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爵跡2》改名《冷血狂宴》網播了
我帶著極其好奇地心情,花了12塊錢買了這部電影。
我不願意戴著有色眼鏡,看郭敬明的片子,看完後悔了。
從業十年,從未見過如此圈錢的爛片。
各位就不要花錢去買了,隔壁《信條》才4塊錢,幹嘛花12塊錢...
郭敬明在拍《爵跡2》之前,這部戲打的旗號正是「中國版的權利的遊戲」,
但從拍攝的CG動畫來看,我完全看不出來這跟影視美學有什麼關係。
蒼白的臉色。
永遠沒有燈光的內室景物。
像極了"模擬城市」的外景
打架打了半天,結果怪獸就這?
甚至在《爵跡》第一部裡邊,他的人物面部捕捉還是算好的,但是這部裡邊完全是趕工了。
易烊千璽的臉在這電影裡邊乾脆變成了陳學冬。
林允被拖進小黑屋的時候,肢體動作也很僵硬。
電影的高潮打鬥戲,雖然鏡頭切換很有遊戲質感,但是人物的表情和周圍的環境,還是讓人跳戲。
王俊凱的臉,在真人CG動畫的捕捉下完全變成了反派大BOSS,有點嚇人。
這樣的一部影片能夠上映其實是奇蹟,不過也能夠理解,畢竟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花了大價錢,
但有個問題:根據國內的電影線上線下的審核統一制度,《爵跡2》可以順利網播,那就說明他可以重回院線,可為什麼郭敬明要放在平臺點播呢?收費還是12元。
除去影片質量而言,我想還是疫情關係帶來的影響。今年中國電影市場大大縮水,網大卻迎來了春天,付費點播的確是最賺錢的買賣。
更何況,遠離院線便意味著遠離『互聯時代』,付費點播的基本盤,是《爵跡2》參演演員的粉絲和郭敬明本人的粉絲,因此從這點來看,或許圍繞著《爵跡2》的口碑維護才剛剛開始。
這篇文章發出之後,評論區註定會有理中客站出來,但是我希望讀者能夠明白。
電影之所以它是電影,是因為它延長了人類的三倍生命,無論它以何種形式,它能夠讓人開心。
如果你覺得,這部電影能夠讓你開心那你就去看,你不開心,不看就是了。
但是無論你是否承認,我們都必須都認識到:《爵跡2》本身就是流量與IP的圈錢之作。
它優秀嗎?可能優秀,但是這種優秀對中國電影沒有好處。
劣幣驅逐良幣,
如果真的花12塊錢去支持一部電影,不如去支持《一秒鐘》《奪冠》這樣的電影
它們才是中國電影的未來。
《爵跡》這本小說,我看過,單純內容來看,絕對是「有生之年」,如果能把它搬上大銀幕,我覺得完全是中國電影的勝利。
但小說和電影完全是兩碼事。
現在的國產電影工業支撐不起,畢竟還沒有人願意去豪賭,《權力的遊戲》60分鐘的成本大概是在3億人民幣左右,國產電影60分鐘成本大概是5000萬。
郭敬明賭不起,中國電影工業也支撐不起,於是郭導找到了真人CG技術。
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郭敬明讀了萬卷書,沒弄明白「動畫本體」美學是什麼。
動畫本體美學:仿真的意指
大家可能聽不懂,我盡力稍微講的通俗點。
動畫的美學之所以能夠被人所讚美或被人所欣賞,是因為它是一種符號:
「動畫的風格生來就是有這種產生觀看者身份認同感的特點」
換句話來說,動畫就像是藏頭詩一樣,作者是在藉以動畫去完成他的某種思想與感悟。
在相對意義上,拿攝影機機械般的去拍一部「真人影片」和人為製作之間本來就有著一道鴻溝,
類似於動畫這種人工創作品,作者在創作時就會不自覺地帶上他本人的情感與審美傾向。
為什麼日本的漫畫能夠獲得如此高的地位?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漫畫隱藏了日本圖景。
為什麼美國的迪士尼也能夠大方乾菜,其原因在於,迪士尼漫畫勾勒一條虛幻與真實的分界線。
說的再直接點,人家用技術是用來創造一種清晰的世界的客觀視界的社會定義,
在電影裡邊依舊是有關,我們現實社會本體的內容,與我們社會的運行是息息相關的。
2008年,卡梅隆的《阿凡達》看起來貌似是外星土著與人類外星殖民的衝突對抗,但是你如果仔細觀看「阿凡達」的部落村莊的符號和他們的生活習性,
你能夠明顯感覺出來,在「外星土著與未來人類」故事的背面是,「科技與落後文明的衝撞」,
雖然是在外星文明發生的故事,但電影的立意核心還是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CG技術是可以釋放演員的潛力的,他能夠給演員們帶來一些變化,像李安拍的《雙子殺手》口碑且不說,但是在CG技術下威爾史密斯的演技又進步了。
像小羅特·唐尼,狼叔,小李子,布拉皮德都用過CG表演,可是為什麼人家從來不會尷尬,這是因為他們只不過是穿上了「特效服」,但他們還是演員這個職業本身。
那些好萊塢大片的當紅炸子雞,拿個沒兩把刷子。
可是在郭敬明的《爵跡2》裡邊則沒有這些東西。
除了電影裡的吳亦凡長得真像吳亦凡,別的真的感受不到。
我無法站在一個前沿的視覺美學去評判郭敬明在「爵跡2」的美學界定,
但是至少對於我本人而言,讓我花12塊錢,去看一部這樣的作品,對我來說,感覺像吃屎。
我寧可去看《最終幻想》至少,我至少能夠從人家的CG特效裡邊看到眼神與她的表情,
所謂耗資7億的《爵跡2》裡邊差的還是太遠了。
也許你會覺得我的要求很高,但是對不起,我是窮人,賺錢不容易,我不是應援送錢的人。
我看電影就是為了去看爽的。
號稱斥資7億的《爵跡2》讓我感受到了,我花的這12塊錢的不值得,我感覺我被侮辱了。
我不喜歡,但不妨礙那些喜歡的觀眾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