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葛生浪漫,誰能斷葛根?寧斷嬌兒乳,不斷郎殷勤」。愛情,濃情暗許,那份深情綺麗之美,那份夢幻真摯之美,凝聚了最美麗、最濃烈的感情。情人節來自西方,卻也能夠風靡東方,可見人心所向。這人世,便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歌頌愛情這一脈,心魄搖蕩,千古綿延不絕,不唱歌不足以表達愛的歡愉、愛的纏綿哀怨「。人類發展的最大動力當然是一種延續性,我們想要繁衍下去,而且不惜一切代價,我們正是由此而來。從本能的生育角度來說,許多人都知道創造的喜悅,那是一種無法超越的神秘體驗,我們對此有著深深的渴望。」音符在跳動,琴弦在撩動,歌聲在夢幻中鶯啼婉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在所有的感情狀態中愛情是最高貴的,因為它最大程度地擁有慷慨的性質。在所有的被造物中沒有比彼此的愛更甘美的了,沒有愛就不會有一切的喜悅,讓我們為愛痴狂,讓我們縱情歡歌。
「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選自比才《卡門》(艾麗娜·嘉蘭莎)
比才歌劇《卡門》選曲《愛情象自由的小鳥》,「愛情是一隻不羈的鳥兒,任誰都無法馴服。縱然是恐嚇、威逼,它都無動於衷,甜言蜜語也一樣沒用」。這是一首用哈巴涅拉寫成的歌曲,切分音與節拍給人一種傾心搖曳的舞感。「如果你愛我,就會追隨我,遁入山林」,卡門角色不太易理解,據說她的愛情一般不超過六個月,有「浪蕩」的嫌疑,愛情,是她的生命,其實自由不羈,才是卡門一切生命活動的主旋律。雖則不太認同卡門的愛情觀,但她的那句「你並不愛我,你走吧!」是對的,而且她那種自由觀卻是絕大多數人終生嚮往而達不到的,這也許是這部歌劇風靡全球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世上那麼許許多多「卡門迷」的緣故吧。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第一幕的結束部分選段「他也許是我渴望見到的人」,對於茶花的認識,可能初相識於《天龍八部》的描繪,幾乎每年都會有人去尋找所謂的茶花名品,「抓破美人臉」、「十八學士」、「十三太保」、「八仙過海」,甚至探尋歷代相傳的珍品「硃砂紫袍」,這種紅很正,最寶貝的大概是金茶花吧,好美的金黃色!我想色彩也是其價值中重要的參考因素吧。但真正對茶花的認識,一定是來源於小仲馬的《茶花女》,再在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中達到最高的審美體驗,茶花由於此劇,其惹人探尋的神秘簡直可以同遙不可及的天山雪蓮相比。驀然生問,《茶花女》為何百聽不厭?真的是跟威爾第有關,茶花女詠嘆調哀感頑豔,精妙入微,美豔至不可方物!薇奧萊塔需要一定的戲劇性,卡巴耶的演繹,弱音真是美極了,複雜而矛盾的內心波動,既有心中重燃愛情的曙光,也有沉醉在美好的暢想之中。但是,殘酷的現實讓她從這場陶醉中驚醒過來。
聖·桑歌劇《參孫與達麗拉》選段「你的聲音打開我的心扉」,濃烈熱切的卻不可擁有的愛,複雜的內心獨白,你很難拒絕這樣的歌聲誘惑,許多似乎從不屬於自己的情愫被喚出。達麗拉多麼美啊!參孫的力量秘密隱匿在頭髮,原來英雄也是有個人局限的!劇中參孫闔目枕著達麗拉雙膝入眠,英雄真是懷著愛情的美夢去眠,她趁機拿起剪刀神情幽暗地剪去賦予他無盡神力的頭髮,儘管如此,我們相信她一定是愛他的,只不過,身不由己。他睡狀如嬰孩,唯有一隻腳趾緊繃翹起,渴望愛的大力士應該是醒著的,只是不想睜眼。女中音音色更具妖豔魅惑的個性,此時的情色挑逗特徵與戲劇性強烈的男高音形成對比,交相輝映,純淨的音樂,醇厚的聲音,美感熠熠生輝。
普契尼《曼儂·萊斯科》第三幕Ah!Non v'avvicinate!絕不要太靠近我這裡,我是如何祈求和哭泣。普契尼自稱此劇是「我最大的音樂傑作」,在此人類感情被深刻地表現出來。「而我的作品是用一種充滿了極大的激情的義大利方式寫成的。」因這一段詠嘆調我愛上理查·塔克的歌聲,也開始尋絲覓跡地探尋《曼儂·萊斯科》深刻揭示的情感衝突。男高音那幾聲義憤填膺、向天責問的吼叫中透出強大的戲劇矛盾張力,就算不知劇情不知歌詞也完全可以直接聽出其中的悲劇色彩,無法避免,無從申訴,究竟有那麼深情的男人!如果愛,請深愛!「你的眼睛深處,我看見自己的命運」。
情人節怎少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音樂呢?在莎士比亞原劇的每一行臺詞中,在希望的喜悅和失望的深淵中,都洋溢著一種青春的活力,年輕人不屑於約束不擱於世情,享受著無窮無盡的歡樂,而這種歡樂很快就被所處的時代與環境所抑制與扼殺。莎士比亞無一例外先是讚美愛的放縱,隨後又用悲劇結局強烈地暗示了節制與理性的必不可少。從貝裡尼、柏遼茲、古諾到柴科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眾多大師憑著對莎翁詩篇的理解寫就了不少音樂傑作,比如柏遼茲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令人震撼的一部帶合唱的戲劇交響曲,將交響樂、康塔塔和清唱劇完美地糅合於一體!
