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是帶著傷長大》即使我們帶著傷長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2021-01-08 桑者閒閒

列夫·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寫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和全無創傷的孩子,我們一邊受傷一邊長大,而且童年的創傷會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小時候影響學習,大了影響戀愛婚姻,再遠一點,影響我們教育下一代。

直到現在,我每次對兒子發脾氣說出的氣話都能想起小時候我媽媽對我的樣子,簡直是她的複製粘貼,明知道不好,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改掉,只是發完脾氣我才意識到。從心理角度解釋:這是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習慣,用發脾氣的方式處理情緒,主要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十分心理」幸福研習社創始人雪巖在《誰不是帶著憂傷長大》中說道:即使我們帶著傷長大,我們也可以掌控人生。

1、誰不是帶著憂傷長大的,你的痛苦誰的錯?

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問題歸咎於原生家庭的問題,它就好像是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比如我跟人交往沒有自信,原生家庭的影響。我沒有辦法信任對方,原生家庭的影響。我討厭自己,封閉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我自卑又自戀,原生家庭的影響。

將責任推向父母,減輕自己的責任和罪惡感,用「父母皆是禍害」來逃避現實,迴避問題,這樣是無法真正將自己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的。

因為那個傷害你的人可能也曾經是受害者,所以你才遭遇了這樣不公平的對待,但這樣的停留最終造成的新痛苦,其實還是得有自己來買單,所以,和解最終解放的其實是自己。

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誰才是那個我們痛苦的完全責任人。

2、承認和接納痛苦,從現在開始改寫自己的人生

佛家說:人生來就是痛苦的,為了減少痛苦,人生是一個不斷修行的過程。所謂成長就是不斷修復,發覺愛的能力。

雪巖在《誰不是帶著憂傷長大》中說道:在這個世界上,你不管做怎樣的努力,都不可能將痛苦從生命中消除。我們能做的,只是允許它存在,並儘量理解他存在的意義,進而減少他對我們的負面影響。

原諒父母和父母重新連結,是每個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課。因為我們已經在童年時期無意識地習得了父母的很多模式,如果我們不原諒父母,與父母重新在愛的層面上連接,我們就沒辦法原諒自己,與自己的內在建立更好的關係,接納自己,愛自己。

當你不再抱怨原生家庭的種種,當你明白自己性情中有些負面的東西來源於哪裡,當你學會了與這些負面的東西和解並且慢慢去修正,當你學會了理解和原諒,開始用心去改善這一切,讓事情朝著一個樂觀的方向前進,這樣,一個新的我才會產生。

