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這點是...

2020-12-23 騰訊網

因為吸取了明朝的教訓,清朝在皇位世襲方面不斷做出改革,清朝的皇位世襲制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清初的汗位(皇位)推舉制、康熙時期的立太子制、雍正之後的秘密立儲制和慈禧太后時期的懿旨立儲制。在這四個選拔繼承人的制度中,影響最為深遠、實行時間最長、取得效果最好的就是雍正帝建立的秘密立儲制。

乾隆帝作為雍正帝生前就定下的接班人,成為了該項制度的第一個踐行者。乾隆在繼位滿六十年時公開兌現登基時的承諾,將皇位傳給了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皇帝,自己則退位做起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帝。從嘉慶帝即位後的種種舉措來看,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守成的的平庸君主,他既沒有雍正皇帝那樣大刀闊斧、改革時弊的統治魄力,更沒有乾隆帝文治武功、縱橫捭闔的統治手段,除了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了和珅外,嘉慶帝二十五年的統治生涯再找不出一個亮點,所以他的個人能力及統治手段被普遍定義為平庸。那麼為何英明一世的乾隆大帝會選擇資歷平庸、亦步亦趨的嘉慶帝作為帝國的繼承人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句話:無人可選!

首先我們對乾隆帝的兒子們做一個簡單的梳理。於清朝很多皇帝相比,乾隆皇帝的子嗣還算是繁盛的,乾隆的后妃們共給他生育了十七位皇子,本來乾隆帝立嗣的範圍還是很大的,但是,由於乾隆帝是我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超長的待機使得他竟然熬死了自己的數位兒子,這其中就包括他最屬意的皇次子永璉、皇五子永琪和皇七子永琮。以至於截止到乾隆晚年時,乾隆存世的皇子就僅剩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顒琰、皇十七子永璘這四位皇子了。

即便就是這僅僅剩下的四位皇子也不是都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四人中居長的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並曾受到乾隆帝的公開斥責;其同母弟弟皇十一子永瑆,雖然文才較優,善長書法,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也曾嚴厲申斥。所以,永璇和永瑆基本上就被排除了被立為儲君的可能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有令貴妃所生的皇十五子顒琰和皇十七子永璘,而永璘又因為行事荒唐不被乾隆帝所喜愛,於是,儲君之位就僅剩下皇十五子一人了。與乾隆之前秘密選定的幾位繼承人相比,皇十五子顒琰既算不上出色,也算不上優秀,其實在乾隆帝眼裡,自己的這位皇十五子並非是自己最優秀的兒子,但是卻是一位最合適的繼承人,這種所謂的合適,我們用一個乾隆自己內心的詞彙就是「聽話」。而顒琰的這種所謂的聽話在乾隆的四年太上皇生涯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即使在乾隆駕崩後的歲月裡,我們從嘉慶皇帝的施政方針上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很聽話的君主,然而,他的這種被乾隆帝視為孝順之舉的聽話,實際上是一種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是一種缺乏改革魄力和決心的庸庸碌碌。