古諾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選段「啊!我要活在美夢中」,古諾受義大利歌劇的影響,這段流暢婉轉的詠嘆調透明輕靈,閃爍著珍珠般潔白無瑕色澤。青春在綻放,激情在燃燒,夢想在渴望與嚮往中潛行。她,清澈的眼神,秀美的柔發,擁有罕見的睥睨世俗的靈動之美。靈魂深處激情湧動的小公主,當第一次看到朱麗葉時,相信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就會愛上她。美從眼眸中滲透出來。當鎖鏈被勇氣穿破,從中而生的愛情必然是自由。
貝裡尼歌劇《凱普萊特與蒙泰古》浪漫曲「噢!多少次,我在向你祈禱」,貝裡尼作品,旋律真是優美無比,那個美直教人淚眼朦朧。羅密歐與朱麗葉相見恨晚,隨著交往,感情迅速升溫,逐漸演變成一種對對方無法控制的迷戀,不惜剪除任何阻擋他們的勢力,他們要在幻想出來的世界裡永生。眾多版本一部一部地比較,卡娜娃淚中帶希望的演繹最讓人一遍又一遍地迷醉。維羅納有個著名的景點,莎士比亞筆下著名的朱麗葉的陽臺就在那裡,每天有眾多的遊人會去那裡,撫摸朱麗葉的雕像,希望給自己的愛情帶來好運。更有一道著名的愛情牆,很多人會把自己的感情困惑用寫信的方式向朱麗葉求助告解。愛情流逝如這流淌的河,愛情流逝了,而生命卻多麼悠緩,而希望是多麼劇烈。「通過對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讚嘆,人類自然會渴望一種自己無法企及的完美,通過偉大的藝術創作者奉獻的作品,我們至少實現了對於完美與高尚的暫時解除,並放大與升華了我們卑微的情感與有瑕疵的品行。」
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選曲中送銀玫瑰場景二重唱。在18世紀的奧地利,「玫瑰騎士」就是紅娘的意思,在這部歌劇中,這位「玫瑰騎士」和委託人的姑娘一見鍾情,藉手中愛情的信物「銀玫瑰」傾訴衷情。為啥要去德勒斯登聽《玫瑰騎士》?二戰時期,待命的德國殲擊戰機上,軍人收到一個執行轟炸目標的訊號,是一段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音樂,在飛去維也納的途中,兩位具有良好教育的軍人開始猜謎,哪兒才是轟炸的目標地?突然想起,德勒斯登才是真正的目標,1911年1月26日《玫瑰騎士》在那裡進行了首次公演。於是他們飛回德勒斯登,去阻止他們不再可能阻止的事情。德勒斯登,一個消失了的世界,在盟軍的轟炸下一片廢墟。「很難想像,這是地上之物,還是天上的玫瑰」。星星閃爍最純潔的光芒;夜鶯用最深沉的啼聲將夜色的美麗盡情地歌唱;玫瑰沁飄著最細微的愛情之香,誰人不愛!
