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大運城』,孕育中華兒女情,驀然回首間它依舊還在我身邊,你老我老他不老。
運城歷史悠久,是人類第一次用火的地方,是人類第最早食用鹽,開始治煉和農耕文明的地方,是華人祖先最早聚集生活的地方。也就在這樣一個城市孕育了我。
1.地理位置
運城處於山西省最南部,地處黃河北幹流中遊以東,華北平原的丘陵區,黃土高原東沿第一臺階。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被譽為「表裡山河」。運城地形比較複雜,相對高差明顯,最高峰為垣曲境內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處為垣曲縣境內的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180米。運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主要有中條山、呂梁山、稷王山、孤峰山4大山脈。
2.悠久歷史
唐堯建國、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運城。商為九州中央冀州之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春秋時統屬晉國,晉獻公於公元前669年定都於絳(今絳縣)。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運城屬魏,魏國都城在安邑。秦始皇統一中國,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運城地區設地級運城市。
3.風景特色
運城鹽湖與美國猶他州澳格丁鹽湖、俄羅斯西伯利亞庫楚克鹽湖並稱為「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五千多年前就在運城鹽湖發現並食用鹽,這是「中華民族利用山澤之利的一個偉大創舉」。運城鹽湖東西長,南北窄,四周高,中間低,形似「古元寶」狀。南倚中條,北靠峨嵋,東臨夏縣,西接解州,總面積132平方公裡。虞舜曾在鹽湖之畔的臥雲崗,手撫五弦琴,唱吟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歌謠《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運城鹽湖被田漢先生贊為「千古中條一池雪」。
4.特色小吃
聞喜花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種樣式的饅頭,花式各樣,從而命名為花饃。聞喜花饃盛行於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具有豐富的文化品位和濃鬱的地方特色。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2006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大放異彩2012舉辦的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上創造了四項世界紀錄2012年2月3日,首屆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在聞喜縣城成功舉辦。
5.獲得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