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東西電影研究組根據公開新聞資料和過往研究梳理,轉載請後臺聯繫。
關鍵詞:TMP|Blumhouse Productions |驚悚|恐怖
今天的話題是恐怖片。
此前我們推過幾次恐怖片的話題,我們關注過數家美國專注恐怖片製作的公司,並從題材、成片、公司的角度對美國恐怖片市場做了簡單的分析。我們也直接表明過對恐怖題材的前景持長期看好態度(相關連結:《寂靜之地》小成本票房奇蹟背後:恐怖片的大市場才剛剛開始)。
再度重拾這一話題,主要是因為一個新近的事件:在剛過去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Tang Media Partners (TMP)和Blumhouse Productions 舉辦了籤約儀式,聯合宣布共同製作並投資華語驚悚片。
如果看過我們此前恐怖片分析的人會知道,在我們所關注的恐怖題材公司中,有一家最為典型,也是我們較為推崇的,就是Blumhouse Productions。
Blumhouse Productions以「微成本、高概念」著稱,代表作中《逃出絕命鎮》與《分裂》製作成本低於 1500 萬美元,均在全球票房取得超過 5 億美元的成績。
考慮到我們在此前亦關注過Tang Media Partners-- Tang Media Partners在美國和中國市場的確兼具長袖善舞的能力,所以我們覺得Blumhouse Productions的選擇還是正確的。
當你在看完下文的一些更為具體的信息和觀點後,我們一方面是想再次強調,恐怖題材是不錯的方向,但另一方面,更是覺得,對中國電影其實不要那麼喪。
像Blumhouse Productions這樣的公司參與中國市場的機會,先拋開後續內容需要過的審查等其他非主觀因素,至少說明在參與度上,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而言,是具備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潛力以及吸引力的(當然,可能前提是要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所以,對中國電影的喪,可能更多是對圈錢大片的喪,至少在細分題材上,目前來看可以積極一些。
下文正文,歡迎留言批評。
❶
事件:TMP和Blumhouse Productions聯手
當天TMP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唐偉和Blumhouse Production創始人Jason Blum均列席了籤約儀式,並對雙方的合作發表了評論,另外,南派三叔和導演楊磊也在現場。
TMP和Blumhouse Productions在籤約儀式上透露,雙方已確定首部合拍驚悚片American Nightmare(暫譯名《美國噩夢》)。影片將在中國和美國兩地共同製作,主要取景在洛杉磯,後續在中國發行。
TMP顯然和Blumhouse Productions溝通已久,因為根據官方消息,該片的劇本已在製作當中,計劃在明年下半年上映,此外兩者還有多個項目正在積極合作開發。
在談及雙方合作時,TMP說,這次的合作,雙方還是希望要講好中國本土題材華語驚悚故事。
左為Jason Blum 右為CEO唐偉
❷
TMP:全球製片模式
用外資團隊,來製作中國本土的故事,從TMP的背景和此前的布局來看,這類「引進來,走出去」的事,是必然的路徑,也是TMP成立的核心目標之一。
創立於2015 年的TMP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成為一家新一代的全球製片廠,涵蓋的領域包括電影、電視和數字媒體優質內容的開發、融資、製作與發行。
TMP在洛杉磯和上海設立了雙總部, TMP想一方面通過好萊塢製作、發行資源的整合,在片源的獲取、海外發行上獲得優先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引入好萊塢電影工業化模式,反向支撐中國內容開發製作。
在TMP發展規劃裡,上述目標實際上被分為兩步執行。
