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寶穎的愛心農場在正定,是一個佔地10畝的大院子。走進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幹道南側一排「愛心農場歡迎您」字樣的大圓石頭,而主幹道盡頭的磚牆上,一個大大的「家」字,格外醒目。
「希望回來的孩子們看到這些字,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說這話兒時,信寶穎露出慈母般的微笑。
她的愛心農場,一派田園風光。院子一側是一排寢室,孩子們寒暑假過來時居住的地方。在每個寢室裡,小到各種洗漱用品,大到冷暖空調,信寶穎都給孩子們配備齊全。寢室旁邊是廚房,孩子們回家後,信寶穎會在這裡為孩子們做可口的飯菜。寢室前的空地上種植著各種時令果蔬,西紅柿、茄子、青椒、青菜等,應有盡有,一旁還養著各種家禽。廚房前的空地則打造成一個露天花園,有涼亭、石凳,五顏六色的小花,還有兩隻小貓在花間嬉戲,充滿著生活情趣。
「我家閨女們都喜歡貓,兒子們不喜歡。」信寶穎口中的「閨女兒子」是她這6年來幫扶過的孤困孩子,只要放假,孩子們就會返回愛心農場,信寶穎就會陪著他們享受假期生活。
此時,恰逢學校即將開學之際,來愛心農場過暑假的孩子們多數已返校,只剩下信寶穎的「大閨女」、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19歲英英。
英英是行唐縣人,父親早亡,母親患有精神疾病住進醫院,只剩下她與弟弟軍軍相依為命。2015年,信寶穎到行唐做公益時,看到英英家徒四壁,姐弟倆每日省吃儉用靠喝米湯度日,心疼不已,從此就成了姐弟倆在石家莊的「媽媽」。
「媽,我去地裡摘點西紅柿,咱中午吃打滷面吧!」身材瘦削的英英端起不鏽鋼小盆向菜地走去。
「閨女大了,會心疼人了!知道我最近腰疼,啥事都不讓我幹。我就享福咯!」看到昔日的孩子們一個個長大,信寶穎很是開心。
英英告訴記者,這5年來,從小缺失母愛的她,從信寶穎身上感受到了媽媽的溫暖。「媽媽對我們都特別好,愛心農場就是我的家。」英英眼圈紅了
信寶穎祖籍廊坊,畢業後來石家莊打拼。「我一開始是做藥品銷售的,經常和醫療專家到山區義診。我發現不少山區的貧困老人缺醫少藥,就經常利用節假日自費給這些老人送去日常藥品、米麵油等生活用品。」1997年,22歲的信寶穎有了盡己所能幫扶他人的想法,「可能這些老人年紀跟我父母相仿,我無法守在父母身邊盡孝,就想幫幫這些老人。」
時間久了,她發現山區裡的孤貧孩子們更讓人心疼,於是又開始資助山區裡的貧困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信寶穎也記不清自己到底資助過多少孩子。不過,受助孩子的話語,她卻銘記於心。
有一次,她去一名受助小女孩家探望時,女孩用一雙渴望的大眼睛看著她,「阿姨,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也想有一個正常溫暖的家。」
女孩的話語深深刺痛了她。她暗自計劃,「我要給孩子一個家,讓他們享受到家庭的溫暖。」
2014年初,信寶穎想到做到,在正定大孫村的河堤南側租了30畝荒蕪的河灘地,因為河灘地全是沙子,施工難度非常大,為了孩子們暑假能到家裡居住,她以車當家住進了工地。因為這些年信寶穎經常參加公益活動,認識了很多志願者。大家聽說她要為孩子們建一個愛心農場,都陸續趕來幫忙。
3個月過去了,愛心農場就建好了。同年7月22日,信寶穎將她幫扶的十幾個孩子接到農場過暑假。「平時孩子們要在戶口所在地讀書,寒暑假可以過來住,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據悉,信寶穎愛心農場剛施工時,就有很多熱心人想要捐款,都被信寶穎婉拒。「這個愛心農場是純公益的,歡迎大家過來幫忙,不接受捐款。」在信寶穎看來,一旦接受捐款,她的愛心農場就變味了。
「這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牽掛,我放不下他們。」自2014年創辦了這家愛心農場,這裡就成為了信寶穎的另一個家。她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每到寒暑假,孩子們如同歸巢的小燕子,從各地回到愛心農場,幸福地喊「媽媽,我回來了!」
