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15日電 「在家門口就業,家裡的農活一樣沒落下,家裡的老人也能照顧到,不用為了生活遠走他鄉,真好!」4月9日,在麻(城)武(漢)線浮橋河大橋的橋面清篩換填施工現場,來自湖北省麻城市岐亭鎮陶家寨村的李保國高興地說道。
作為革命老區,麻城市農村80%以上家庭收入都靠外出務工。由於和武漢市地緣近、人緣親,麻城一度成為疫情「重災區」,4萬多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受阻,也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村民無法外出務工,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難重重。」作為土生土長的麻城人,民工隊長肖延勝感觸很深。往年,周邊10多個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務工,家家蓋起了樓房,日子過得很滋潤。
「鐵路主動聯繫我,組織100人幹施工,結果來了110人,都安排了工作。」 民工隊長肖延勝介紹說,「浮橋河大橋橋面清篩換填施工項目立項審批後,麻城工務段第一時間將招標資料發給我。」
3月11日,麻城市按下「重啟鍵」,有序恢復各類經營場所,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麻城工務段全面推進復工復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多方聯繫勞務公司,為村民創造就業崗位,解決就業難題。
「在家門口就業,而且是幹鐵路上的工程,工資有保障,我們都很開心!」 來自湖北省麻城市岐亭鎮謝家山村的王秀珍說,「在外打工,除去房租和吃飯,也就剩不了多少錢,背井離鄉的滋味並不好受。」現在,王秀珍每天能拿到大約120元的工資酬勞,幹活十分用勁。
「我段管內滬蓉線14個防洪預搶工程、京九線5個防洪預搶工程、麻武線橋面清篩換填施工已全面開工,累計安排700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該段橋隧技術科科長惠林介紹說。
另外,該段分組、分片組織老鄉學習施工安全和防疫知識,為他們配發口罩、測量體溫,用細緻入微的工作溫暖每一名村民的心,確保村民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工人日報記者 張翀 通訊員 張雨思 龔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