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的合肥文化:聆聽成語故事 品味廬州經典

2021-01-17 安徽網

○南淝河源頭紅石橋

○「旗鼓相當」的旗山(右)和鼓山(左)

○洗耳池公園裡的巢父牽牛與許由洗耳雕塑

○鼓山寺

○旗山

○「亞父」範增

合肥古稱廬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千百年來誕生出了數之不盡的合肥故事。比如古老的神話傳說、民間典故,還有精彩的人物傳記、歷史戰役等,其中衍生出的大量成語故事,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脈氣象,彰顯出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魅力。你知道這些熟悉的成語涉及哪些歷史人物嗎?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和合肥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華成語中的合肥文化。

神話傳說造就獨特廬州成語文化

合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數千年來衍生出了大量美麗動人的神話和傳說,而一些膾炙人口的中華成語就與合肥豐富的傳說和民間故事有關,造就了獨特的廬州成語文化。

成語「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語出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來。

成語「班門弄斧」指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魯班是春秋時期我國有名的巧匠,尊稱公輸子。他聰明靈巧,有很多發明創造,是我國木匠、泥瓦匠的「祖師」,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內行人的代稱。當時還有一個工匠,名字叫石,人們叫他匠石,是楚國京城郢都那個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據說和魯班分不出高低。莊子在《徐無鬼》裡說匠石有個好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這個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塗一層白灰,匠石手中拿著斧子,「刷」的一下子,就用斧子將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給掃掉了,鼻子尖連皮都蹭不到。可見他的本領之大。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詩序》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意思是說,拿著斧子敢在魯班和郢都的匠石門前耍弄,那就有點兒「強顏」了,也就是不知醜了。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古往今來,這個著名成語曾被很多文人墨客所引用,宋代歐陽修《與梅聖俞書》中就直接引用了「班門弄斧」這個成語:「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明朝有個文人叫梅之渙。有一回,他到采石磯(現在安徽當塗)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墓地去遊覽,只見四周的牆壁上,塗塗抹抹全是遊人寫的詩,這些詩都很拙劣。他也提起筆來寫了一首:「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也作: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詩人,而這些來來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詩人面前炫耀自己, 豈不就像在魯班的門前耍弄斧頭一樣可笑嗎!「魯班門前弄大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到了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李汝珍的《鏡花緣》中對於「班門弄斧」也都作了引用。

就是這位「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公輸子、讓人不敢「班門弄斧」的木匠祖師爺魯班卻在合肥市廬陽區大楊鎮和肥西縣山南鎮都留下了神奇而美好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大楊鎮,魯班為溝通兩岸交通,在此興建一座橋梁,橋修好後,城隍爺推車經過此橋,問魯班:「此橋多高?」魯班順口答道:「在橋上初一丟塊磚,十五才回聲。」於是當地百姓就叫此橋為「高橋」。另外,從橋上向下看,有時候看到廬州府在水中的倒影,因此又叫「照州橋」。有一次,張果老騎著毛驢來到橋頭,正猶豫間,看到魯班便問道:「此橋能過嗎?」答道:「能過。」於是張果老駕著毛驢就向橋上走去,走到中間,只見橋身慢慢下沉,魯班急忙將手中瓦刀向橋墩的石縫扔去,瓦刀插進石縫,一半露在外邊,用手搖之則晃動,就是拔不出來。至今,高橋附近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照州橋什麼人修?什麼欄杆捨不得丟?什麼人騎驢橋頭站?什麼人推車軋條溝?」「照州橋魯班修,玉石欄杆捨不得丟,張果老騎驢橋頭站,城隍爺推車軋條溝。」

