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網絡
文:小李子
做你情感世界裡的傾聽者和撫慰者,右上角點「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歡迎私信留言訴說心事)
愛情,以及其結果的婚姻,都是對異性伴侶最親密的承諾,它表現在心心相印,身體的吸引,以及生兒育女的共同願望中,愛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關係。
這種合作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為了兩個人的幸福。
在現代人的意識形態裡,很多到了談婚論嫁年紀的男女其實並沒有做好合作的準備,或許在職場上他可以。
但是回歸到生活上就是另一幅模樣了,我們的教育都太注重個人的成功,都太強調我們能從婚姻裡得到什麼,而不是我們首當其衝能付出什麼。
當兩個人以夫妻的身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在合作方面有任何的失敗都會造成不幸的後果。
有些人因為婆媳矛盾離婚,有些人因為二胎離婚,有些人因為背叛離婚,歸根到底,都是合作不到位引起的。
這是看完《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後,最直接的感受,除此之外,該書中對不適合結婚的人群的解讀也很到位。
01
自卑與超越:這三種男人最不適合結婚,女人再愛也不能嫁。
第一類是在家庭中嬌生慣養的人,不適合結婚。這類人即便是在婚後也會活得像「巨嬰」似的,什麼事情都習慣了依靠父母。
在與伴侶的相處中,毫無擔當,他會理所當然的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對他好,替他遮風擋雨,就像凌瀟肅和唐一菲的婚姻。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唐一菲對著鏡頭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她坦言在這段感情裡,自己是作為「丈夫」的一方。
很多時候,總是怕他垮了,怕他承受不住了,於是乎總是選擇當個俠女,保護自己心愛的男人。
她為了他,可以放棄一切,放棄飾演華妃的機會,專心在家相夫教子,家裡家外,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和婆婆搞定的。
凌瀟肅反而活得像個「林妹妹」。
02
從心理學角度,被父母寵壞的孩子在結婚後可能成為暴君,當兩個人都要求對方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的時候,他會覺得,憑什麼我是多付出的哪一方?
憑什麼你就不能多愛我一些呢?這是他們的邏輯,和這類人生活在一起,女人就會活成唐一菲那樣的,會很辛苦。
箇中滋味,經歷過了,就會明白。與其找一個自己愛的,倒不如找一個愛自己的,反而更輕鬆自在。
第二類是天生不安分的,無法只和一個人談戀愛的男人。
在我們生活的周遭,有些人無法做到只和一個人談戀愛,他的最愛,永遠是下一個,更多時候,他必須和兩個人甚至是更多的人墜入情網。
他才會覺得滿足和開心,也才能富有成就感。就像《完美關係》中,李斯特那樣的,明明和邦尼在一起。
卻還是情不自禁的去撩電視臺的女主持人。
03
並且口口聲聲告訴別人,那不是我女朋友。
他習慣了曖昧成癮,也習慣了見一個愛一個,他總是能從一個女人身邊無縫連接到另一個女人身邊。
而且不必負愛情的全部責任。腳踩兩隻船是這類人的共性。他可以做到和一個女人你儂我儂的時候,和另一個女人在手機上調情。
他可以一邊躺在這個女人的床上,一邊對另一個人女人訴說思念之情,這樣的男人,真的不適合結婚。
因為在他們的字典裡,從來就沒有「專一」二字。
第三類是擁有太高的愛情理想的男人。這類人總是渴望一種浪漫的,理想的而又非世間所有的愛情。
他們常常沉迷在自己的幻想裡,而不在現實中尋找伴侶。
04
他們往往擁有太高的愛情理想,總覺得所有人都配不上他,可能身邊會出現合適的人,但他會拒絕戀愛。
不是對方不夠優秀,而是他眼光太高。
曾經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吐槽:一哥們讓我給他介紹女朋友,要求160以上,可愛點,別太小心眼。
剛好有個符合條件的姑娘單著,我就問了,結果女生的要求是有房有車,月入一萬,身高一七五以上,樣貌耐看。
我去問符合該條件的男生,他對女生的要求是身高168以上,必須漂亮甜美的,很會做家務,又會賺錢。
我又去找了個符合該條件的女生,她的要求是男方要有別墅,要有奔馳,要有公司,身高180以上……
05
看吧,擁有太高愛情理想的人,就只能單著了,因為他們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論男女。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本質上都是一場合作,把愛情和婚姻當作和天堂一樣是錯誤的,把結婚當作是戀愛史詩的終結也是錯誤的。
真正適合結婚的愛情,他剛好成熟,她剛好溫柔。李銀河老師給女性的建議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女性應該去選擇那些尊重婦女人格的男人,那些願意承擔家務的男人,那些願意為女性在家庭中的巨大付出承擔更多經濟責任的男人。
而不是那些讓女人放棄工作和獨立收入專職伺候他們一家老小的男人,也不是那些自己打一份工,卻讓女人打兩份工(工作和家務)的男人。
女人要依靠自己的獨立工作,獨立收入去爭取與男人平等的家庭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安身立命完全寄托在男人身上。
謀生後謀愛,愛己後愛人,才是現代女性本該應有的生活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