成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與自己和解,與自己內心的父母和解。

3、結言

有時候,我們和父母和解,其實是和自己的過去和解。放下與父母的糾纏,其實無關乎父母,而是為了讓你走好自己的路。

《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中作者王雪巖用實際案例、細微的筆觸,深度揭示了各種傷痛背後的心理機制,幫助我們看見、承認、走出,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即使我們帶著傷長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楊紫深夜哭訴讓人窒息的母愛:誰不是帶著傷長大的孩子
    楊紫在裡面飾演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小於,在26歲生日前的一個夜晚,坐在桌子前錄製的一段視頻。在視頻裡,她對媽媽說:」我有時候特別想能夠成為電影裡的主角那樣,擁有一種超能力。這樣我就可以回到26年前,「殺死」我自己。「26歲,一個年輕鮮活的年紀,一個美麗的女孩,卻在生日的時候許願時光倒流,殺死自己。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啊!
  • 長大的過程實質上是和父母和解的過程丨《誰不是帶著傷長大》
    這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被提及的頻率很高,很多人意識到自己的情感表達或者成長力量從原生家庭裡獲取的模式是錯誤的,是讓自己反覆受到傷害卻不自知的,反過來,就會希望能在逃離原生家庭的掌控過程中修復自己的創傷。逃避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最好的成長就是實現自己療愈,將自己的傷害進行妥善的修復。
  • 《重啟人生》我們都帶著傷長大,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傷給我們下一代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帶著天然權威的父母,在家庭關係中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從我們出生起,父母的思想觀念、性格特點、行為方式、夫妻關係等因素,就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 《誰不是帶著傷長大》:從原生家庭中帶出的結,該如何解?
    好像每個人的過錯都可以歸結與原生家庭,而這個本該是最溫暖的地方,卻成了讓人不安的所在。難道一切都是父母的錯嗎?《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解救凡間的父母,打碎我們理想中的「完美媽媽」形象,誰的童年都有傷,但這不能成為我們對自己不負責的藉口。
  • 我們都帶著傷長大,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傷給我們下一代
    記得聽過一段周國平的採訪,人活著是否有意義,終極回答就是「無意義,但我們尋找生活的意義這件事是有意義的」。所以,人活這一輩子就是在尋找自己心中的意義。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就是重新認真自己的過程,就是重啟人生的過程,就是讓自己接受這個世界,並擁抱這個世界。
  • 經典句子,我們終歸要長大,帶著感恩的心悄悄地長大
    當你不知道誰愛你,只需看看誰為你付出最多。因為付出是愛情最好的表達。當你不知道誰最愛你,只需看看誰為你改變的最多。因為改變自己,比付出更難。金錢也好時間也好溫柔也好,許多可以拿出去的東西,都沒有自我珍貴。所以,用改變自己來迎合你的人,是愛到了深處。2.有些話,有些道理,你放在心間,有一天,你會突然想起,然後發現,你懂了。那一刻如流星划過天際,如久旱突遇甘霖。所以,不必急於明白一切。
  • 被傷過的心還可以愛誰?
    歲月總是在悄無聲息中逝去,生命中總有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讓我們告別懵懂無知,讓我們逐漸長大。愛情多是傷感的,被傷過的心是否還可以再愛誰?  一段感情的終止不是代表我們不再接受其他感情了,反之,我們可以重新開始,只是不能再愛TA而已!
  • 張宇《趁早》忘了就好,不要誰心裡帶著傷
    >我們就不必在愛裡勉強可是我真的不夠勇敢總為你忐忑 為你心軟畢竟相愛一場不要誰心裡帶著傷我可以永遠笑著扮演你的配角在你的背後自己煎熬如果你不想要 想退出要趁早我沒有非要一起到老我可以不問感覺繼續為愛討好冷眼的看著你的驕傲若有情太難了 想別戀要趁早
  • 人前很堅強,人後帶著傷
    遇到什麼事,你總是選擇自己扛。別人問你的時候,你都笑著說自己過得很好,強顏歡笑的背後,卻是無法呼吸的心痛。你從不喜歡跟別人撒嬌,尋求幫助,別人也習慣把你當成無堅不摧的女強人,即使你受傷了,他們都覺得你好像並不需要安慰。
  • 張韶涵:帶著寓言 全新出發
