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山
擇偶標準再多的人,也很容易愛上一個「不理想」的愛人。
所謂的不理想,不是自己很討厭或者沒有感覺,而是和自己的擇偶標準不怎麼相同,甚至大相逕庭的人。
就像朋友蘇蘇,戀愛之前,嘴上說,一米八一下的男人,自己通通不接受。
但是,她的現任對象,身高卻只有一米七二,而兩個人感情,並沒有被身高所影響,已經走到了即將結婚這一步。
喜歡一個人時,很多人喜歡打聽對方的擇偶標準,並向對象的理想戀人靠攏,但其實,擇偶標準,大多只是說說而已,聽聽就好。
因為感情,很多時候不由自己控制,擇偶標準這麼理性的話,根本不適合於感性的感情。
愛情裡最重要的,是感覺,不是「標準」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感情,真的沒有起始點嗎?
其實不然,感情的道理,並非是你符合我的標準,我就喜歡你,而是王八看綠豆,看對眼了就行。
這種「看對眼」,其實是指的感覺。
就像評價一個人時,有些時候明明對方還不錯,但自己就是不來電,只能無奈的說一句「沒有感覺」。
而有感覺的人,哪怕不完美,甚至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卻總覺得還不錯。
好比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感情故事,就是把「感覺」決定感情這個道理,發揮到了極致。
李銀河認識王小波的時候,不是別人介紹,而是自己恰好看到了王小波寫的《綠毛水怪》這篇文章。
看完《綠毛水怪》後,李銀河自己默默說了一句:「我肯定會和這個人發生點什麼。」
事實證明,兩個人確實發生了奇妙反應。
由於李銀河對王小波的好奇,自己借著採訪王小波父親的名義,見了王小波一面。這一見,李銀河死了心,王小波卻動了情。
按李銀河的話說,王小波長得實在難看,所以之前的感覺,自然因為長相問題被淡化。
然而,王小波不情願,自己對李銀河來了感覺,就開始瘋狂的追求,不斷寫著情書表達自己的愛意。
知道李銀河拒絕他,是因為長相問題的時候,他孩子氣的寫了一封信,信中說——
「你應該去動物園的爬蟲館裡看看,是不是我比它們還難看,還有,就是你也不是那麼好看嘛。」
一句話逗笑了李銀河,莫名其妙的感覺又回來了,兩個人確認了關係,從此一直相愛,直到王小波的生命結束。
感情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哪怕覺得一個人醜,有了感覺的時候,所謂擇偶標準,真的只是隨口說說,最大的用處,可能是供自己打自己的臉。
愛情裡的感覺,其實是可以製造的
感情裡最神奇的事,還並非是感覺能決定感情,而是人對人的感覺,是可以製造的。
好比在自己心情好的時候,遇見一件讓自己不滿意的事,也很容易忽略過去,遇見讓自己開心的事,甚至會不斷的放大,以至於覺得這個時刻重要。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便是感覺培養的關鍵,而培養感覺,最好用的方式無非這幾種:
其一:危險能促進感情衍化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現,叫做「吊橋實驗」。
實驗內容是把陌生男女,放在一個「看似危險」的吊橋上,之後會發現,在危險的情況中,兩個人所產生的依賴感,往往會衍化為好感。
常說的患難見真情,和美女愛英雄便是如此。因此,想要和一個人生出感覺時,不妨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再出現。
當你的出現,能讓對方有依賴和信任感時,感情的基礎便已經建立。
其二:故意製造荷爾蒙
眾所周知,荷爾蒙在愛情裡,可謂是起關鍵性作用的分泌物,能決定愛的深淺,也能控制愛的時間。
而荷爾蒙,其實是可以製造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給喜歡的人送巧克力,是很多人挑選禮物時,常用的選項。但為什麼要送巧克力,不是沒有道理的。
巧克力中含有苯基乙胺,而苯基乙胺的作用,會讓人產生興奮,開心,臉紅,心跳加速。
在這種錯覺之下,很多人會錯以為這是愛情的感覺,其實只是苯基乙胺的作用罷了,而苯基乙胺,便是荷爾蒙中的一種。
其三:製造認知差
所謂認知差,指的是自己的認知,和該有的認知不對應,從而統一的過程。
好比你總出現在一個人面前,但是卻不和對方多交流,如果你能引起對方的注意,時間久了,她就會對你有感覺。
其中的道理是,她總是看到你,只是兩個人沒什麼接觸,所以她會以為,自己喜歡你,才刻意接觸你。
需要注意的是,當你讓人知道你是故意為之的時候,這種感覺會消失。
經常聽到一句話:「喜歡一個人,沒什麼道理,突然就喜歡上了,還喜歡的那麼認真,等到發現時,已經無法自拔。」
對這句話深以為然。
畢竟在你刻意去喜歡一個人時,往往是很難真正喜歡上的,但是有些時候有了感覺,喜歡也就不言而喻。
總之,感情一直是一門玄學,而感覺,卻是感情裡的主導因素。
當你總是因為對方擇偶標準高,而不敢行動的時候,很多時候就錯過了愛情,因為愛情,真的不看標準,看的是感覺。
而擇偶標準,大多只是說說而已,聽聽就好。
—END—
今日話題:
你會按照你的擇偶標準戀愛嗎?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