「孩子們每次叫我媽媽時,我都特別滿足。」信寶穎記得最先喊她媽媽的是「大閨女」英英。因為英英年紀比其他孩子大,總像姐姐一樣照顧弟弟妹妹們。
信寶穎初見英英時,她只有14歲。「我當時去她家時,家裡的土炕都塌了,炕上鋪的毯子非常薄,下面還墊著撿回來的紙殼。」看到這種情形,信寶穎立刻問倆孩子:「你們願意跟我回家嗎?」倆孩子點點頭。
回到愛心農場後,信寶穎抓緊時間幫他們安排寢室,準備生活用品,還專門給姐弟倆買來筆記本電腦。三天後,姐弟倆被信寶穎接回農場,「英英有些怕生,第一天晚上我陪她一起睡覺,第二天起床,她小聲喊了我媽媽,當時我就落淚了。」信寶穎深知英英姐弟倆對家庭和親人的渴望。
2019年,在軍軍學校舉辦的成人節典禮上,軍軍作為學生代表發言時說:「4年前,我認識了我的媽媽,她雖然不是我的親生母親,卻勝似親生母親,用愛溫暖我和姐姐,用心照顧我們。我想在這裡大聲說:媽媽我愛您!」主席臺下,信寶穎淚流滿面。
這6年間,共有30多個孩子在愛心農場居住過。平時,孩子們在學校,信寶穎會經常打電話詢問老師孩子的生活學習近況,有時間還會開車探望孩子們。「我對孩子們說過,雖然媽個子不高,但是媽永遠是你們的天。只要有媽在,你們的天就不會塌。」因為信寶穎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們變得更加自信、陽光、樂觀。
信寶穎對孩子們傾注了無數的關愛和時間,聊天時,她卻突然哽咽,「這些年我做公益從未後悔過,只是這次我覺得對不起我的女兒。」
原來,她的女兒高信蕊中考當天,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軍軍恰巧要做眼睛手術。思量再三,信寶穎選擇陪在軍軍身邊。「我答應中午到考點給女兒送飯。可手術有變延時了,當我趕到考點時,看到女兒正蹲在路邊啃囊,我的雙眼立刻模糊了,淚水打溼了口罩。」這種愧疚感,讓信寶穎久久無法釋懷。
懂事的女兒卻說,「媽媽,我沒事的,你好好陪哥哥就行!」
2018年,信寶穎突遇人生低谷。先是最初建立的愛心農場被拆,而後就是生意投資失敗。接連的打擊,數百萬的經濟損失,讓她痛苦不堪。
「當時就有朋友勸我,別再辦愛心農場了!純公益活動,你幹投錢到底圖個啥?」然而,即便是在人生最困難之際,信寶穎從未想過放棄,「這些孩子們是我帶回來的,我做事有個原則,就是有始有終!我不能丟下這些孩子們不管!他們不能再次受到傷害。」
就這樣,2018年,愛心農場搬到了現在的位置,雖然地點換了,但家的溫馨一直沒變,至今仍有十幾個孩子會在假期來此居住。如今,經過信寶穎這一兩年的打拼,她的生意慢慢步入正軌,「現在媽媽很好,我不能讓孩子們為我擔心。」
信寶穎說,從小到大,她的父母就時常教育子女,幫助別人只求付出不求回報。
這20多年來,在家人的支持下,信寶穎在公益道路上一路前行。她每年組織的大小公益活動有近百場,幫助很多家庭走出了困境,幫扶許多貧困老人、孤貧孩子過上了幸福生活。
除了開辦愛心農場,信寶穎還是「寶貝回家」、省婦聯「燕趙她志願」等公益平臺的志願者,曾獲評「河北省優秀巾幗志願者」「 石家莊市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2019年,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全國近30個省市啟動「2019江河衛士——民間河長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她很榮幸地被推選代表「燕趙她志願巾幗志願者」擔任「民間河長」,帶著志願者利用周末時間義務巡河護河。這期間,只要有機會,她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參加,「我想告訴孩子們,要盡己所能為社會做有益的事情!」
採訪結束後,信寶穎的女兒高信蕊悄悄告訴記者,這些年她從未抱怨過母親,「我為有這樣的母親感到驕傲。將來我有能力了,也要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