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上周五(9月4日),全新園林文化類戶外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在北京衛視完美收官。自七月首播以來,節目把頤和園蘊含的東方美學、生活理念、人文情感等「頤」式生活主張,用一種摩登新形態傳播到大眾的視野中,帶觀眾領略了湖光山色與新時代青春意趣兼備的「頤式美學」!
收視熱度「頤」馬當先以淚告別網友相約下一季
縱觀第一季的「成績單」,《我在頤和園等你》不僅蟬聯同時段文化類收視冠軍的寶座,還狂攬全平臺熱搜60餘次。截止目前,節目微博主話題閱讀量超20億,討論超800萬,衍生話題討論量近50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為年輕態的節目模式點讚。《光明日報》刊文稱節目採用「綜藝+電商直播」全新模式,是媒體融合的探索嘗試,更是擴內需、促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有益舉措;《廣電時評》刊文《追尋文化之美,走進新文創》,力贊節目展現出生活本質的同時,也帶觀眾暢遊頤和園,體驗了一場「頤」式生活。
為了讓頤和園的文化價值在新時代繼續大放異彩,節目將傳統文化進行了年輕化的表達,幹事們通過江南風光線、頤和往事線、秘密花園線等八條頤式主題路線的探索任務,將蘇州街道的八家店鋪:成錦號、日昇號、大雅齋、織布所、街南書局、集彩齋、芳雅齋、會仙居,成功升級為潮力十足的「文化網紅體驗店」。歷經一季的齊心協作,收官之際,「頤」式生活首席體驗官、蘇州街特邀幹事鄭爽,與蘇州街特邀總幹事張國立、蘇州街特邀幹事王鶴棣等「頤」家人依依惜別,不少網友表示:「捨不得和暖心的『頤』家人道別,希望下一季還是原班人馬!」
「頤式美學」美美與共觀眾誠邀親友感受「頤式生活」
正如特邀幹事王鶴棣所言:「頤和園不僅能橫著看,還可以穿越歷史縱著看。頤和園就像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藏,等著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打開它。」作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囊括秀麗風景和厚重文化,園林布局完美融合了中國的傳統哲學理論,能夠在山水對比布局高度統一的情況下實現「移步換景」。本季節目中,幹事們探訪的佛香閣、諧趣園、寶雲閣、樂壽堂、清晏舫、十七孔橋等頤和園中的著名古蹟,每一處都充滿了東方美學的韻味,並釀藏著歲月之美,令人心嚮往之。
此外,「頤式美學」還展現了頤和園的文化傳承、人文情趣、養護保育以及團結協作之美。節目裡,張國立、宋丹丹等老一輩藝術家,通過講解景點的歷史故事,向鄭爽、王鶴棣、王子異、孟美岐等青年文藝工作者進行乾貨科普,無形中號召更多年輕人關注頤和園,了解傳統文化;為了讓大眾更具象地認識園林之美,幹事們又通過學習園藝插花、製作盆景、學習昆蟲知識等形式,展現極具頤和風韻的人文手作之美;而幹事們深度參與清理揚仁風、打理豐產湖荷花、觀測昆蟲防治設施等環節,則呈現了園林養護工作的細節和齊心協力合作的勞動快樂。有趣的是,伴隨《我在頤和園等你》的熱播,「我在xxx等你」更是化為熱門句式,成為各大活動、景區景點的宣傳標語,無數寶藏,正等著有心人親自開啟。
面對第一季節目的收官,網友直呼「不舍」的同時,也因節目呈現的「頤式美學」,制定起了與親友一起體驗「頤式生活」的計劃。美麗的景致還有很多,動人的歷史故事也永遠聽不夠,究竟下一季《我在頤和園等你》會以怎樣的姿態重磅歸來?讓我們耐心等待,與「頤」家人的再次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