首要進行的,是對好萊塢產業資源的整合,從片源和發行上首先形成批片業務優勢。為此,TMP先後收購了在發行和製作方面頗具實力的北美公司IM Global及其旗下的開路影業(Open Road Films), 並將兩者合一,成立了同時具備全球發行能力和影視製作能力的Global Road Entertainment,並 交由前獅門影業聯合主席羅伯·弗蘭曼掌管。
而在逐步確立內容「走出去,引進來」的通道價值後,TMP開始將重心逐步傾斜到內容製作層面。
《廁所英雄》
2018年4月,TMP在香港公布了三大發展計劃,宣布進一步深入中國業務,將原創影視內容開發製作能力、全球內容輸出發行網絡提升至新的階段。
三大計劃包括聯手騰訊和光大控股成立聯合投資體,每年引進10到20部進口片;聯合企鵝影視、歆霖影業共同投資、製作網文作者「夢入神機」作品《點道為止》的電視劇(連結);與印度媒體集團Reliance Entertainment成立合資公司,共同製作、雙向引入本土作品,比如近期的《廁所英雄》。
可以看到,TMP正在加速。
❸
Blumhouse:製作能力全面輸出
回到Blumhouse,Blumhouse成立以來,口碑和票房也是一直都兼顧得相當出色,2014年《爆裂鼓手》獲得了3項奧斯卡獎、《逃出絕命鎮》獲得了 4 項奧斯卡提名,此外其作品清單匯總還有《人類清除計劃》、《潛伏》、《險惡》、《鬼影實錄》系列等為作品在全球總票房累計已超過 17 億美元。
不過,Blumhouse似乎也到了公司業務擴展的關鍵節點,這幾年,Blumhouse也在試圖拓展影片外其他內容格式的市場機會,嘗試在獨立製作的基礎上,對外輸出自身的流程和能力。
去年,Blumhouse接受了ITV投資,推出了自家獨立電視工作室,並以電視作為較為保險的途徑,試水與其驚悚懸疑特質相匹配的多元類型題材。
目前Blumhouse Television已上線了HBO的犯罪迷你劇《利器》(Sharp Object),以及Showtime 圍繞福克斯首席新聞官Roger Ailes的人物傳記迷你劇,今後還將推出關於槍枝暴力、爭議士兵搜救的紀錄片節目; 已公布的未來電影項目計劃中,也顯現出了其影片題材的延伸,Blumhouse將推出根據經典老片改編的《月光心慌慌》、根據遊戲改編的《玩具熊的五夜後宮》,並將在2021年推出自家首部動畫電影《幽靈傑克》。
此外,Blumhouse與奧斯卡影片《為奴十二載》的編劇聯手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美國之路》(The American Way)也在開發當中;而原有熱門影片系列化方面Blumhouse依舊沒有放鬆,《潛伏》、《人類清除計劃》、《解除好友》均在續集推出進行時。
❹
現狀:國內恐怖驚悚題材的發展
由於電影分級制在國內的缺失,此前Blumhouse數部在海外享有盛名的恐怖類佳作《逃出絕命鎮》、《分裂》、《靈動:鬼影實錄》系列均未能在國內實現院線發行。
但即便如此,也有許多驚悚類概念電影開始在國內收穫細分觀眾群的青睞,例如近期上映的《寂靜之地》,上映33天已收割2.2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此前Blumhouse的《忌日快樂》票房也斬獲 6126萬元, 2016年STX 娛樂的驚悚電影《靈偶契約》中國內地票房達1686萬元。
相比之下,國產驚悚電影,近年一直難有突破。2014年7月,由吳鎮宇、林心如等主演的驚悚片《京城81號》,曾在暑期檔以4.12億票房創下華語驚悚片最高紀錄。儘管口碑兩極分化尚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該片可算做國內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3D驚悚片。
該片背後的主控方即是靠驚悚片起家的恆業影業。2007年至今,恆業先後發行了《古宅迷魂》、《危情24小時》、《牛津殺手》、《午夜計程車》、《B區32號》、《紫宅》 、《床下有人》 等二三十部國內外驚悚/恐怖電影,官方曾表示,幾乎每部都賺錢。
《京城81號》之後,市場再沒有出現過現象級國產驚悚電影。上半年,原本備受期待將於4月4日清明檔上映的「國產恐怖驚豔之作」《中邪》最終因為臨時撤檔,無緣大熒幕,但西方敘事技巧與本土傳統民俗的結合,使得《中邪》打破了以往國產恐怖片的固有模式,顛覆了觀眾以往對國產恐怖片的認知,也引發了市場層面對恐怖片題材的關注。