高橋為單孔大跨度石拱橋,過去為壽(縣)合(肥)大道的必經之地。相傳原橋已沒。清朝時,壽縣的孫家鼐狀元修狀元府,為運材料重修高橋。

據傳魯班在2400多年前還為現今的肥西縣山南鎮建造了一座廟宇——浮頂山寶筏寺。浮頂山寶筏寺,舊稱「浮頂山大廟」、「山南大廟」。傳說由魯班所建,後經三國曹丕重修,歷史悠久,聞名省內外。曾被毀,後由香客集資重建,規模宏大。每逢香會、廟會之際,更是人頭攢動、絡繹不絕。故又有「皖北名山」之譽。

據傳浮頂山是龍地,大廟即龍口。一天,明臣劉伯溫到此,為保住真龍明太祖朱元璋,就在山南館這塊龍地上掘井於龍七寸,井底用石磨壓住泉眼,這條龍就被制服了。此井位於山南老街大井巷口,深達十餘丈,水清,味鹹,清涼不涸,可供山南整個街道居民飲用有餘。因井在巷口,便得名為大井巷。現井已損壞,遺蹟尚存。

浮頂山大廟這座古老而雄偉的建築群,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歷來受到人們瞻仰和朝拜。

還有「龍鳳呈祥」這個成語,據傳來源於巢湖的一個民間故事。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因直諫,而觸怒父王,被廢為庶人。後來為了逃避迫害,他就逃至南巢,居住在紫微山的一個崖洞裡。善良的南巢老百姓同情他,給他糧食和衣物,還經常上山與他作伴。但是,南巢年年乾旱,歲歲歉收,人們常常餓肚子。王子喬想報答他們,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王子喬以前喜愛吹笙,常作鳳凰鳴。於是,他就到湖邊撿了一塊美麗的巢湖玉,把它打磨成了一把笙。笙做好後,他就跑到紫微山的山頂,面向浩淼的巢湖,吹響了他的玉笙。

他萬萬沒有料到,這巢湖玉做成的笙,聲音清脆悅耳,嘹亮入雲,猶如鳳凰高鳴!笙聲一經響起,頓時,紫微山上百花齊放,百鳥高歌,萬獸歡騰。

這玉笙之聲,直透雲霄,飛達天庭。天上的鳳凰聽到了凡間的鳳凰之聲,立即展翅來到紫微山的雲頭,和著笙聲大作飛鳴。雙鳳齊鳴,玉皇也聽到了,問:「哪裡來的鳳鳴?」有仙說:「巢湖之濱。」玉皇對小白龍說:「巢湖是你的管轄範疇,你去看看,那裡有什麼喜事?」

小白龍馬上騰雲而去,它在巢湖岸邊的雲頭上,果然看到了鳳凰的倩影。人們不知道,龍和鳳都是世上的靈瑞之物,它們不落無寶之地,只要它們一落,那裡馬上就會變成聚寶盆。這條小白龍一直想回饋巢湖人民,今天它一見鳳凰又歌又舞,就立即上去和鳳凰一同歡舞,龍吟鳳鳴。原來這小白龍和這隻彩鳳,竟然是一對情侶。就在龍鳳共舞的時候,巢湖大地突然大放光芒,寶藏悄悄從地下往這裡聚集,黑色的泥土迅速變成了黃金!

老百姓看到了天上的龍鳳歡歌同舞,齊聲歡呼:「龍鳳呈祥!龍鳳呈祥!」

小白龍一邊飛舞,一邊對鳳凰說:「巢湖真是人間天堂啊!我們在天上一點自由也沒有,不如留在這裡,享受一下人間歡樂吧!」於是,它們雙雙落地,小白龍立地就化成了一道長長的龍山,鳳凰立地就化成一座美麗的鳳凰山。千裡之外的洛陽牡丹仙子知道了,也立即飛到巢湖東岸的銀屏山懸崖上,年年穀雨開花吐豔!從此,巢湖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王子喬看到他的報答已經實現,高興地駕鶴吹笙西去!

