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導,5月26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第9屆至第11屆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8歲。
賭王何鴻燊
說起澳門賭王何鴻燊,大多都是和家業、財產、感情生活脫不了干係,包括兒女也被形容成祖上庇佑,實際上賭王兒女鮮有富家子弟的頑劣,大多勤奮努力,這和賭王對子女的家訓家教有很大的關係。
賭王女兒何超蓮說:
爸爸對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好好讀書。
賭王告訴子女的四字真言,實際上源自他真實的人生啟示。何鴻燊出生於富貴的家庭,小時候衣食無憂,卻不愛讀書,用紈絝子弟來形容也不為過。
但由於父親投資失敗家道中落,何鴻燊嘗盡了人世冷暖,覺醒後的賭王發奮讀書,以優秀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並獲得獎學金。
並用自己的努力重新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在他心中,即使現在的家境優渥,一切皆會有變數,唯有憑藉自己的實力,才能應對未知的變化。
最看重的女兒何超瓊被父親下令不光要自己成績好,弟弟妹妹讀書不好也被怪罪到她頭上!由此可見賭王對孩子們的學業多重視。
賭王說:「我沒有什麼秘訣,一是做事必須勤奮;二是鍥而不捨,有始有終。勤勞努力,戰勝困難,才是最大的資本。沒有到收工鐘響已經洗乾淨手的人,一定是老闆最看不起的人,也是人生不會成功的人。」
有這樣的榜樣,賭王的子女也耳濡目染。
他的孩子已經生在了「終點線」上,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比普通人還努力。
何超蓮從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就在考喪心病狂的ACCA,甚至啃書啃到凌晨3點,已經過了好幾門了。這樣都不算家裡的佼佼者。
「13歲時由富變窮是寶貴的挑戰」
熟悉何鴻燊的朋友曾說,他是個「死不言輸」的人。他對此一笑置之,認為自己的成功只是因為勤奮,再加上不斷冒出來的挑戰。正因此,他對人生中每一次面臨的挑戰都心存感激。
問起他成功的秘訣,何鴻燊笑稱:「我也算不上成功,做生意人,要成功就一定要很勤奮才行。我一天到晚都不分時間地忙碌,十幾個小時連續工作。」
何鴻燊在一次捐款儀式上說:「平時常教子女,做人不要怕有壓力,做事則要講實力。在這裡我有一個好的方法,可以好容易減低壓力。是什麼方法?就是做多些善事!」
2008年,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公開分享了父親的教誨,指「人生把自己努力得來的財富回饋社會,與沒那麼幸運的人一起分享」乃其父何鴻燊的座右銘,作為子女也身體力行秉承父親的信念。
她希望關心其父親的人士可多跟隨他的做人宗旨,支持和諧社會,盡己一分力,「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何鴻燊的兒子、新濠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表示:「父親一直好支持公益金籌款活動,證明他好熱心慈善籌款活動。
定義一個商人的成功,不僅看他的公司業績也在於他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社會責任感,何鴻燊就很看重這點。
他兩度買回國寶歸還給祖國,長期熱心公益及社會服務,並致力推動教育、體育以及其他青少年福利服務的發展。就在賭王94歲高齡時,還錄短片支持公益。
何鴻燊曾說,「我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支持惠及社會民生的活動,包括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等。我心系教育事業,致力培育人才以響應知識社會的需要,並鼓勵青年要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
何鴻燊是濠江中學永遠榮譽董事長。他支持該校「愛國愛澳」的育人宗旨,希望透過捐建教學設施,致力為「澳人治澳」培育優才。
他寄語勉勵年輕人要好好讀書,因為學問不僅個人終身受用,更能惠澤社群。
作為一名愛國的港澳同胞,何鴻燊對內地文化教育、扶貧賑災也很關心。
1987年捐獻147件中國古代文物給國家;
1999年3月捐款300萬美元,支持北京興建「中華世紀壇」;
2001年,他曾捐資300萬元支持新疆教育事業。
當時身為奧申委顧問的何鴻燊在得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後,隨即捐資用於興建奧運場館——國家遊泳中心。
2003年9月,何鴻燊把價值600多萬元的圓明園豬首銅像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
2007年9月,他再次以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希望藉此帶動更多人參與保護中國文物的工作,共同宣揚愛國愛民族意識。
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
何鴻燊將馬首銅像捐贈國家的義舉,展現了他令人欽佩的家國情懷,也折射著千千萬萬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深沉的眷戀熱愛、與祖國血濃於水的根脈親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