相關焦點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千挑萬選,最終選擇了資質平庸的嘉慶?
    在古代的封建帝王制社會,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自然就免不了備受眾人的矚目。歷朝歷代也有許多人會對那些曾經掌握一國命脈的皇帝做出評價,其中有褒有貶十分正常,但是大家對於嘉慶皇帝的評價都只有四個字,就是資質平庸。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了資質平庸的嘉慶?乾隆:我也不想選擇他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永琰(即顒琰),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嘉慶皇帝,乾隆自己則退位稱太上皇。雖然乾隆退位後還當了3年的太上皇,但永琰畢竟是坐上了皇位,結束了乾隆對他長達22年的考察。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啥要傳位給才智平庸的嘉慶?原因其實很簡單
    康熙將清朝帶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雍正整治了朝廷的吏治,而乾隆則將清朝帶上了最為鼎盛的時期。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乾隆最終卻選擇了一個才智最為平庸的人,來擔任下一任的皇帝,大清王朝也自此逐漸衰敗。那麼,乾隆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 乾隆明明有17個兒子,為什麼非要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呢?
    乾隆傳位嘉慶是有點無奈的選擇,可又不能不選擇嘉慶,主要在於乾隆一生雖然生了17個兒子,但才能卓越優秀的兒子並不多,而且乾隆待機壽命超長,很多兒子都已經被他熬死了,所以乾隆只能無奈的選擇了嘉慶。其實嘉慶皇帝並不是很差,只是嘉慶確實導致了清朝的衰落,外加嘉慶在政治上的作為確實有些平庸,所以很多人都很納悶乾隆為什麼會選擇了嘉慶,其實乾隆不管把皇位傳給哪個兒子清朝的沒落都是在所難免,都是一樣的結局。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位皇帝,分別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因為這兩位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而在「康乾盛世」之後,清朝整體卻是在由盛轉衰。而這一過程,恰恰就發生在嘉慶時期,這一現象,也被後人稱為「嘉慶中衰」。
  • 乾隆選繼位人,為什麼不立德才兼備的永瑆,卻傳位平庸的嘉慶?
    當然了,這也不全是嘉慶的鍋,許多弊病是乾隆遺留下來的。乾隆估計是以為,嘉慶能像當初的雍正給康熙收攤子一樣,也給自己掃個好尾。可惜他看錯了,嘉慶沒有雍正的才能。毋庸置疑,嘉慶很勤奮,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兢兢業業地處理朝政。但他的勤奮是一種做出來的姿態,就像念經時有口無心的小和尚。
  • 嘉慶的皇后,為何要立別人的兒子為皇帝,她自己兒子結局如何
    於是,大臣們趕緊派信使趕回京城,奏報皇后鈕祜祿氏及在京的王公大臣們,將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傳位密詔取出,好趕快公布新君名冊。然而,讓人吃驚的是,不論是正大光明匾後,還是皇帝的居住的養心殿,甚至就連圓明園裡,也都沒能找到傳位密詔。事情到了這一步,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們都著了慌。
  • 乾隆有17個兒子,卻選擇了永琰當皇帝,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清朝從嘉慶時期開始,就逐漸走下坡路了,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好奇,為何乾隆活到那麼久,而且生了那麼多兒子,不選擇一個能力稍微強一點的兒子當皇帝,偏偏要選擇看起來資質平平的嘉慶呢?事實上乾隆在選擇繼承人這個問題上,也是費盡心思的,他不僅考慮到立嫡,也考慮到立賢的問題,他是將兩者都進行考慮之後,才最終選擇嘉慶成為接班人的,要說嘉慶資質平平,其實也是有些不太合適的,為何這麼說呢?我們繼續深入分析。
  • 精明能幹乾隆帝,為何甘願傳位平庸嘉慶,傳位盛舉為何變味?
    在位的十二個皇帝無一不是勤勉努力的好皇帝,但是時代洪流中他們無法選擇更好的未來,只能任由自己在命運面前或順從或抗爭。而在清朝時期實行的是讓位制度,老皇帝傳位給新皇帝來治理國家,而曾經讓人佩服的乾隆皇帝,傳位的過程卻極其坎坷,讓人覺得中間總是多了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 乾隆有17個兒子,嘉慶只是第15子,為何乾隆會選他做儲君