格裡格組曲《培爾·金特》配樂「索爾維格之歌」,「冬天早過去,春天不再回來,春天不再回來,夏天也要消逝,一年年地等待,一年年地等待。我始終深信,你一定能回來,我曾經答應你,我要忠誠等待你,等待著你回來」。此曲旋律優美,惆悵無盡。即使好早好早就接觸了,而且第一次聽就抓住纖細敏感的心,時至今日仍摯愛不止。春天的到來,但願沒有索爾維格綿長而優美地吟唱所體現出等待的憂愁。
福雷《夢後》呈現哀愁、迷茫而精緻的晚期浪漫主義風格。「你呼喚我離開這大地,跟你一起奔向光明。可惜美夢被驚破,留下一片惆悵。回來吧,明朗的夜,神秘的夜」。福雷優美的音樂始終是屬於夢境的,夢境裡見到愛人訴說著無限的傾慕與柔情,夢醒時分的惆悵逐漸釋離成現實的碎片。
舒曼/李斯特《奉獻》,春潮湧動情愫暗許,那一聲聲激蕩的水流是愛情之音在涓涓流過。李斯特所作的鋼琴曲《奉獻》改編自舒曼同名藝術歌曲,原作是舒曼選用了詩人呂克特的詩所作,以表達自己對克拉拉的愛戀。德國是詩歌與哲學的王國,舒曼諳熟這一切。外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猜測他們所歷經的感情生活,舒曼曾說過,他和妻子克拉拉共度了16年「詩與花的生活」,這就夠了。舒曼朝氣帥氣、慷慨樂於助人,是克拉拉仰望的大哥哥,他們的愛情很美好,試問,如果一個女人不愛她的愛人,怎麼會生那麼多孩子?相愛才會奉獻,才會心甘情願地為他生一大群兒女。心靈相通的人兒彈起這些作品,相信他們定會在精彩處目光交流,心領神會地一笑。「來春天的原野上採擷堇花的我,陷入了愛中,於是整晚都睡在原野上」,這首戀歌,想來也適合他們曾經的苦戀,愛情從來都不是召之即來的容易。李斯特以嫻熟高超的技巧改編,把浪漫主義時期的激情與溫暖,流光溢彩地完美呈現出來。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中蘇珊娜的詠嘆調Voi, che sapete che cosa
「你可知道什麼是愛情」——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塞茜莉婭·巴託莉)
你們可知道,什麼是愛情?
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
我想把一切講給你們聽,新奇的感覺我也說不清。
只感到心中翻騰不定;
我有時興奮,有時消沉,
我心中充滿火樣熱情,
一瞬間又感到寒冷如冰。
幸福在遠方向我召喚,
轉眼間它又無蹤無影,
不知道為什麼終日嘆息,
一天天一夜夜不得安寧;
不知道為什麼膽戰心驚,
但我卻情願受此苦刑。
你們可知道,什麼是愛情?
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
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
朝遊夕宴,究歡愉之極,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自古以來,許多最晶瑩的篇什,離不了男女之情的歌詠。「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美人在雲端,天路隔無期」,「有所思,乃在大海南」;馮夢龍所錄「約郎約到月上時,耽了月上子山頭不見渠。咦弗知奴處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處山高月上得遲」;葉芝邂逅讓他詩情、才情和日久彌堅的激情迸發的茅德·崗,一朵玫瑰盛開在他內心深處,「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陽光的花瓣」;畢卡索在給情人的信裡寫道:「我來看你,你好夢正酣,很快我便會再來,我每天都屬於你,一天比一天更親密」;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克裡姆特的《吻》,女子似乎跪在懸崖邊,是否表達了畫家心中的愛情,甜蜜中有意想不到的危險相隨?最美的詩句出自王實甫的《西廂記》,令人為之拍案叫絕的華麗秀美的辭章,「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色彩之美,情感之真摯實屬千秋絕豔。千百年來,藝術一直在不斷開拓我們情感體驗的邊界。語言的盡頭便是音樂的開始,有情人因為愛情,悵惘而輾轉反側,美的音樂憑著內在的感情和結構與邏輯之美直抵人心。
總愛用珊瑚豆喚作相思豆來插花,一簇一簇地開,開得濃烈,星星點點的殷虹,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斜倚燻籠香盈袖,為誰相思為誰愁。邀雲望月,種蕉邀雨,從前世的戲文、古典音樂中尋找真情,尋找深情。何處銷魂?初三夜月,第四橋春,那兒有我輕紗籠罩的心上人。撒把相思豆子,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情歌唱到老!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舒曼《婦女的愛情與生活》(詹妮特·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