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臺灣,雖然現在還沒有回歸大陸的懷抱,但也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城市也是開放了自由行,所以很多人也藉此機會去到那邊進行遊玩,體驗一下當地風土人情和美食小吃。我們平時看臺灣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的主人翁會吃一些特色小吃,讓人看了之後是垂涎三尺,忍不住流下羨慕的口水,雖然現在內地有很多來自臺灣的小吃,但跟當地的味道多少會有些差別,現在就帶大家一起去體驗一下當地的特色小吃,看看到底怎麼樣吧!
一、滷肉飯
滷肉飯
去過臺灣的人都說,臺灣的滷肉飯是必吃的美食之一,特別是臺灣火車上的,更是地道美味,而且價格也便宜。滷肉飯在臺灣也被叫做魯肉飯,一般是由白米飯、五花肉、滷蛋、滷豆幹和鹹菜組成。
滷肉飯看似簡單,但是味道卻不簡單,它的滷肉色澤油亮、香味濃鬱,肉質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軟糯適口,搭配上配菜後,非常下飯,尋常人吃上兩三碗都不成問題。
二、甜不辣
甜不辣
臺灣甜不辣其實是由日本天婦羅傳到臺灣的一種小吃,經過時間的演變和改良後,逐漸變成了臺灣的一種特色小吃。
甜不辣是由魚肉打成魚漿,混合麵粉、雞蛋之後進行油炸而成,也有的是米糕、辣醬、洋蔥、白菜等混合製成,算是一種比較多樣性的小吃。它的口感外表酥脆,而裡面柔軟、彈牙,搭配上甜辣醬吃,口味豐富。
三、棺材板
棺材板
棺材板可以說是一道被名字「耽誤」的小吃,它其實是由麵包切片後,進行油炸至金黃,然後把中間切開掏空,然後填入由雞肝、雞腎、雞肉、豌豆、馬鈴薯、胡蘿蔔、地瓜粉、墨魚和蝦仁等精心調製的作料以高湯煮成再用些牛奶勾芡。
棺材板的口感是外表酥脆,而裡面則是柔順滑口,香味醇厚,因為食材豐富,口感也是相當飽滿,一口咬下去那是相當的滿足。
四、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這道小吃相信大家在國內很多地方也是可以看到和吃到,顧名思義它就是一道糯米腸包裹小香腸的小吃,因為形狀類似於美國熱狗,所以也被叫做臺式熱狗。
大腸包小腸外皮有彈性,吃起來爽口彈牙,而吃起來米香和肉香都十分濃鬱,而經過炭烤之後還帶有一股炭香味,搭配上香菜和特製醬料後,風味更佳。
五、蚵仔煎
蚵仔煎
蚵仔煎應該是臺灣連續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種小吃了,它其實是由福建傳過去的一種小吃,也叫海蠣煎,是由牡蠣、薯粉、雞蛋、蔥花、蠔油等經過煎制而成。
蚵仔煎表面金黃酥脆,而內裡軟糯可口,食材鮮香美味,可以選擇搭配魚露或者辣椒醬食用,別具一番風味。
六、割包
割包
割包也叫刈包、豬咬包,是臺灣很常見的一種早餐小吃,其原料跟饅頭類似,然後在中間夾上自己喜歡的肉類和蔬菜即可,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黑椒牛肉割包了。
割包雖然簡單,但是吃起來美味且管飽,搭配豆醬或者稀飯來吃,更是相得益彰,臺灣人就很喜歡早餐食用它,能保障一上午都是精神和肚子都是飽滿的。
上述的臺灣小吃,是不是很多在內地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呢?不過想要品嘗地道美味,還是需要去到當地體驗才行,你會不會考慮去臺灣品嘗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