「淝水之戰」成語與合肥淵源深厚

中國歷史上有個著名的戰役,那就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最經典的戰例——淝水之戰。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由淝水之戰衍生出的成語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風聲鶴唳」和「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且這些成語都與合肥有著很深的淵源。

「風聲鶴唳」意思是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的樣子。典出《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淝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萬涉水進擊,秦兵大敗。「〔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淝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近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八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不讓晉軍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抓壯丁」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盔棄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逃脫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叫聲,都以為晉軍追來了,於是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淝水之戰發生地就在合肥市肥西縣以北與壽縣相連的淝河上。「合肥」名稱之由來,說法有二,均與淝水之戰之淝水有關。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云:夏水暴漲,施(今南淝河)合於肥(今東淝河),故曰合肥。這是一種說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裡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裡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裡,出壽春入淮河。《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2009年,通過專家多次實地考察和多方論證,最終確定南淝河真正源頭位於肥西縣高劉鎮(現為合肥經開區高劉街道)崗北村何老家西北側附近的紅石橋,並立有「南淝河源頭」碑。這座石橋並不起眼,卻是古代合肥與壽縣通道的必經之橋。

成語「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指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成語典出《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提起「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這則成語,人們都很清楚,這裡的八公山在壽縣,但卻不知道合肥的巢湖也有一個八公山,巢湖的八公山在柘皋鎮。這兩個八公山,南北呼應,歷史上一樣赫赫有名。

《中華成語大詞典》云:八公山,在安徽壽縣北,位於淝水以北、淮水以南。相傳漢淮南王劉安曾同八公(門客蘇非、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八人)登此山,故得名。

安徽境內有兩個八公山,一在壽縣,一在巢湖,均都與漢代淮南王劉安有關。劉安是西漢皇族,主持撰寫過一部《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晉書·苻堅載記》裡,記的是淝水之戰。此戰發生在肥西縣以北的東記河上。它鄰近壽縣。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同源而異歸:向西北流者,經200裡,出壽縣而入淮河;向東南流者,注入巢湖。東晉時,謝玄敗苻堅於淝水,也就是此成語的出處。

從上可知,壽縣的八公山和居巢的八公山,雖相隔幾百裡,但因水源相連,是有內在必然聯繫的。況且當時的居巢隸屬於淮南國,淮南王劉安既然能在壽縣的八公山與八公登臨,足跡也肯定會到過居巢的八公山了。

公元六世紀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云:八公山,在柘皋鄉。山上有淮南王安廟。《方輿勝覽》云:相傳八公初欲見王,皆鬚眉皓齒。門者曰:子休矣,王方好仙,子無駐衰之術,何以見為。八公皆化為童子,白日升天,在此處也。清代《一統志》云:八公山上有淮南王廟。我國最早且較有系統的敘述神仙事跡的著作,記載了從赤松子(神農時雨師)至玄俗(西漢成帝時仙人)七十一位仙家的姓名、身世和事跡的《列仙傳》云:淮南王好神仙秘法鴻寶之道,忽有八公,鬚眉皓齒,詣門請見。閽人曰:吾王好長生,先生無駐衰術,未敢聞。八公鹹變成童,白日上升,遺藥在器,雞犬舐之,皆得上升。從上述史料中可知,淮南王劉安企求成仙之道,先後曾在壽州和居巢的山中,尋覓異人,並在柘皋鎮境內一座山中,與八公(八老人)邂逅,得道升天。因此,明萬曆年間的《巢縣誌》曾列居巢八景,其中有「八公林壑」。直到清康熙年間,再修《巢縣誌》,其志曰:「舊傳在柘皋,因人跡罕到,鮮有知其處者。其雲有淮南王廟。」學博陳力萃詩曰:「淮南帝子好神仙,群叟相過發皓然。頃刻化成童子去,凡塵雞犬總升天」。王介甫詩曰:「淮南但有八公名,鴻寶燒金竟不成。身與神仙守都廁,何能雞犬得長生」。

