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病蟲種類較多,部分病蟲藥害的表現症狀高度相似,許多果農在辨識不清的情況下盲目打藥,往往防效不理想。下面對葡萄園中易混淆的病蟲害做出整理,希望能給各位果農帶來些許幫助。
● 葉片:霜黴病、白粉病
霜黴病病葉
最初在葉面上產生半透明、水漬狀、邊緣不清晰的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為淡黃色至黃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狀不一,有時數個病斑連在一起,形成黃褐色乾枯的大型病斑。環境潮溼時病斑背面產生一層白色黴狀物。
白粉病病葉
葉片受害後,正面產生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黃色或褪綠色小斑塊,病斑正反面均可見有一層白色粉狀物,粉斑下葉表面呈褐色花斑,當粉斑蔓延到整個葉面時,葉面變褐、焦枯。
主要區別
①霜黴病的葉片葉脈清晰可見,而感染白粉病後,葉脈和葉肉都會感病。
②霜黴病一般在葉片背面可以若到白色的病菌抱子,而白粉病正面背面都有。
③霜黴病病孢子直立性比較強;而白粉病病苗孢子則密密地鋪在葉片上。
● 果實:黑痘病、綠盲蝽為害、藥害
黑痘病幼果
斑點在果面隨機分布 ,除黑色外, 也有紅褐色或黑褐色斑點。 斑點大小有差異,後期病斑常龜裂,嚴重時連成片。
綠盲蝽為害幼果
幼果受到綠盲蝽成蟲或若蟲的為害,就會出現花皮幼果。斑點在果面隨機分布,小且稍有突起,後期木栓化。
葡萄果期藥害
斑點在果面分布較為均勻,但大小相對不均,初期斑點處不下陷,後期形成枯斑。植株不同方向、不同部位輕重不同。
主要區別
①藥害相較於黑痘病、綠盲蝽為害,往往更有規律性一些,分布均勻一些,但一般不會下陷。
②黑痘病與綠盲蝽在幼果直徑5~7mm時,均為黑色小斑點,但黑痘病隨病情發展,病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而綠盲蝽為害時,斑點小,稍外凸。
● 果穗:穗軸褐枯病、潰瘍病、白腐病、水罐子病
穗軸褐枯病果穗
主要在葡萄花期為害。發病初期,幼穗的分枝、穗軸變為褐色,並逐漸枯死,不久即失水乾枯,變為黑褐色。在花朵開放時,也可侵染花冠。天氣潮溼時,在病部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一般很少向主穗軸擴展,發病後期,乾枯的小穗軸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
潰瘍病果穗
潰瘍病多發生在膨果期。受害的穗軸上會出現黑褐色病斑。果梗乾枯,果實極易脫落,一般情況下,除果刷部位會幹枯,變成黑褐色外,果實無明顯症狀。
白腐病果穗及果實
果實轉色期時為害嚴重,多在大風大雨、雹災後發生。 果穗由下層向上層發展,感病果穗或可落粒,病粒腐爛快,表面產生灰白色小顆粒。
水罐子病果穗及果實
一般發生在果穗轉色後。先在果穗穗尖,接著在副穗上出現症狀。 感病果粒果肉變軟,皮肉極易分離, 病果易脫落。
主要區別
①水罐子病為生理性病害,而其他幾種均為侵染性病害。
②主要發病時期各有不同:穗軸褐枯病在葡萄開花前7天至開花期為病菌的主要侵染時期;潰瘍病多發生在膨果期;白腐病轉色期為害嚴重;水罐子病,轉色至成熟期是高發時期。
③為害症狀有所差異:穗軸褐枯病多為害葡萄幼嫩組織,當穗充分木質化後不再侵染為害;潰瘍病可為害已經木質化的穗軸;白腐病接近地面的果穗越容易發病;水罐子病不具有傳染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