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ame of hero. Have never seen your face.
Know your greatness but it's so bleak.
Life and death come so quickly.
Can only imagine you flying a yellow crane.
I lit candles for you with trembling hands.
Let you see that the spring flowers have been full of heaven.
Your glory flows like a wave in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eternal bloodline, we take on the strong.
You had no intention of honoring the name of the hero.
But in the future we all respect the backbone of you.
You had no intention of honoring the name of the hero.
But in the future we all respect the backbone of you.
The backbone of the nation, the backbone of the hero and nation.
記者:當初創作時想到了這樣的效果嗎?
劉營超:真的沒想到,剛寫歌詞的時候就是一種不由自主的感動,感覺疫情面前,我們中國人很團結,許多逆行者美麗身影總是打動我,醫護工作者的奉獻甚至犧牲都是在寫英雄般的史詩,所以想寫無數個這樣平凡的英雄。
記者:是的,自疫情爆發以來,天天都能看到感人的抗疫事件和史詩般的抗疫現場,但以什麼樣的形式寫,怎麼駕馭這麼大的事件和場景,考驗寫作者的功力,而您,只用144個字,就一氣呵成地呈現出來了,非常不容易。你能簡要透露一下創作過程嗎?
劉營超:的確,這是創作的最難點。我感受這場疫情也是一場災難,災難面前悲壯是少不了的,但悲壯中始終會孕育英雄情節,所以,我要寫英雄。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最可愛的醫護工作者,特別是為抗疫獻身的勇士,一開始歌名曾叫《英雄淚》,但後來我想,英雄應是更廣泛的範疇,也包括奮戰在一線而又零感染的全體醫護人員,警察,社區人員,電力職工,志願者等等,所以歌名改為《英雄的名字》。
記者:「英雄的名字你本來無意榮享/可今後我們都尊你民族的脊梁。」這一句是歌曲的高潮,也被反覆唱,它不只是悲壯,更催人奮進,給人力量。寫出這樣的「神來之筆」,應該不容易的。
劉營超:的確,尾歌是這首歌的高潮,也是靈魂。寫這兩句時我是流淚了。因為平凡的人一般不會想著會做英雄,但是,這場疫情是沒有沒有硝煙,但吹著衝鋒號的戰場,在這樣的氛圍下,平凡的人們也一定會被感動起來調動起來,會成為義無反顧的戰士,自然而然也就成為英雄。我們這個時代正需要英雄,為新時代努力建功的真英雄。這點,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記者:這首歌製作出來後,你應該是較早看到的,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能透露一下接下來的打算嗎?
劉營超:剛看到樣片,我也比較激動。仿佛是我們用心採集的帶著春露的鮮花一樣,我們想恭敬地獻給抗疫工作中的每一位英雄。接下來也沒什麼打算,我想還是學習好英雄的精神,以實際行動做好本職工作吧。
(文:新民晚報記者 羅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