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找了一些非常適合給孩子看的自然、動物類的紀錄片,而且把所有紀錄片的在豆瓣上的評分也截圖下來了,裡面詳細列了播出的年份、單集片長。通常越是近期播出的紀錄片,在拍攝手段和拍攝設備上越是先進,觀看體驗也越好,可以優先帶孩子觀看。
本片文章中介紹的紀錄片,如果沒有特別備註,大部分都可以在騰訊視頻上找到,海外的朋友可以藉助YouTube,英國的朋友更是可以在iPlayer上看到原版高清的完整版本哦~
回顧2020年上半年,依然讓很多人覺得是非常魔幻的一年。
年初澳大利亞的山火蔓延,導致超10億動物死亡。(是的,你沒看錯,是10億動物!)
然後就是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半年多過去了,有些國家控制好了第一波疫情的爆發,有些國家甚至有失控的趨勢。
緊接著非洲蝗災,威脅著幾千萬人的糧食供應。
再之後就是西班牙暴雪,菲律賓地震,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正在經歷的洪災。
這一切,都不由得讓我們開始反思:人類與地球之間的關係。
而早在去年10月份,一部由BBC出品的自然紀錄片「橫空出世」——《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又一次刷新了所有自然類紀錄片的品質高度。
所謂「七個世界」,指的是地球上的七個大洲。
它不僅呈現了地球生態的豐富多彩,更留下了不少彌足珍貴的深刻警醒與啟示。
更有一位獨立評論家,稱之為「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
這次BBC的攝製組分為了七隊人馬,奔赴全球各地,同時拍攝,講他們在不同大洲看到的故事呈現到觀眾面前。
從鬱鬱蔥蔥的南美洲叢林深處到冰雪覆蓋的亞洲山巒之巔,從歐洲熙熙攘攘的都市到非洲的廣袤平原,《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所講述的是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所有生命的故事。這部紀錄片還原了匪夷所思的動物行為,講述了鮮為人知的動物故事,也揭示在人類主導的世界,動物們所面臨的不同挑戰。
這部紀錄片主要聚焦人與自然的關係。
8集節目分別探討極地、山區、海洋、叢林、草原、河流、沙漠和城市的人類活動。看了這部紀錄片,會讓孩子知道,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人類的生活形態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竟然有人一直生活在海面上,就如同我們生活在陸地上一樣,他們可以不靠任何用具潛到20米以下捕獵。
竟然有些南美洲的村莊將猴子作為主食,卻又把猴子當做寵物,甚至用母乳餵養。
竟然有人每天的工作就是,開著吉普車和兩架直升機將牧牛,將幾千頭牛趕到另外一個地方。
竟然有人可以用簡陋的木船和手工的捕魚器用八個小時捕殺抹香鯨,場面如同《Moby Dick》情景再現……
當我們開始認知人類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時,了解到人類在地球上所扮演的角色時,我們心中那份狂妄自大或者顧影自憐的情緒就會慢慢減弱,就會開始安分守己心平氣和地過好屬於自己的生活。
《人類星球》比以往的自然紀錄片更讓人感動的就是他的主題:人類星球。它以人為視角,講述人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存狀態,而且態度中肯,雖然確實也揭露了人類對我們星球的影響,但並沒有隻著力在刻意醜化人類的活動,讓觀眾看到的是人類如何時代繁衍,如何熱愛生活。
每集後都有10分鐘左右的Behind the Scene,製作團隊講述該集最難忘的拍攝鏡頭並有非常點睛的人物採訪,絕對的熱淚盈眶!
