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於北宋年間,有一個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醫道,深得鄉鄰敬重。有一次,他上山採藥被一種結在藤狀植物上的果實所吸引,此果實形如山梔,又似訶子,去殼嘗之,其味甘淡,氣芳香,於是摘下一些帶回家中以便研究其藥性。
幾天後,郭使君見這些果實未乾透,怕久放發黴,就放到鍋中炙炒。不一會兒,濃鬱的香氣彌散開來,誘得年幼的孫子嚷著要吃,使君無奈,就揀出炒熟的三枚給孫兒吃下。沒想到次日早晨,孫子解大便時竟排出了幾條蛔蟲。使君思量著其緣故,莫非這果兒能驅除蛔蟲?於是就又給孫子吃了八九枚,這下子可把孫兒折騰壞了,又是一個勁打嗝,又是嘔吐。郎中斷定是過量中毒,忙用甘草、生薑等給孫兒解了毒。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給孫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孫兒又順利排出了幾條蛔蟲。這孫兒本偏食,面黃瘦弱,吃果子不僅驅了蟲,而且食慾大增,身體也漸漸強壯了起來。此後,郭郎中在行醫時,遇到疳積、蟲積的患兒,就酌量用這種果實去醫治,每獲良效。人們問起這果子的名字,郎中一時想不出,最後應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為攀援灌木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於我國華南、華東以及西南各省區。花色鮮紅豔麗,極具觀賞價值,可作盆栽植物,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質土壤為最佳,如果溫度適宜的話,可以四季常綠,且生長速度極快,成熟果實果皮呈紫黑色,乾燥成熟果實入藥。主要功能是驅蟲、消疳積。對蛔蟲、蟯蟲有良好的驅殺作用。
使君子不僅可做觀賞植物,還有珍貴的藥用價值。使君子作為兒科良藥,《開寶本草》載有:「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洩痢」;《本草綱目》記錄:「健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能斂虛熱而止洩痢,為小兒諸病要藥」。此外,現代研究發現,使君子還能夠驅蟯蟲、抗皮膚真菌、抗腸寄生蟲等功效。
除了藥用價值之外,使君子還是樹形優雅、可供觀賞的木質藤本植物,觀賞價值極高,其穗狀花序生於枝條頂端略下垂且有香氣,花初開為白色逐漸變為粉紅、深紅色,使其花輕盈優雅,芳香醉人,可做垂直綠化植物,搭起棚架可為夏日遮蔭的綠色長廊,還可搭成花門、植成綠籬、柵欄,或讓其攀援大樹扶搖直上。層層繁花繚繞、紅綠相間,又伴有陣陣芳香,頗為美觀。可見,使君子有較大的綜合開發利用價值,值得有條件生產的地方深入研究、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