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曲家馬克斯·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MAX BRUCH -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 26)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豐富、浪漫抒情,深受人們的喜愛,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在音樂愛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協奏曲"裡它佔有一席,與孟德爾頌的《e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屬一類,優美而浪漫,旋律性強,容易使音樂愛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這兩首協奏曲經常被編輯在一起。布魯赫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與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不僅在浪漫風格上近似,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聯繫。這兩部協奏曲的第二樂章,也就是柔板樂章都寫得異常恬美溫柔,可以把人引入一種半催眠狀態,心理學家把這兩個柔板樂章與其它一些音樂的慢樂章編在一起,用於心理臨床實驗,一個作用是製造一種心理環境,進行語言記憶訓練,另一個作用是克服失眠。此外,布魯赫由於寫過一首大提琴與樂隊的《希伯萊禱歌》,在納粹德國時期被認為是親猶太者,作品遭到禁演,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此時也被禁演,理由是孟德爾頌有猶太血統。
(珍妮·楊森)
如今,如果不是談到《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和一部熱情洋溢的《蘇格蘭幻想曲》,便很少再提起布魯赫的名字了,但是在十九世紀歐洲浪漫派音樂家裡,布魯赫是一位很顯赫的人物。他生於1838年,卒於1920年,大部分的創作和演出活動都集中在十九世紀後半葉。他是以一位音樂神童的身份登上樂壇的。自幼學音樂,十一歲已寫出一部四重奏,十四歲寫第一部交響曲,十九歲時寫下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部分草稿。布魯赫在世時已獲得世界性聲譽,創作甚豐,作品涉及各種體裁。他寫有三部交響曲、三部歌劇、三十多部合唱和清唱劇、三部小提琴協奏曲和許多室內樂,現在經常演奏的只有兩部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幻想曲》和《希伯萊禱歌》了。布魯赫生前聲樂作品在德國流傳甚廣,合唱團體都愛排練演出他的作品,而在他身後,卻是以器樂作品流傳於世。他的器樂作品旋律優美流暢,富於激情又含蓄內在,不事張揚,其中尤以獨奏樂器的高超技巧而贏得人們的普遍讚賞。
布魯赫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於1866年舉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樂譜出版時,布魯赫把它題獻給小提琴的一代宗師約阿紀姆, 由於約阿紀姆的演出推廣,這首協奏曲很快就被許多演奏家接受,並列為自己的保留曲目。從那時起到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這部協奏曲從來沒有衰微過。小提琴名師奧爾在他的一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著作裡專門論述過布魯赫的這首協奏曲。
傾聽《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會給人留下許多難忘的東西,樂曲的第一樂章由微弱滾奏的定音鼓引入,獨奏小提琴一開始就進入大開大合的華彩樂段,跌宕起伏的樂句光彩四射,但是定音鼓沉穩鎮定地一步步走來,暗示著某種不安,這裡定音鼓彳亍不肯離去的聲音令人印象尤深,它使洋溢著優美旋律的第一樂章罩上一層隱含的憂鬱,感情就更豐富了。第二樂章的柔板富於歌唱性,恬美的旋律使人們常把它和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慢樂章相提並論,當做柔板樂章的典範。但是在這個樂章裡能聽到的並不是一味的溫柔甜美,柔情中也從遠方傳來號召性主題,進入熱情的高潮。第三樂章充滿了光輝與激情,小提琴使用了大量的雙音技巧,這部協奏曲的演奏難度都集中在這個樂章。在這個精神飽滿的樂章裡,小提琴和樂隊都有熱情的發揮,帶給人內心的動。但是這個樂章裡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妙點,就是小提琴和弦樂器組交替出現的走句,它在熱烈激情中平靜地一帶而過,確有驀然回首燈火闌珊的妙處。善於捕捉瞬間之美而不事鋪張,給人出乎意料的美感,正是一個藝術家難以企及的境界。
施洛莫·敏茨演奏(阿巴多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布魯赫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算不上是標領風氣的經典巨著,但它優美浪漫的藝術風格深得人們喜愛。在英國一本權威的音樂雜誌上,開列出二十部最受歡迎的小提琴音樂,評選的標準是唱片版本的多寡,布魯赫的協奏曲以45種版本位居第十,足見其在音樂愛好者中的流行程度。不過英國的雜誌編輯在統計時肯定忽略掉一個重要的版本,這就是中國唱片社在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一張唱片,說它重要,是因為演奏者是世界聞名的小提琴大師大衛·奧依斯特拉赫。那是40年前中國樂壇上的一件盛事,蘇聯小提琴家,大名鼎鼎的大衛·奧依斯特拉赫,攜一把斯特拉底瓦裡到中國訪問演出,在民族宮劇場的演出拉了布魯赫的第一協奏曲,沒有樂隊,鋼琴伴奏。當時中國唱片社做了現場錄音,後來出了唱片,33轉密紋片,淺藍色盤心,在唱片的開頭部分還可以聽到劇場雜音。由於這張唱片的發行,許多中國音樂愛好者對這首協奏曲耳熟能詳。直到那次演出過去了許多年,北京的音樂愛好者中還在流傳著奧依斯特拉赫訪華時的種種軼聞。
《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在當時被認為有一定的演奏難度,但是現代小提琴教學手段已經解決了技巧問題,在小提琴協奏曲裡屬於技術較為平易的一首。現在這首協奏曲也被列入業餘演奏者的曲目,在中央音樂學院校外水平考試中列入第九級,每年都有一批十幾歲的孩子在練習這首曲子,他們的父母家人和鄰居們也就在一個音符一個音符、一個樂句一個樂句掰開揉碎地在聽布魯赫的協奏曲了。
布魯赫的音樂風格是浪漫派的,在音樂手法上與德國古典傳統一脈相承,他在世時才名遠播,音樂活動範圍很大,獲得過許多種榮譽和名銜。但是由於他不是音樂上的開拓者,所以一般的音樂史裡寫不進他的名字。不過他的《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卻是不朽的,它給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帶來無盡的浪漫之美。
(Nicola Benedetti)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沙漢姆/鄭明勳)(建議在WiFi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