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歧路聽橋》刊文諷刺川普吃相過於難看
川普向全球暴君傳遞危險信號
弗雷德·瑞恩(Fred Ryan)
一個清楚而危險的信號已傳遞給全世界的暴君:將大把亮閃的金錢放到美國總統面前,你事實上就可以殺人而不用償命。
在一份異乎尋常、細節不清且主題蕪雜的聲明(何以推特有秉性上的局限性,這份聲明提供了絕佳線索)中,總統川普洗白了沙特政府殘忍謀殺記者賈邁勒·卡舒吉的行徑。在這一過程中,總統污衊了一位善良無辜之人,將卡舒吉抹黑成了「國家之敵」——這是一個沙特方面自己都不曾公開使用過的標籤;同時向世界宣稱,川普與沙特這位33歲王儲間的關係極其要緊,不能因一名記者之死而蒙受風險。我們對卡舒吉遭暗殺視而不見,總統認為,不論人們如何反對我們的視而不見,他們的反對都沒有我們能從美國對沙特軍售中獲得的(極其誇張的)回報重要。
對供職於《郵報》的很多人來講,卡舒吉遭謀殺是私人性質的事情。他作為同事受人尊敬,他的離去令人感觸深切。但我們同時牢記我們的公共使命。當華盛頓這裡的官員背棄了人民選出他們、要他們加以維護的那些原則,關注卡舒吉遭謀殺事件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於我們而言,我們將繼續盡一切可能曝光真相:尖銳提問,不懈追尋事實,揭露關鍵證據。
在今次危機當中,總統堅稱他謀求的是我們的「國家利益」。但川普的應對並未增進而是背叛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川普的應對將商業交易的美元價值置於美國長期珍視的尊重自由和人權的價值之上,還將個人關係置於美國的戰略關係之上。美國與沙特之間的夥伴關係至關重要,且建立在信賴和尊重的基礎之上,如此已有超過60年;但川普判定,美國不再要求其全球夥伴具備忠誠和共同的價值觀。
如川普在其聲明中陳述的那樣,安全是美國的重大利益所在。但我們在外交方面設置雙重標準,美國據此標準對主動提出向我們購買足夠多武器的任何人放棄我們的價值觀,這麼做並未令這個世界更加安全。
我們放棄了對基本價值和人權的承諾,這麼做並未令這個世界更加安全。在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治下,沙特實施了種種殘暴罪行,而這些罪行假如由他國犯下,將招致美國的強烈譴責。沙特對葉門的幹預製造出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女權活動人士僅僅因為要求獲得駕駛權,即遭到監禁和殘酷對待。在一家麗嘉酒店(Ritz-Carlton),惹出麻煩的沙特商界領袖遭到折磨。黎巴嫩總理遭到綁架。就任剛17個月的王儲領導的是一個恐怖王朝,業已奠定了反對新聞自由的暗黑傳承。
未能對這些罪行問責並未令美國更加安全。穩定而和平的社會由尊重其人民權利的領導人治理,這樣的社會需要記者,他們可以揭露罪錯,要求有權有勢者承擔責任。當今世界侵犯新聞自由最嚴重的很多人同時是最危險的角色,這不僅僅是偶然。
中央情報局已徹查卡舒吉遭謀殺一案,並高度確信謀殺事件由王儲主使。假如有理由無視中央情報局的發現,總統應當立即公布那一證據。
鑑於缺乏這樣的證據,並考慮到川普的領導失敗,眼下當由國會出面捍衛美國的神聖價值和永久利益,由此真正將美國置於優先的境地。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均表達了強烈的支持,如我們從中見證的那樣,這不是黨派或政治利益所在,這是美國的利益所在。國會所為,理當不止於尋找替罪羊和輕微懲戒。恰相反,國會理當動用其調查權和籤發傳票權,著力促成獨立而徹底的調查,不論調查指向何種結果。國會理當動用其規範外國商業活動的納稅人權利和職權,對謀殺卡舒吉的兇手實施有效懲罰,並暫停向沙特出售美國製造的武器。
從約翰·甘迺迪到隆納·雷根,加上先前和之後的多位總統,當遠不止於武器銷售之類事項遭遇危機之時,他們以剛猛無畏的立場捍衛人權和新聞自由。經由總統領導下的這些舉動,整個世界開始知道美國的實力源自美國的原則。
感恩節這天,美國人可以感激不盡的是,我們生活在這樣一部憲法之下:它確保實施法治而不是一個反覆無常之人的治理,並使得政府的一個分支可以糾正另一個分支的錯誤。我們永遠感謝那些從軍的英勇男女,他們長久以來守護著那些權利;我們永遠感謝那些在第一時間應對危機的人士的勇氣,當災難侵襲我們的家園,是守護在那裡的他們保護了我們。
我們還可以感謝的是,我們擁有生機勃勃的媒體。它們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不懈要求有權有勢者承擔責任。我們可以確信,它們將在卡舒吉一案中履行這一使命。這一對真相和正義的追求是一個遭到殘酷殺害的無辜之人所應得到的,也是真正的美國價值觀所要求的。
(作者是《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兼執行長,曾任裡根總統的助理。本文原刊於《華盛頓郵報》,2018年11月22日出版,原題「Trump’s dangerous message: Cash buys impunity」。提前發布的網絡版題為「Trump’s dangerous message to tyrants: Flash money and get away with murder」。聽橋譯。)
《金英圈》刊文解碼中國黃金儲備
中國為啥囤積那麼多黃金?