正是由於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到了清康熙十二年(1673),再修《巢縣誌》時,在列「居巢十景」時,曾有一個按語,說:「居巢八景,本明隆慶邑侯柳公志所訂。及萬曆,邑侯馬公修志,止存其四……易以八公林壑……今八公林壑蹤跡更杳……」,本著「千古名勝,且原載郡志,何容抹去,仍在標之」的原則,在「附舊景二」中,附帶介紹了「八公林壑」,並說此舊景已是「姑存其名,以俟再考」。

巢湖的八公山,依舊巍然屹立,「山空來遠聲,雲淨如新沐」,但淮南王劉安曾在此遇八老人升仙的傳說,而留下的「八公林壑」,卻「因人跡罕到,鮮有知其處者」,實在令人遺憾。而今,開發旅遊資源,好讓「居人幾忘情,遊客獨留目」,重整「八公林壑」,時不我待。

成語典故遺址成為歷史文化名片

雖然巢湖的「八公林壑」鮮為人知,但合肥還有很多和成語典故有關的歷史遺址卻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其寶貴的文化資源得以大力開發,被市民所津津樂道。如「洗耳恭聽」的洗耳池遺址、「旗鼓相當」的旗山和鼓山以及「欲速則不達」的孔子曬書墩遺址。

成語「洗耳恭聽」指做好準備用心地聆聽別人說的話。也是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自古以來很多著作中都引用過這則成語,如元·關漢卿《單刀會》:「請君侯試說一遍,下官洗耳恭聽。」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九回:笪玄洞見他來時,早已一手拿著煙燈坐焉洗耳恭聽,聽說有事商量,便正顏厲色地問他:「有什麼事情?」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如此甚妙,我們洗耳恭聽。

「洗耳」語出《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當時堯欲以九州長官相封,許由惡聞其聲,跑到潁水邊洗耳,洗耳恭聽,意即出此。洗耳成為行為品德高尚的代表。

據《巢縣誌》記載,古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邊有一牽牛巷。相傳5000多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看到好友許由正在洗耳,問其何故,許由說堯欲讓位於他,他堅辭不就,堯還以為其謙虛,又叫他當「九州長」,自己還是不願,聽了這話弄髒了耳朵,所以要洗耳。巢父聽後當即批評許由「浮遊於世,貪求聖名」,許由自慚不已,說他正好已經洗淨了耳朵,恭敬聽從巢父忠告。巢父怕弄髒了牛嘴,就牽到上遊去飲水。後人為頌揚這兩位賢哲的美德,遂將巢父牽牛經過的街巷叫「牽牛巷」,許由洗耳的方池叫「洗耳池」,「洗耳恭聽」成語由此而成。巢父和許由被列為古代七十二隱賢,成為歷代士大夫典範。

明萬曆丁丑之年,巢縣知縣陳經言,用甃石在許由洗耳遺址處,建方池,並寫下《洗耳池記》,還刻石立碑。後人為頌揚許由辭堯禪讓情操和聞過則喜的美德,遂將此池名為「洗耳芳池」。

「洗耳芳池」自古便是巢湖勝跡,躋身於古巢十景之列。據康熙《巢縣誌》所繪十景形勝圖,「洗耳芳池」名列其中。如今,洗耳池位於巢湖市區中心地帶,東距臥牛山公園約500米,是座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內涵,以旅遊和休閒為主要功能的水景公園。2008年,洗耳池公園獲「安徽省人居環境範例獎」。近年來,巢湖市為進一步挖掘洗耳池歷史文化資源,實施了洗耳池公園文化提升工程,新增巢父牽牛與許由洗耳雕塑,以及碑廊等文化設施,使洗耳池的品位更雅,景觀更引人入勝。

成語「旗鼓相當」,比喻勢均力敵或雙方力量不相上下。成語典出《後漢書·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另有一說:巢湖東郊有兩座山,一是鼓山,二是旗山,兩山高度相當,巢湖人有俗語稱「旗鼓相當」。

