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中國好歌曲》裡
一曲《悟空》驚豔整個音樂圈的戴荃,
他帶著新歌又出現了!
文/王二小
今年1月,戴荃參加《中國好歌曲第二季》,一首原創歌曲《悟空》不僅得到了周華健和羽泉的推桿,之後被收錄在周華健的原創大碟,更是驚豔了整個音樂圈。
著名音樂製作人張超曾這樣評價:「第一次聽到戴荃的《悟空》時渾身真正的起了雞皮疙瘩,他不僅僅是把戲曲的腔調揉進了歌裡,還把戲劇慣有的曲折衝突體現在歌詞上,讓人聽之震撼。」
第一次十點君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頓覺周遭一切都寂靜無聲,只有音樂在耳畔迴旋,歌詞漂浮在眼前;
這首《悟空》的詞曲都是由戴荃創作,之前網友紛紛猜測戴荃寫《悟空》的靈感來源於曾紅極一時的網絡小說《悟空傳》,小說裡的經典語句「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與歌詞的表達意境頗為一致,可是不久後戴荃便否認了網友們的猜測;
他說:「所有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無疑都會經歷很多艱辛和堅持,除去歡樂,我們剩下的便是苦難和掙扎。我從年少時被人叫做猴子,直至今天在『悟空』這個名字上找到我的位置,這無非是一個自我成長和蛻變的過程。我們不知道最後能夠成為怎樣,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著奮鬥、束縛、爭取、崛起、迷失、頹廢、沉淪、看破、無奈、懲罰、坦然,我們遍體鱗傷,滿身是血……這就是一個信念,我們碰到的所有的困難和艱苦,無論來自於哪一方,從悟空這個角度上來看,都可以得到解釋了。」
7月,《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bilibili網站上的網友將《悟空》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預告片結合,毫無違和感,多數網友看過之後潸然淚下,一度以為《悟空》是《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主題曲。
網友製作的《悟空》+《大聖歸來》完美結合版視頻
之後在中國好歌曲的決賽上,他又在導師的命題內短時間創作了另一首極具禪意的動人歌曲——《老神仙》,說到這首歌的創作,戴荃坦言自己其實佔了一點小便宜,因為最初的創作靈感他很早就有了。那是他比較自閉的一段時期,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寫歌,有一天他累得靠在沙發上睡著了,夢見了過世多年的奶奶,但卻怎樣都看不清她的面孔,只能隱約聽見四周不斷重複著「放鬆、呼吸」四個字。戴荃想把這首歌寫成與過世親人的團圓,就將這夢中偶得的四個字直接寫入了副歌部分,沒想到一下子就命中了無數聽者的敏感神經。
然而十點君想說,戴荃的才華絕不止於你所看到的;
生於1979年的他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作曲系學士學位。精通鋼琴及各種鍵盤樂器演奏、即興伴奏,各種風格歌曲創作、器樂編曲,MIDI製作。
他擅長吉它、貝司、架子鼓、小提琴等多種樂器演奏和編曲。參加過各種音樂類的比賽獲得過各種獎項,原創的歌曲被胡歌和張信哲演繹過,同時為多場大型晚會擔任編曲、音樂製作、音樂監製。
九月十五日,戴荃在他的生日這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的單曲《喝湯》,又一次刷新的大家的耳神經,這次他說:
生辰本是喜,我卻尤思痛;母之痛,生之痛,世事之痛,別離之痛……我知放下,卻不知如何放,時而舉棋不定,時而手足無措,這過程如抽絲撥繭,這過程如贖罪苦行……
但,即使畢生守身如玉,也終將遭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繼而,已由不得不放。
湯,人人要喝,那一步,人人要走。
這湯,是冷是熱,是苦是甜?這湯,能解千古情仇又或是得以瞭然死之真諦?這湯,真如世人傳言那般能夠忘卻此生嗎?