    但張韶涵說,她上《歌手》不是為了取悅大眾,這樣的節目最重要的是要看到,每一位歌手自己不同的靈魂,是為了唱出心聲。阿刁的經歷跟她本人太像了,她忍不住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這首歌,當天節目播出後,「張韶涵 阿刁」就上了熱搜。阿刁是什麼樣的呢?這是一個命途多舛的、被遺棄在山頂上的姑娘。張韶涵是什麼樣的呢?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你也可以.
    今日推介鄭秀文—《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 39歲楊蓉自曝被「猥褻」:童年受的傷,長大後如何真正走出來?
    ,就一定會被痛罵一頓,甚至還要挨打……小時候她以為長大就好了,長大後才發現,有些東西註定跟隨自己一輩子。在父母那裡缺愛的人,很容易把這份對愛的需求,全部投射到伴侶身上;在金錢方面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很容易陷入對金錢的追逐,寄希望於用物質補償自己;童年總是被打壓被否定的人,長大後可能會太執著於別人的表揚、肯定,活得疲憊不堪……可扎心的是,對於內在的傷,「外在的補償和轉移」通常治標不治本,短暫的起效過後,那些傷害和衝突還會重複出現,一次次拖著我們回到小孩的受傷模式裡。
  • 難不難過都是自己過,傷不傷心都是一顆心
    要學著長大,一個人可以抵過千軍萬馬。難不難過都是自己過,開心是一天,沮喪是一天,傷心是一天,怎樣都是一天,何必不學著灑脫一點。一個人明明可以做的事情,何必要去麻煩其他人,每一天的我們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一天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哪有什麼精力捨得去難過。
  • 地久天長:我們毫髮無傷,卻又遍體鱗傷
    這些年,我們毫髮無傷,卻又遍體鱗傷,看到這裡,劉耀軍夫婦的眼裡含著淚,聲音帶著嗚咽,也許在他心裏面兩家如果開始就是一個陌生人該多好,至少他們失去獨子的心情還有地方可以傾瀉,可是看著那個自己也視如己出的孩子,他們選擇了隱忍。劉耀軍夫婦的孩子沒了,可是沒了的又何止劉星,之前麗雲其實還有一個孩子,可以被作為計生主任的好友海燕強拉去墮了胎,失獨家庭的悲苦也是當時生育制度下的一個惡果。
  • 黃磊為女兒寫信令人淚目,我們的孩子,好像一眨眼就長大了......
    每次讀到紀伯倫寫的這首《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時;很多父母都會跟桃子媽一樣,失落而心酸。從孩子呱呱墜地那天開始,我們就把孩子視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禮物。然而,正如這首詩而言,孩子並不是我們的私有物;作為父母,我們能擁有的,也不過是孩子生命中短短十幾年的時光.
  • 抖音沒有傷沒有痛就不叫人生是什麼歌誰唱的 堅持的我們歌詞介紹
    抖音沒有傷沒有痛就不叫人生是什麼歌誰唱的?下面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沒有傷沒有痛就不叫人生歌詞,一起來看看!  抖音沒有傷沒有痛就不叫人生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堅持的我們》,這首歌曲火起來是由於抖音很火的虎二的翻唱。沒有傷沒有痛就不叫人生,在這城市中,除了堅持還有什麼讓我們更不同?歌曲的歌詞戳中了不少人的內心!
  • 沙寶亮原創單曲《膽小鬼》上線 傷而不悲用歲月教會成長
    Yes娛樂8月13日綜合報導 近日,由沙寶亮作曲的《膽小鬼》正式上線,青春年少,誰人不是自信滿滿,以為可以自由生長,掌控一切,而時光就像流星下墜,知天命的年歲會殘忍地教會我們,所謂成長,就是你不得不學會與人生妥協,如果不想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唯一的方法就是乖乖做個「膽小鬼」,與自己和解,同世界握手言和
  • 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一眨眼,到了30年後的2019年,Sammi發布了一首與廣播劇《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的同名最新粵語單曲,以此紀念她人生中的第一部電臺廣播劇,同時也提及了一些自身的經歷,與廣播劇、歌曲相呼應,Sammi這樣分享到:
  • 老鷹的傷養好了,告別了恩人,帶著疑問和不解飛回了藍天?!!
    老鷹心裡暗暗琢磨,能用藥治好我的傷,這老弟幾個聰明啊!幾天以後,傷完全好了。老鷹為了感謝這幾個朋友的救助,決定帶他們離開這裡,到外面的世界享受新生活。老鷹暗想,他們知道馬上就要離開這個狹小的地方,一定會高興的不得了。老鷹萬萬沒有想到,青蛙聽說老鷹要帶他們離開,臉上沒有興奮,反倒是疑惑的表情。
  • 不知不覺,我們就長大了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年紀還小的時候,抬頭望著那些穿著得體,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生活的大人,眼裡總是羨慕不已,一心也想要趕緊長大。小時候的我們,總是覺得做大人真好,想要什麼,就可以買給自己,想吃什麼,就可以隨意吃,喜歡誰,就可以去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