?
細究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許多如《忍者神龜2》一樣的進口大片,其實背後悄然站著中國資本的身影,從投資到發行,中國血液已然注入到好萊塢大片的運作中。
近幾年有一個明顯趨勢,好萊塢大片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身影。比如周杰倫在《驚天魔盜團2》裡飾演魔術師,Angelababy也參演一角,金世佳在《美國隊長3》裡出演記者,吳亦凡參演《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而且有別於以往「打醬油」或者是臉譜化的角色,中國明星的角色戲份也在加重,存在感變強。
而更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在很多好萊塢大片的片頭片尾,悄然出現了許多中國資本的名字。
比如《忍者神龜2》雖然是派拉蒙影業出品,片頭打出了阿里影業的中英版,而另一家參與投資《忍者神龜2》的影時尚,則是萬達的子公司。
萬達為影片提供院線支持和現場物料布置,這也是《忍者神龜2》檔期和排片佔優的原因,而阿里影業則可以藉助他們強大的電商平臺,為影片進行線上宣發。上海電影節期間,派拉蒙還宣布和阿里旗下娛樂寶合作,開發《忍者神龜2》的衍生品。
不只《忍者神龜2》,近幾年顯眼的大片背後,幾乎都有中國資本的參與。如2014年,萬達旗下的影時尚就和派拉蒙合作,為《變形金剛4》做營銷,博納影業投資了包括《X戰警:天啟》、《獨立日2》等6部福克斯的大片,奧斯卡長片得主《荒野獵人》,則有奧飛影業的資本注入。
中國資本不僅僅是砸錢,而是和影片更緊密地拴在一起,營收與影片票房直接掛鈎。比如《魔獸》票房在北美撲街,但在中國行情尚算火熱,幾乎是依靠中國市場撐起半邊天,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粉絲力量大,還因為《魔獸》成敗直接關係到萬達的業績,萬達全力投入。
今年年初萬達收購大額虧損的傳奇影業,而《魔獸》則是傳奇影業能否逆襲的重要籌碼,也直接影響萬達的效益。《魔獸》的檔期、排片,在同一時期的影片中佔盡優勢,加上鋪天蓋地的宣發,另一合作方騰訊影業的助力,才將在中國的票房推向14億人民幣。
然而,儘管有進口片的光環加持,背後中國資本的力推,今年的大片們如《驚天魔盜團2》、《獨立日2》、《忍者神龜2》們,票房卻都表現平平。這是為何?
儘管國產電影去年表現亮眼,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故事還是視覺,國產片在製作水平和專業化程度上,整體都比好萊塢大片差了一截。
因此,資本投給有大明星、大製作的好萊塢大片,勝算更大,這也是他們紛紛注入進口片的原因。
而對於好萊塢來說,中國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電影市場,2015年總票房僅次於美國,因此,接受中方投資、合作進行宣發,是必然且必要的選擇。
好萊塢的明星紛紛來華宣傳,《美國隊長3》中的美隊、冬兵,《X戰警》中的快銀與鳳凰女,「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阿湯哥,與此同時,中國面孔也進入好萊塢的熒幕。好萊塢也在調整,試著迎合中國市場。
然而,如《魔獸》、《驚天魔盜團2》、《獨立日2》、《忍者神龜2》,這些大製作的片子們,有進口片的基本水準,在中國有粉絲基礎,也有中國資本全力進行宣發,票房還是不行,這是為什麼?
原因很樸素,那就是故事不夠好。
《魔獸》作為粉絲電影,其故事性對於非粉絲來說,沒有多大吸引力。其他三部大片都是續集,雖然特效合格,但對於眼睛逐漸被養刁的中國觀眾來說,這樣的特效也並不稀奇了。而且這些續集的共同弊病就是,故事都是「套路」,毫無新意,即便是被揶揄為「對爛片接受程度」最大的中國觀眾,也有點看不下去了。
而此前的《美國隊長3》和《X戰警:天啟》之所以票房還不錯,也是因為故事較吸引人。
進口片的標籤,與中國資本的宣發力量,並不是票房的絕對保障。再多的宣發,都不能讓觀眾在影院看完爛片,回來還說一個「好」字,觀眾或許第一次會買票,第二次就不會再上當。
回到電影本身,一個好故事,才是終極標準,進口片與否,資本運作與否,都無法撼動這一標準,觀眾的眼睛才是最雪亮的。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招聘小夥伴啦:全職記者兩名,編輯一名,坐標北京,1到2年影視行業記者從業經歷,熱愛影視娛樂行業;有激情,寫作功底紮實,願意花時間研究怎樣去講一個好故事,有自媒體工作經驗優先,待遇均高於行業水準。有意者請發簡歷至876330555@qq.com
求報導、合作可加微信:yldjszl
長按圖中二維碼
可申請加入逼格滿滿的
「娛樂獨角獸的朋友們」微信群哦
本公眾號原創版權,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法律顧問: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 王維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