既然端起,便一飲而盡吧
記得刷碗……
《喝湯》
詞曲:戴荃
念白:戴荃
琵琶:乍雨初晴(胡豔)
悲,喜,愛,恨,愁,痛;
齊了,煎湯。
奈何,黃泉,三生,遺憾,放手,忘斷;
罷了,喝湯。
遺情,宿命,五味嘗過獨差這一番;
浮生,恨晚,放一頁柳枝,看一眼忘川;
舉杯,喝完。
(念白:江頭明月琵琶亭,一曲悲個萬古情。欲識當時斷腸處,只應江水是遺聲。)
奈何,黃泉,三生,遺憾,放手,忘斷;
罷了,喝湯。
塵緣,長路,一身冷暖只留獨夢殘;
此生,恨我,回首望情薄,離時人已淡;
來世,再談。
啊……
浮生,恨晚,放一頁柳枝,看一眼忘川;
舉杯,喝完。
放一頁柳枝,看一眼忘川;
舉杯,喝完。
《喝湯》推出之後,知乎上有網友說:「對於戴荃的新歌《喝湯》,大家有什麼評價?我母親她聽哭了。」之後眾大神紛紛出現鑑賞評論;
以下是知乎網友們的評論
十點君也歡迎大家聽完這首《喝湯》之後去後臺留言發表你的見解
網友:瑞文公爵
我覺得戴荃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能把中國風玩得很精。
這一點從《悟空》就可以看出來了,雖然最後是鋼琴為主,但是笛子一出來,一句「難斷」,唱念做打的感覺就有了。我覺得這就是悟空脫穎而出的原因。雖然後面的《老神仙》並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但是從新出的這兩首單曲 渡人和喝湯 還是能看出戴荃的探索的。
中國風這個東西,要加進流行元素去不難,難的是怎麼把握那個度。流行元素加的太少了大眾欣賞不了,就只能當小眾音樂人。加的太多了的,像隔壁許三高的四不像,《山水之間》,什麼玩意兒啊,還不如不玩呢。戴荃現在在找的就是這個度。
渡人這首曲子很明顯是戴荃做著玩玩的,基本上看不出後期的加工雕琢來。給人感覺好像十分鐘填完了詞就拿來唱了,尤其是最後那個叫水啊……能看出戴荃想寫的很多,但他都沒寫,不敢寫。最終就成了這麼個玩意兒。
而喝湯,這首就屬於推敲過了火,想說的東西都說了,結果太裝X了,根本聽不懂他在唱什麼。只能靠自己慢慢地品味,這種歌一首兩首還好,再多這個歌手就火不起來了。大眾目前欣賞的就是像悟空那樣的,聽著像是很牛逼,但又不至於牛逼到聽不懂的中國風。
戴荃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這個「度」,找到這個配方。
其實如果戴荃想成仙,去做小眾音樂那太簡單了,但是他不甘心。同樣的,我也不甘心。中國傳統戲曲與流行音樂的結合,這一刻已經等待了太久。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點眉目,就這麼放棄這個機會實在是太可惜太可惜了。戴荃式的中國風一旦成型,造成的影響將不可小覷——我相信如果時機合適,這樣的音樂將會給行將就木的中國風流派乃至整個華語樂壇帶來新的生機。
戴荃有這個才分,他需要的是時間和實驗來積累來沉澱。同樣,他選擇了這條路,就需要包裝,需要團隊,需要商業,需要運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這很難,很難說他最終會不會達成這個HE。但我在期待著。
我期待著戴荃這隻猴子大鬧天宮的那一天。
網友:loason john,a bad guy
沒什麼樂理知識,聽過幾節中央音樂學院周老師的課,覺得他說的挺對的,細節對於音樂真的是很重要,且不說爛大街愛得死去活來的歌,聽起來真的是讓人煩的要命,喝湯這首單曲,當你仔細去聽戴荃唱出來那種感情,去感受那種語調的起伏,還有他那種特有的京劇腔,慢慢品味其中的感情,真的很好。當然,你會感覺到其中聲音會有一些敷衍的部分,撇開不談。這種中國風,琵琶的聲音,有點像林海那種風格,不由得激起那種很細膩的憂傷……還有,在我的歌單裡,這是一首很耐聽的歌,算得一首好歌吧!在中文歌算是挺喜歡的一首了
網友:嚴言
第一遍聽這首歌,完全不知道在唱什麼。就覺得有些演唱的技巧挺有那個味道的。
第二遍聽,感覺編曲不錯,這功底是不錯的,知道他要表達什麼,然而又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
個人感覺,像這種不接地氣又仙氣不足,看來高深然而又疑似裝X的作品,拿來當做【個人向】的作品的話,水準是極高。然而是否能引起大眾共鳴呢?我覺得這部作品能給的信息大概就是哇「作者好有境界啊反正我不懂我就聽聽就可以了」以及「笛子和琵琶真贊還想再聽」。
並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沒有找到那個「雅俗共賞」的平衡點。
知乎用戶,女
嘿嘿,說說我的理解,這喝的湯是孟婆湯,回首此生生死離愁,不禁五味雜陳,既有不舍又嘆情薄。
關注十點讀書會公眾號:sdclass
每天后臺回復「十點」
十點君送你一張專屬閱讀卡
親愛的小夥伴們,
十點讀書會現已有三十個城市持續招募會員中,
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