從背後操盤來看,這部拍攝於2015年的《中邪》,原來只有7萬元的超低成本。2016年7月,《中邪》入圍第十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影片獎,首映後一舉斬獲「最佳藝術探索獎」,被業內視為「華語恐怖片新希望」;FIRST影展之後,《中邪》即被騰訊影業迅速買下了電影版權。此後,業內傳說,該片的製作成本已提升至2000萬,溢價了400倍。
❺
觀點:本土驚悚片的潛力
在國內做驚悚片,雖然容易賺錢,但也有瓶頸,一是電影審查制度的制約,國產恐怖片創作可發揮的餘地非常小。另外,過去的恐怖/驚悚片大多粗製濫造,題材高度雷同,這樣也導致知名的演員不願意參演,觀眾就失去了對國產驚悚片的期待值。
再加上,日漸崛起的網絡大電影中,恐怖題材則熱衷於拍攝招靈遊戲題材,筆仙、碟仙等民間故事已被多次拍攝。過多相似的題材類型,觀眾不免感覺有些千篇一律。
不過,當天出席籤約儀式的南派三叔和導演楊磊就認為恐怖片仍然有突破空間和受眾基礎,並且在表現語境上有更多和社會話題結合的可能。
南派三叔
「曾經《故事會》主要的類型就是驚悚懸疑、月銷量達到800萬,說明驚悚懸疑題材有巨大的群眾基礎的,而中國在驚悚懸疑類上有巨大的民俗文化儲備內容,中國發展該類型電影事業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劣勢在於再審查制度下,故事類型和表現方式和其他國家不同;優勢在於正因審查制度的不同,當中國創造人才和電影人找到適合在中表現驚悚懸疑故事的方式的時候 我們不太會遇到競爭對手。
驚悚在許多中國受眾年輕時代成為了最想體驗的內容之一,幻想成為偵探、探險家、太空人都帶有濃重的驚悚懸疑色彩,所以驚悚懸疑幾乎在中國是百分之百地覆蓋,每個人都想感受這樣的故事,在這之中作者和電影人融入自己的特點。」
導演楊磊
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看恐怖驚悚類的影片,但Blumhouse的影片我基本上都會看。
Blumhouse很擅長結合恐怖片的外衣詮釋其它內容,在找一些話題,如《逃出絕命鎮》涉及了種族問題,《爆裂鼓手》探討了兩代人的關係,都是用一些具有話題性的內容穿上恐怖片的外衣,這是我特別喜歡Blumhouse的一點。
我也認為這是人們在驚悚嚇人的特徵外更關注 更想探討的內容,所以我們在接下來Blumhouse合作的過程中也需要思考如何用恐怖片的外衣包裝中國人期待探討的話題。
❻
未來:合拍的市場空間和監管挑戰
針對市場空間和監管問題乃至合拍帶來的挑戰,Tang Media Partners (TMP)和Blumhouse Productions則作出了回應。
TMP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唐偉
「中國內容市場整體潛力很大,驚悚細分類型也具備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在整體市場需求擴大觀眾口味多元化的趨勢下,觀眾對驚悚片質量的要求也在穩步提升,這也說明了驚悚片類型已出現供求不平衡問題。
選擇和Blumhouse合作,也是看中其在恐怖驚悚上已有的品牌效應、內容質量、完成度較好,同時Blumhouse'低成本高質量'的模型已廣泛為電影人所擁抱。TMP和Blumhouse的合作會嚴格符合監管要求,Jason Blum 也恰好擅長將恐怖藝術糅合社會現象和人性問題,他能做到借驚悚的外衣引導社會思考,這也使得我們合作影片最終的落腳點仍是符合核心價值觀的。」
圖來自H.R
Jason Blum
Jason Blum認為中國恐怖驚悚類題材的約束並不構成問題,他強調稱,對影片有很嚴格的限定條件也正是Blumhouse成功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商業方面,我們對於導演、編劇也在預算上有嚴格要求,我也很期待以創意的方式延展這些『限定』,使創作和政策吻合,實際上我認為有了這些具體的限定,反而更能激發出導演和編劇更有創意、更不同尋常的選擇,想要創造驚悚的改觀體驗還有很多方式可循,不只是限制在以『鬼怪』的層面上, 所以我很期待這樣的挑戰。"
▲
前期閱讀
(點擊連結或圖片閱讀)
風口上的「新」東方夢工廠:全球化、泛娛樂化|EW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