旗山是楚漢相爭時大謀士範增的故裡,遂得名「亞父山」。據唐《括地誌》記載:亞父山 「在廬州巢縣東北五裡,昔範增居此山之陽,後佐項羽」。現代史學家郭沫若,有《詠巢湖》詩云:「當年亞父出居巢」。今巢湖市亞父街道旗鼓村尚有兩口年久失考的 「亞父井」遺蹟,山腰修有範增墓,山頂建有亞父亭。

鼓山、旗山,習慣上統稱為亞父山,兩座山海拔不高,都在200多米,山名都是因形狀而得名。鼓山和旗山位居「鼓響(鼓山)、旗搖(旗山)、鳳點頭(鳳凰山)」巢湖三大名山之列,鼓山因俯覽形似一面巨大古戰鼓而得其名,與對面形似「古龍牙旗」的旗山遙呼相望。

成語「欲速則不達」典出《論語·子路》云:「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性急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巢湖。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孔夫子攜子路一行周遊列國。這天由柘皋往巢城,途中問路神童項囊幾時可達。項囊答道:「若慢行,很快就到;若性急,今日不可至也。」夫子頓覺豈有此理,遂令急行趕路。不料,車夫急駛一座獨木橋時,顛翻了滿載帛簡的獨輪車。待命打撈晾曬完畢,早已夕陽西下了。醒悟中,夫子命子路記下「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並決定打道回府,北行歸魯。今柘皋鎮東行兩千米處的小朱村西側有個面積約200平方米、3米多高的土墩,相傳是孔子的曬書墩遺址。據康熙《巢縣誌》載,孔子回車衖( xiàng)遺址,位於萬家山路口。