美國信貸市場和金融不穩定信號已經顯現,而中國也將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兩國之間的金融危機可能會先後傳染並引爆,這種危機的傳染性正是源於全球共同構建的貨幣(法幣)體系。中國正在通過不斷的囤積黃金抵禦這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法幣體系的不穩定性。
1971年8月,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宣告著金匯兌本位制的落幕,同時也宣示著全球正式進入法幣時代。1972年,尼克森訪華,開始了中美外交大門,同時也將中國帶入全球經濟體系中。
改革開放後,西方國家對華投資激增,在中國開設新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 90年代,隨著中國出口的增長,資本流入開始擴大。此時,中國央行遇到了一個貨幣(人民幣)投放增長過快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外資的持續流入,使得人民幣有升值的傾向,但是中國為了刺激出口、拉動經濟,又必須讓人民幣保持低匯率,因而,中國央行幾乎購入了所有從國外流入的外匯(以壓低人民幣匯率為目的),這樣一來,中國央行就必須投放等量的法幣(人民幣)到社會流通中去。最終,中國央行囤積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與此同也向社會投放了大量的人民幣,這些投放出去的人民幣就構成了中國央行的「外匯佔款」。
自那以後,中國的決策者也開始意識到黃金和法幣的不同,並謹慎持有一些黃金。有媒體猜測,中國在80年代就開始秘密積攢黃金儲備(除了以中國央行身份,還有其他不同機構身份在秘密囤積黃金),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預防未來的經濟不穩定性。
此外,1989年蘇聯解體也是中國出於戰略性考量,收購黃金的一大原因。蘇聯解體後,意味著中國和美國不再有共同的敵人,中美的關係開始發生變化。中國的外交關係開始變化,美國也漸漸擔心中國的崛起會成為威脅自身霸主地位。中美外交關係的變化,讓中國對待黃金的態度也發生變化,中國不再將黃金僅視為是預防未知貨幣風險的工具,而將其視為一種戰略資產儲備。
中國的黃金政策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在金礦開採上投入大量資金,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金礦開採國。一些金屬精煉廠也在進口黃金和白銀,然後將這些黃金鑄造稱新的、標準化的金條或金磚。中國正在全球黃金市場上收緊控制權。根據自1983年的資本流入情況,以及金礦商買賣實物黃金情況、1980-2002年的黃金熊市情況,有研究推測,中國官方在2002年時積累的黃金儲備可能已經高達15000-20000噸。
2002年,中國宣布允許民眾購買黃金,並宣傳購買黃金的好處,開始實行「藏金於民」的戰略。由於中國民眾依然被禁止自由持有外幣,因此,黃金目前被作為中國民眾替代人民幣進行財富保值的另一種可選方式。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倉庫的交付數據,每月大約有150-300噸黃金被交割,據測算,中國的民眾手裡積累的黃金儲備量目前大約是15000噸。
根據中國央行數據,截止今年10月份其持有官方黃金儲備為1842.6噸。但除了中國央行公開的黃金儲備,中國官方和民間到底囤積了多少黃金,沒人能給出準確的數字,大多數學者猜測,至少數十倍於官方公開的數據。
《環球時報》刊文回應美國叫囂
休想把中國踢出WTO群!
21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塞暗示,「將中國逐出WTO」是一個選項。在22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就此事回應:痴人說夢。
問:據報導,21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塞特表示,中國作為WTO成員「行為不端」,並稱要考慮是否把中國「開除」出WTO。有分析指出,美方的發言具有暗示的意味。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WTO是多邊機構,不是美國一家開的。WTO成員是平等的,也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的。美方個別人暗示將中國「開除」出WTO,雖然註定是痴人說夢,但它也暴露出美方強權霸凌的嘴臉和唯我獨尊的心態。
耿爽指出,據不完全統計,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相繼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萬國郵政聯盟等國際組織,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全球移民協議、伊朗核協議、《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關於強制解決爭端之任擇議定書》等一系列國際文書。國際社會對美方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毀約」、「退群」的行逕自有明鑑,對美方對多邊機構和多邊條約「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做法深表關切。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不久前美國還威脅退出WTO。今天又說要將中國「開除」出WTO,這是何其荒謬!WTO成員間有分歧,完全可以通過談判協商加以解決,動輒拋出「開除」別人的想法十分危險。中國是最大的貨物貿易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中國,美國都敢叫囂著要「開除」出WTO,那其他國家呢?下一個會是誰?
中國加入WTO以後,積極履信守約。今年7月,WTO對中國進行了貿易政策審議,包括WTO總幹事在內的各方普遍積極評價中國對多邊貿易體制的支持和貢獻,高度讚賞中方在WTO中與日俱增的作用。
中方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堅定支持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願與各方一道促進WTO在堅持自身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進行改革。與此同時,中方堅決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願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