BBC的這種片子永遠是需要收藏並反覆來看的,窒息的美和震撼,以及對人類渺小的認知,都會對孩子眼界的開闊和自身價值的反思起到非常棒的作用。
在《人類星球》播出的時候,BBC還推出了一系列專門針對小朋友的紀錄片叫Little Human Planet,在上篇文章:孩子,為什麼媽媽希望你多看紀錄片?當時我沒有發現最好的觀看渠道,後來發現,在騰訊視頻就可以觀看,不過一定要搜索它的英文名字:Little Human Planet。
第一次看到《藍色星球》的時候,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我當時的心情,我對大海之下生命的理解被徹底顛覆了,那裡的生命形態竟是如此豐富,那裡為了生存的競爭也是異常艱難。
《藍色星球1》播出16年之後,《藍色星球2》製作團隊通過新的科技技術突破了以往的拍攝限制,將許多過去未知的地帶、驚人的生物及其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呈現在我們眼前。
在長達4年的拍攝過程中, 製作團隊共執行了125次的探險,水下拍攝時數長達到6000多個小時,帶領我們體驗了更多讓人敬畏稱奇的新地方,見識了魅力四射的新物種,了解了海洋生物非同尋常的新行為。
正如製片人奧拉•多爾蒂所說:
「我覺得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把大海所有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在那片覆蓋全球超過70%的藍色海洋下面,還有太多我們未知的秘密,非常期待還有第三部藍色星球,能夠帶我們探索更為神奇的海底世界。
南北兩極是離我們日常生活最遙遠的地方。這個遙遠不僅僅是物理距離上的遙遠,更是因為他們遠離我們的生活,有著認知上的遙遠。
這部耗資巨大的紀錄片用鏡頭真實的展現了正在逐漸溶解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片中種種景象讓人嘆為觀止。
擔任紀錄片解說工作的,是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他在片子裡稱,這可能是人類在地球氣候產生劇烈變化前欣賞到這一景象的最後的機會了。
「這部紀錄片捕捉了此前從未記錄下來的很多行為和現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影像將會變得越來越珍貴,因為這很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去記錄下這些珍貴的場景。雖然在我們到達前的數百年甚至幾千年前,地球兩極的景象非常壯觀,但是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很多變化已經超過了人們的認識。」
這部耗時5年才問世的紀錄片捕捉了很多珍貴的畫面,表現出大自然神秘奇幻的一面,整個紀錄片是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的,記錄了地球兩極在一年內展現出的各種場景,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
對於絕大多人來說,南北極,可能是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地方。但是通過這部紀錄片,讓孩子不需要踏足那片土地,就可以知道那裡發生的事情,非常值得推薦!
曾經驚豔世人的紀錄片《地球脈動》,再次由來自BBC的製作團隊傾力奉獻出最新的第二季。在這一季裡,我們將繼續領略在地球各個角落的動物、植物平凡而精彩的生命瞬間。
本季總共六集,分為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城市;出境的動物包括樹懶、巨蜥、狐猴、海鬣蜥、帽帶企鵝、雪豹、金雕、蜘蛛猴、美洲豹……
它們渺小而偉大,通過BBC的鏡頭,生命的光輝得以放大,閃耀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我覺得這部紀錄片的中文譯名,「脈動」兩個字特別傳神!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創造的萬千生物以其各自的習性、遵循著他們生命的韻律繁衍生活著,就如同一首交響樂,在一刻不曾停歇的演奏著。
而所有動物,包括人類,都既是欣賞者,也是演奏者。
比如,在拍攝人員駐足150萬隻企鵝之中時,在人類與企鵝友好對視之時,這一刻,人類和動物好像真的平等了一樣,萬類霜天競自由奇蹟般的在這一刻成為了現實!
終於有了一部不是BBC拍的高分紀錄片了,不過Netflix出品的這部片仍然是由《地球脈動》背後的原班人馬所打造的,擔任《我們的星球》解說一角的,也還是是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
因為是去年剛剛拍完,所以拍攝設備非常先進,用了4k的拍攝技術,畫面可以說是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當然這部片子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那些隨手截屏都可以當屏保的畫面。《大西洋月刊》評論它:「是一篇悼詞,一份懺悔,一個懲罰,更是一次戰鬥的召喚。」
為什麼是悼詞?因為很多人因這部紀錄片感動流淚;至於為什麼是懺悔,是召喚?那是因為這部紀錄片足夠真實,足夠警醒我們立刻行動起來,去為地球做些什麼。
這部紀錄片,讓人們歡慶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蹟;揭示我們必須保護的東西;也確保人與自然能得以繁榮。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部紀錄片的製作人邁克·岡頓是如何描述這部紀錄片的:
《王朝》是一部全新類型的自然歷史紀錄片,共分為5集,介紹了地球上最著名且最瀕臨滅絕的5種動物。《王朝》擁有精彩的故事線,是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紀錄片:故事主題涉及家族、領袖和英雄。《王朝》帶領觀眾深入了解動物的生活,這些動物為了生存和族群的未來,頑強地與強敵對抗。這是史上最具戲劇性和最激烈的同類故事之一。
關於這部紀錄片,我曾單獨寫過一篇文章,詳細解讀可以看這篇:喜歡BBC紀錄片的你,一定不想錯過這篇
這部片子讓人震撼的點在於,給與了動物完整的心理活動,現在想起戴維決定復仇時的那個眼神,都感到這片子簡直拍的太絕了,所有動物的心理活動都被攝製組如此精妙的捕捉到了!