合肥晚報

相關焦點

  • 跟著成語遊合肥第七期、第八期:探尋「周郎顧曲」 「刮目相看」的...
    尋訪合肥多地,體味成語魅力!近日,由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合肥晚報承辦的全新視頻欄目 " 跟著成語遊合肥 " 正式推出。本期 " 跟著成語遊合肥 " 遊到了周瑜故裡廬江縣,找尋成語 " 周郎顧曲 " 背後的故事,在古與今的 " 對望 " 中體味城市讓人 " 刮目相看 " 的發展與變化。
  • 成語故事:爾虞我詐,理解成語,了解我國傳統文化
    成語故事:爾虞我詐,理解成語,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文|歷史趣味學說成語是我國一種極具傳統的文化,大多成語背後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了解成語裡蘊含的故事也是在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前兩天小編給大家已經講了一些成語故事了,今天小編依舊和大家來講講成語運蘊含的故事。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廬州古韻邂逅網紅傳奇——洗耳恭聽的故事 火樹銀花的盛景
    合肥,古稱廬州、廬陽,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境內名勝古蹟眾多,穿越千年仍流淌著濃濃的古風古韻。如今,合肥正在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高地、國內具有領先優勢的數字經濟高地、內陸開放新高地、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底蘊豐富、人文薈萃,有著諸多優美獨特的文化景致。
  • 《婷婷講成語故事》在京首發 把中國成語「演給孩子聽」
    在婷婷姐姐的新書《婷婷講成語故事》中,都能找到答案。1月9日是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日。當天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湖南展區,由嶽麓書社與婷婷姐姐聯合舉辦的《婷婷講成語故事》新書發布會暨「詩詞成語童萌」活動異常火爆,熱情的小讀者和家長擠滿現場,有的從河北、天津專程趕來參加活動。
  • 歪歪兔童書館:《把成語用起來: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除了人們所熟知的經典故事,也適當選擇了一些讀者相對陌生但富有趣味或意義深遠的故事,還有一些字面意思直觀生動、表現力強的成語,以增加讀者的成語儲備,拓展讀者的知識面。其次是成語故事原汁原味,知識版塊多,便於學習和掌握成語。
  • 經典成語故事 | 魚目混珠
    大頭爸爸講故事北大教授每天給百萬孩子講好聽的睡前故事《魚目混珠》
  • 成語故事千鈞一髮
    成語解釋成語千鈞一髮拼音qiān jūn
  • 成語故事伯樂相馬
    成語解釋成語伯樂相馬拼音bó lè xiàng
  • 成語變形記,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密中華成語的「成長」日記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錘鍊和積累下來的語言精華,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
  • 第七屆河北省特博會開幕 成語小鎮「成語+」概念引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一直向世界傳遞文化理念、文化觀和文化自信,成語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其蘊藏著中華民族「精氣神」,體現著中華民族多種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它理應在「文化強國」、「文化自信」等新時代背景下得到承繼與弘揚。
  • 會說話的成語才給力,酷我音樂最新上線百家講壇《中華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錘鍊和積累下來的語言精華,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
  • 感受中原厚重文化 戚建莊新作《成語河南》即將開篇
    從實際出發,我們現在沿用的成語,基本上出自我國歷史上諸子百家創造的原典文化,如: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墨翟的《墨子》,還有《鬼谷子》《列子》《莊子》,等等。本書所說的諸子百家不僅如此,還包括漢朝的賈誼、張仲景、許慎和唐朝的韓愈等諸方面的文化大家。他們的經典名句是成語中的精華,我們應當傳承。本書所選諸子百家,基本上是河南人,所以,他們的文化創造當然是河南的驕傲。
  • 文化之旅:成語故事說邯鄲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國家歷史名城,又被稱為「成語之城」。據考證,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就有1500多條,因而邯鄲的歷史氣息與文化底蘊都非常深厚。圍魏救趙的故事向人們展現了古代軍事家卓越的智慧與謀略,也給邯鄲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氣息。完璧歸趙戰國時代,趙王無意得到一塊美玉,名為「和氏壁」,秦王聽說後,也想得到它,於是派使者到趙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取和氏璧。
  • 成語故事 | 朝三暮四
    每晚陪孩子聽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典故
  • 成語小鎮專訪 文化產業 時光恰好
    來源:鳳凰網商業成語展示中華優秀文化,諺語串聯世界城市,魅力語言詮釋世界文化。2019年,首屆世界諺語文化節將在成語小鎮拉開序幕。2018年是成語小鎮·世界諺語文化節緊而有序的籌備期。全國知名文化專家、全國成語賽區團隊以及全國選拔的成語大賽優秀青少年選手及其家長們,齊聚一堂進行首屆世界諺語文化節青少年成語諺語大賽的研討與分享。成語小鎮品牌總監李薇女士在本次活動後接受媒體記者專訪。李薇女士表示:成語小鎮是緊扣國家一帶一路、 京津冀一體化、文化興國戰略的新型文化產業小鎮。成語小鎮·世界諺語文化節是成語小鎮向全球文化愛好者展現中華成語文化魅力和產業發展前景的精彩盛事。
  • 會說話的成語才給力,酷我音樂最新上線百家講壇《中華成語》_綜藝...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錘鍊和積累下來的語言精華,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
  • 掛辦公室的四字成語,還是這些最為經典!
    掛辦公室的四字成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成語是中國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成的固定短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價值取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素有「漢語言活化石」之稱,精煉的文字裡蘊藏著老祖宗的智慧和精神,短短幾個字,就隱含著一段歷史,一個寓言,或是哲學思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適合掛辦公室的四字成語,一起來看一下。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據統計,《中國成語大辭典》共收釋古今漢語成語18000餘條,而源於齊國齊地的成語有千條之多,源於齊都臨淄的就有百條以上。淄博市臨淄區成語典故數量多、意義深,多側面、全方位地展現了齊文化的內涵,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獲批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成語故事鬧新春,長樂幼兒園童謠傳唱迎新
    為期三日的「我愛母語」童謠傳唱迎新活動,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成語故事、好玩的傳統遊戲中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古韻與精彩,為長樂幼兒園第五屆遊戲節閉幕式落下完美的帷幕,共度一場極具老底子風味的傳統新年。成語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