    秘密立儲制度的建立,讓皇位的繼承人選變得不再確定,每個皇子都有機會繼承皇位,所以到乾隆時期,他的任何一個兒子都有機會繼承皇位。嘉慶只是乾隆的第15子,在嫡長子繼承制下,他繼承皇位的希望很渺茫,但在秘密立儲制度下,他有很大機會繼承皇位,所以他繼承皇位符合規則。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要選比嘉慶?難道就沒有中意的皇子了嗎?
    ,那麼,乾隆為什麼要選擇嘉慶作為接班人呢?我們都知道乾隆是個風流的皇帝,所以風流的皇帝一輩子都不缺女人,因此,就肯定就有很多兒子,據統計,乾隆共有17個兒子,因此,乾隆兒子很多,作為繼承者大有人所在,本來乾隆的第一個繼承人是永璉,是乾隆和富察氏皇后生的次子,乾隆非常喜歡這個兒子,連雍正皇帝也認可,所以,乾隆二十六歲時,以永璉為接班人,可不幸的是,永璉8歲就去世了,永璉的死對乾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是一個「高產戶」,他一生有十七個兒子,但是他能夠選擇的人卻並不多。為什麼?原因就在於乾隆太過高壽,所以他的兒子要麼就是小小年紀夭折了,要麼就是熬不過他而走在了他的前頭。乾隆的嫡子是永璉和永琮,永璉在乾隆即位之後也已經被秘密定為皇儲了,可偏偏夭折了,永琮也在兩歲的時候夭折。
  •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個兒子,為何選排行十五的永琰當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個兒子,嘉慶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長、立嫡」的皇位傳承原則,排行靠後且是庶出的永琰,幾乎沒有繼承大統的可能。那麼,排行第十五的永琰怎麼當上皇帝的呢?
  • 難怪嘉慶被人持刀追砍,你看看乾隆傳位嘉慶時說的這句話,太狠毒
    可乾隆卻還不知,躺在「十全皇帝的華麗皇冠」內,依舊自我欣賞,陶醉其中。哪怕他傳位之時,也是這模樣。由於乾隆的偶像是康熙,所以晚年的乾隆決定,自己當60年皇帝就可以了,決不能超過爺爺康熙。如今的儲君,乾隆也早有了人選,便是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帝。
  • 61歲駕崩,他是乾隆和「魏瓔珞」的兒子,但卻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在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朝代裡,有過優秀的帝王,有過失敗的皇帝,也有過平庸的君主。 那麼,誰才是那個最平庸的君主呢? 在野史君看來,清朝最平庸的皇帝是第七個皇帝——嘉慶皇帝。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資歷平平的嘉慶,乾隆:我也不想選他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30,閱讀約3分鐘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皇位退位給他的第十五個兒子永炎(即雍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嘉慶皇帝,而乾隆本人也退位做了霸王。雖然乾隆退位後當了3年皇帝,但永炎畢竟登基,結束了乾隆對他長達22年的調查。
  • 乾隆帝聰明絕頂,為何會選擇平庸的嘉慶接班?學者:乾隆也很無奈
    除了十二位皇帝,要說清朝發展到最為巔峰的一個時期當屬乾隆當政時期了。    乾隆在公元1736年登位,一直到1795年主動退位,在位時時常達到了六十年,儘管在退位之後當上了太上皇,但是卻並沒有將權力讓出來,一直到死都是清朝實際上掌控者。乾隆在位期做出了許多可圈可點的功績。
  • 明明早就立了儲君,為何古代皇帝卻不肯提前傳位?原因並不簡單
    這句話在平常百姓中,一般都是形容人際關係。但是在古代身處帝王之家,那就自然應該另當別論了。古代弒君殺父的案例,比比皆是,自然不可能一概而論。 古代的皇帝在到了一定歲數後,或者身體出現了嚴重問題後,都會將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繼承人。可在傳位之前,他們明明早就確定了繼承人。若是早點將皇位傳給繼承人,豈不就不太容易發生子嗣爭奪皇位的事情了嗎?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當全國老百姓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中時,乾隆皇帝病逝。 那時候,和珅還負責總管乾隆皇帝的喪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天之後,自己就被嘉慶皇帝傳旨逮捕,以二十條大罪賜獄中自盡。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理乾隆的50多位妃子的?
    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令人驚奇的是像這樣一個風流皇帝,竟然非常的高壽,在位60年,活到了89歲,在古代帝王中都名列前茅。那麼,在乾隆皇帝死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