這部紀錄片是《冰凍星球》團隊製作的,仍然是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擔任解說。
在BBC出品的所有紀錄片裡,但凡看到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老爺爺的名字,都絕對是精品,可以毫不猶豫的點開看。
他本人跟英國女王同歲,可以說是英國國寶級的人物(那些總是把他說成英國趙忠祥的朋友們,請停止這種說法好嘛,兩人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來看看外國網友對他喜歡到了什麼程度:
希望他再活一百年!
艾登堡老爺子說他從30歲不到就週遊地球,但是直到72歲才第一次見到藍鯨。在這部片子的第四集裡,再次親眼看到如此美麗而偉大的生命,老爺子自己都十分激動,而且心生敬畏。
《獵捕》可以說是動物紀錄片的巔峰,扣人心弦的捕獵細節、每一幀都精美的如同壁紙的拍攝水平、還有就是精準的配樂。艾登堡老爺子的紀錄片我大部分都看過,《獵捕》毫無疑問是音樂水準最高的。
不過,《獵捕》真正迷人的卻是它對捕獵最硬核的解讀:一場賭注奇高的豪賭。
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總是站在弱者的那一邊,但其實,捕獵者所面臨的失敗更多,多要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大。這部片子我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部非常好的生命教育:沒有任何生物的存在是輕而易舉的,要想活下去,要想活得好,就要用盡全力。
《生命》是由BBC製作的十集系列紀錄片,全部以高清方式攝製。每集50分鐘,外加10分鐘的拍攝花絮,總共60分鐘。
2009年是達爾文誕辰二百周年,也是《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為了進行紀念,本片力圖展現自然界繽紛物種的多樣性,和它們為適應環境而進化出的各種神奇生存本領。
插播一句,對達爾文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達爾文故居(Home of Charles Darwin - Down House)看看,就在離倫敦不遠的肯特,這裡是地址:Luxted Rd, Downe, Orpington BR6 7JT。
這絕對是最為震懾人心的一部紀錄片,從最渺小的生物到我們人類,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無比精細的生存方式。
為了生命繁衍,每種生物都在生生不息的堅持自然法則,地球終將不朽。
2017年《荒野間諜》播出第一季的時候,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BBC第一次如此完整的揭露了那些堪稱神作的動物紀錄片是如何拍出來的。
我當時看的時候,簡直是被逗的一直笑不停,紀錄片的攝製組的腦洞簡直太大了,什麼樣的奇形怪狀的攝像機都能做出來。不過那些動物們,也不是省油的燈,有些還特別聰明,很快就識破了這玩意不是同類!
所以今年1月份,《荒野間諜2》剛出來的時候,我就跑去看了一下,發現這些攝像機果真是升級了不少。不過動物們被蒙在鼓裡、不知道自己被偷拍的蠢萌樣子,簡直是讓我笑出豬叫!
一定要點開看這個視頻,
捲毛黑猩猩簡直做的太逼真了!
如果說,《獵捕》和《生命》讓我們看到的是生存的不易和殘酷,那麼這個片子簡直就是BBC紀錄片的中二擔當,能一直讓你忍俊不禁甚至哈哈大笑,相信孩子們也會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間諜」記錄片。沒準看了這部紀錄片,他們自己的腦洞也會開的更大,有一天他們也會做一個這樣的攝像機。
不管BBC也好,美國國家地理也好,或者Netflix也好,都出了非常多的優質紀錄片,我們今天這篇推文裡的紀錄片基本都是非常新的,最老的一個也是2009年播出的,最新的甚至都是今年剛剛播出的。
在我之前的文章裡面,也給大家出過列表:喜歡BBC紀錄片的你,一定不想錯過這篇。
有哪些你覺得不錯但我還沒有寫進來自然、動物類紀錄片,也歡迎留言給大家,讓孩子們多一個選擇。
後面我會接著寫宇宙、科技、歷史和藝術類的紀錄片推薦,也歡迎大家多多推薦哦~
我和好夥伴共同創辦的公司「英臻教育」是我們興趣的延伸,目標是挖掘最優質的英國教育資源,提供給需要它的人。如果你想了解英國教育,有來英國留學、遊學、商務考察等方面的需求,可以發私信給我。有細心的小夥伴已經發現,微信推送現在不再按照發布時間排序了,為了不錯過推送,除了把公號「星標」,除了星標,每次看完文章之後順手給我點個在看、多多給我留言、經常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都能讓你及時收到每周的文章哦,這樣才不會錯過我們的每一次相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