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堂又「火」了!
穿上12種夢幻彩衣的天主教堂,
美哭!
有多好看,
快跟小編一起來「開開眼」。
▲該活動是青島創新節的一項特殊展示內容 ,寓意以「科技+藝術」的形式激活城市創新之光。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12種彩色圖案。讓人目不暇接。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文化與科技在這裡交融。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這一幕,值得記錄。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市民遊客拍照打卡。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點亮活動將一直持續到11月8日,
每晚6時至10時展出,
記好時間,
別錯過!
天主教堂所在的浙江路在眾多老路中並不打眼,
僅有的不足30號的門牌揭示了它的長度,
然而這裡住過民國「辮帥」張勳、
「青島首富」劉子山,
聖彌愛爾大教堂更是老青島百年地標之一。
今天小編就帶你再回浙江路,
追尋時光,品味新趣。
海風沿海而來,吹過聖彌厄爾教堂的尖頂,也在這裡遇見了青島書房。
在青島的旅行攻略上你定會看見聖彌厄爾教堂的名字。這兒是青島知名的愛情聖地,數不盡的新人身著潔白的禮服在尖頂的教堂前交換甜蜜的誓言。空中的七彩泡泡散發著浪漫的光,人來人往的遊客交換著心照不宣的拍照職能。
人們在這裡祈禱愛情,嚮往未來,而一街之隔處的青島書房裡,卻填充著滿滿的舊時光。
浙江路天主教堂由德國建築師畢婁哈主持完成,
以黃色花崗巖和鋼筋混凝土砌成,
表面雕以簡潔優美的紋案。
窗戶為半圓拱形,
線條流暢,莊重而樸素。
攝影:@qd紫夢幽笛
大門上方設一巨大玫瑰窗,
兩側各聳立一座鐘塔,
塔身高56米,
紅瓦覆蓋的錐形塔尖上
各豎立一個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
塔內懸有四口大鐘,
一旦鍾樂鳴奏,聲傳數裡之外。
攝影:@qd紫夢幽笛
從空中俯視,
屋頂覆蓋舌頭紅瓦,
整個教堂形成一個巨大的十字,
氣勢龐大,古樸典雅。
攝影:秦嶺
一座聖母雕塑立於庭院之中,
細膩的線條,
白與藍的巧妙運用,
為雕像鍍上了一層柔美的光暈。
攝影:聽青島
教堂裡是一個高達18米,
可容千人的寬敞明亮的大廳,
色彩斑斕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線。
七隻銅製大吊燈懸於頂棚,
後方設有祭臺,
配之穹頂的聖像壁畫,
有聖經故事的六幅掛像及兩幅壁畫,
莊嚴肅穆。
現在的天主教堂成為很多人
拍攝婚紗的最佳取景地,
戀人們一同在這裡許下愛的諾言,
甜蜜契約。
組圖攝影:孟憲朋
一街之隔,
轉身就能瞧見百年巴洛克式建築的一角白印。
陽光從天主教堂的上折射過來,
豔烈的潑灑在大理石陽臺上。
一面背光,一面迎陽,
它立於時光背後,
被翻修過的牆上,
只餘歷史的劃痕能顯露出歲月的崢嶸。
攝影:@qd紫夢幽笛
相較於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一體化書房,
它更像是一戶沉睡在中世紀魔法裡面的閉門城堡,
只為等待它的公主。
而事實上,
青島書房的前身也確實是為了一位女子而建。
關於為什麼叫「安娜別墅」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青島第一代德國移民羅伯特·卡普勒,
為紀念愛女而將新家取名為「安娜別墅」;
還有一種說法是,
為紀念母親安娜,於城市一隅建造安娜別墅。
可以說,安娜別墅是伴隨著愛與紀念,
在溫柔與期待中一點點現世。
我們早已無從得知這間別墅的主人曾擁有著怎樣的容顏,
卻能從其建造的木質樓梯與格窗裡窺得一抹風姿。
1914年前別墅轉售朝鮮駐法國前公使閔泳瓚,
改稱李王府。
1918年閔氏將別墅售予本地富商劉子山,
始稱劉府,
最終於2016年,
幾經轉手卻還保留著青島最原始風光的安娜別墅,
被改造為青島書房。
攝影:@qd紫夢幽笛
在延續原來建築歷史風貌的基礎上,
青島書房融合傳統、當代、觀念、體驗、分享
等多種元素,
以創新模式打造出集圖書銷售、文獻收藏、
閱讀分享、主題沙龍、公共展覽、啤酒廣場、
文創設計、旅遊推廣、德式餐廳為一體
全新的「體驗性、開放性城市公共閱讀空間」,
成為一處具有精神指向性的優質人文集成場所。
組圖攝影:孟憲朋
除此之外,
這裡還有AnnaBrunch(安娜早午餐)。
而曾經對遊客止步的古董屋如今也已正式開放。
華麗的上世紀歐洲貴族氣息
混合著極富線條感的art deco風格,
使這間小小的古董屋成為了一個神秘的美學之地。
書香氣文藝範兒的老建築,
等你來打卡!
聖彌厄爾教堂人來人往,
青島書房偏安一隅,
若你經過浙江路,
就請隨著時光,
慢慢前行。
來源:青島市市南區文化和旅遊局
【來源: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