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我今天因為這個原因,才知道國際影后「鞏皇」是鞏俐
實打實的說,「鞏俐」這個名字我看的不少,聽的也不少,她演的電視劇(實際不知道是她演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我都聽過,雖然那時候還小,但是身邊的老人看的時候-@,還是有點印象的。
甚至,我常把她和周迅搞混,直到今天,在晨跑回家路上,聽著一個報導,才對她有了了解,才知道她是誰,聽著我想的是和趙雅芝同演一部電視劇(日劇翻拍)裡的周迅。
我的
直到上網查了鞏俐照片,才發現原來這姐,我見過的(別誤會,是在網上電視見過),但是,我不知道她是鞏俐(路痴會延展到臉痴,再確切一點,寡聞了)。
鞏俐很小就有追求文藝的想法了(想用明星夢或者理想,但是想法更好)總共四次高考失敗,連父母都對她失去信心,不支持她考藝術了。後來 她自己一邊打工一邊追求自己的文藝路。
在一次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她的啟蒙老師——伊大為,開始正式學習文藝知識。
在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時(前面三次報考山東藝術學院都落榜了,中央更適合她,哈哈),還差11分,又落榜了??的確是的,按照考試她確實落榜了。
但是,當時老師覺得鞏俐想像很豐富(還有一個好的條件忘了是啥),由於這兩個原因,老師寫了報告申請特批錄取鞏俐。
《紅高粱》是她還是在校生時的作品了,開拍前她竟然把麥子認成高粱,後來為此,她自己種了一片高粱地,《紅高粱》劇裡的高粱地就是她自己種的。
鞏大姐做事那可是一派颱風式的啊,默默橫掃一片。她在拍《菊豆》時為了能親身體驗陝西的生活,就素顏柴田,蓬頭垢面,挺著「大肚子」「混進」居民窩裡,搞得身邊人都沒察覺她是明星。
彭于晏因為拍電影練就一身肌肉,學會泰語等等的本事,鞏俐何嘗不是,她拍劇後,陝西話也是說得一溜一溜的。
我們學習考證,跳槽,尋找更好的工作,配偶,環境,大都不是為了賺錢嗎?
可是,這鞏大姐人家把錢送給她賺,她都不賺。據說還是美國好萊塢片子呢!
鞏俐給出的理由很簡單,一句話「角色沒有挑戰性」(是不是有點屌),重點在後面。她在這魚龍混雜的複雜演藝圈裡,有自己的一個準則:重複的角色,沒有挑戰的角色,她不演。她一年只接1-2部劇,在質量和數量之間,她選擇前者。她說過,大意是:她要留給觀眾的不是說,看完劇了,就去喝酒,吃爆米花,過目就忘,沒有引導意義。
現在《奪冠》熱播,上映不到24小時,票房就過億了。鞏俐為了能夠演好郎平這個角色,她和排球隊員一起上班,下班,吃食堂飯,拿著筆記本認真做記錄,和排球一起生活,練習排球各種打法,角色(所以,演完《奪冠》她又多會了一項體育運動,沒錯吧!)所以,在開拍時,在她走進球場裡,其他的隊員猛的看到了郎平原型。
她獲得很多獎,金雞,金獅,金馬,金像,(有沒有發現,全都是金錢)柏林,最佳女演員,女配角獎。
在之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女演員裡,她又中獎了(掌聲)
之前我看到的演員,就是頭頂光環,收人追捧的大明星,羨慕得天昏地暗,也曾有過明星夢(傻PP的只看到表面)。但是,現在隨著思維的改變,看法。演員真的是在不斷地突破,一個又一個階段,接一部戲就是一次挑戰,挑戰自我,挑戰人性。是一場不斷修煉的課程啊!很不容易!
胡歌含著熱淚,在領獎臺上說,林依晨給他說過的兩句話,讓他受益終身:
1:我是用生命在演戲
2:演戲就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