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面臨嚴峻形勢,特別是傳統的流通行業。所幸的是現在鋼鐵行業的電商化進程正方興未艾,大部分流程已經實現了線上化及智能化,但新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一方面,原料價格推高鋼材成本,為後市發展增加諸多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產能過剩,鋼鐵產業上下遊成本高、管理難、效率差這些存在已久的問題,在這次疫情下被無情放大,疫情就像一個快進按鈕,正在加速倒逼鋼鐵產業鏈參與者對現有的供應鏈模式進行思考和重構。
目前,在涉及到鋼鐵供應鏈的中小微企業中,大都還停留在純貿易的階段,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參與度並不高。隨著粗精加工鏈的不斷細化和工貿一體服務鏈的變長,這直接導致了中小微企業生存艱難,價值越來越弱,利潤越來越薄。
如何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成功突圍?供應鏈平臺企是否做好了其在供應鏈中所扮演的連接器和加速器的角色?是否引導各參與方理解新老供應鏈的差異,增加行業中參與方對多級流轉,共建共享,產業協同的理解和深入研究。成為了衡量一家平臺型企業是否具備優秀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行業責任的重要指標。
湖南三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家總部位於長沙,聚焦於鋼鐵電商及供應鏈管理及服務的企業,其深耕鋼鐵行業多年,在中南地區擁有著不俗的成績和業界口碑。湖南三正可謂是業界的特立獨行者,體現在如下方面:他們以「善意」作為企業理念和價值觀;他們從不以「燒錢」作為發展模式,卻在供應鏈金融的一片紅海中實現了盈利;他們以物流基礎要素為切入點,大力發展科技及信息技術,以供應鏈服務及管理參與到產業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正模式」。
三正電商及三正模式緣何成功?「善意」的理念和價值觀究竟怎樣理解?摒棄一貫的發展方式,大膽採用在當時還不明確的發展模式,它的底氣和自信是什麼?在未來,三正電商還會有哪些讓我們眼前一亮,值得讓人思考東西?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儲運》雜誌記者就此採訪了該公司的副總張細偉。
《中國儲運》:三正電商以「善意」作為理念和價值觀,請問要如何理解?
張細偉:三正電商以「善意」為理念,這也是三正的價值觀,是我們去做一件事和衡量一件事的標準,我們希望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以善意為初心,然後一如既往從一而終。在供應鏈金融中則體現在不燒錢,不自營,不自融,立足產業,提升供應鏈金融能力,服務實體。我們以協同構建創新力,智慧優化產業鏈為使命,以帶動產業鏈的進步為願景。
《中國儲運》:三正電商這幾年的市場業績受到了行業人士的關注,三正電商獨闢蹊徑,並獲得了盈利,其背後有什麼秘訣?
張細偉:三正電商是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一力在鋼鐵行業有著數十年的積累,是中國唯一的鋼鐵物流示範基地,建設並運營了中南地區最大的物流園區:一力物流園(即湖南鋼材大市場)。三正電商最開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物流基礎要素為切入點參與到產業鏈中的。而後,我們發現:供應管理和服務才是當前中小微企業最缺失的,是長期穩健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我們就這麼做了,取得了一些成績和客戶的口碑。
《中國儲運》:你剛剛提到的,為什麼說供應管理和服務才是當前中小微企業最缺失的?
張細偉:我觀察到融資難並不是當前多數中小微面臨的首要問題。因為供應管理和服務的缺失,導致了中小微企業競爭力不足面臨生存的壓力,陷入了「價值越來越弱,利潤越來越薄」的怪圈中。體現在:純做貿易的企業很難生存,無加工不貿易。其次,粗加工與精加工本身在不斷細化分工,加工鏈在變長,工貿一體的服務鏈隨之變長,而企業因為供應鏈管理的缺失並未引起重視。
《中國儲運》:中小微企業目前面臨這種局面,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張細偉:我認為這是由於核心企業能力聚焦、持續瘦身帶來的6個訴求引發的:
1.核心企業要去庫存--減庫存積壓、資金積壓--品規多批量小訂單雜--材料利用率低--採購成本高;
2.以銷定產--難保供--交貨急--物流成本高;
3.產品升級--個性化--參數多變--訂單多變;
4.戰略瘦身--精深加工分化委外--配套要求更高--對質保追溯流程更長;
5.要融資--解現金流,要出表--降槓桿;
6.剛性指標--持續降本;
《中國儲運》:在這些壓力之下,中小微企業該如何突圍?或者說供應鏈平臺企業應該有哪些作為?
張細偉: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供應鏈平臺可以抓住機遇從以下8個方面提升服務能力,為產業鏈降本增效:
1.集採集配集加工分供,解決訂單雜。
2.倉配一體、無感交互,解決交貨急。
3.標準共享,管理共享(共享倉配加工一體的品控過程,定向共享數據),解決保質。
4.彈性備貨+柔性生產線+柔性崗位,解決產品升級+個性化。
5.降空置率與空返率,解決物流成本高。
6.科技賦能,搭建融資底層架構:設備智能+信息智慧;人機互動-數據交互—智慧協同-產業鏈閉環;分布倉-智能倉--共享倉——數據倉—金融倉;
7.金融賦能,解決融資難結算煩:多銀行確權—訂單融—多銀行在線確權—行口匹配--額度匹配
8.協同賦能。
《中國儲運》:在後疫情時代,你對行業及平臺企業有什麼看法?或者三正電商在未來會有哪些動作?
張細偉:我認為,未來2-3年內,供應鏈金融平臺要從「通過貿易融資解決中小微融資難」進化到「通過升級供應鏈為產業鏈降本增效」。
首先,要做好供應鏈金融,當務之急平臺要助力產業鏈內的眾多中小微企業突「純貿易」之圍。抓住機遇,主動升級精深工貿一體服務。其次,由於粗精加工在不斷細化,由此導致物料在不同協作主體之間流轉環節增多,交易閉環的難度增加,交貨效率難以提升,這就要求供應鏈平臺加大在倉配一體化、機械智能、信息智慧上的投入,提升人機互動、數據交互的效率與閉環,引導參與方理解新供應鏈與老供應鏈的差異,增進參與方對多級流轉、數據共享、智慧協同的支持與理解。
供應鏈升級要經歷「從輕到重」「從短到長」的過程,產業鏈內的中小微企業要從大眾商品為主導的一採一銷純貿易模式,過渡到服務高精尖鏈條的工貿一體模式,聚焦工貿一體的核心價值。若通過升級供應鏈解決了中小企微突圍的問題,則同步解決了金融機構擔心的信息透明、債權真實、多級流轉閉環等融資底層邏輯問題。產業鏈內中小微企業基於供應鏈的融資則水到渠成。
未來2-3年,供應鏈金融虛火會越來越旺。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要防「短供應鏈」,中小微要防「輕供應鏈平臺」和「虛核心企業」,產業供應鏈金融平臺要慎防「虛核心企業」、「純貿易中小微」,「非產業金融機構」。只有攜手共克時艱,踏踏實實升級供應鏈服務,才能助力中小微突圍,為產業鏈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