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陳情令》才懂:藍曦臣最疼愛的弟弟,並非藍湛,而是金光瑤

2020-12-25 瑜子說

導語:在原著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藍家自古出情種」,除了一位不解風情的藍老先生外,藍氏雙璧也好,藍曦臣的父親也好,都是因「情」之一字,鬱郁一生。魏無羨死後16年,藍忘機面壁三年,滿身戒鞭的傷痕,從禁室被放出來後,得了一個「逢亂必出」的美名,為的也不過是尋找魏嬰的足跡,一找就是13年。

可是,無論是藍父也好,藍忘機也好,他們的執著困守,都有了回報:藍父好歹還有孩子,藍忘機好歹把魏嬰給盼了回來,可是,對於藍曦臣而言,金光瑤最後的「原諒」,是他一生都難以走出來的夢魘。

藍曦臣曾經說:他究竟想怎樣,從前我以為我很了解他,後來發現我不了解了,今夜之前我以為我重新了解了,可現在我又不了解了!

金光瑤呀,金光瑤,宛如一位心地善良的「惡童」。

這一腳,從蘭陵臺往下踹,被碾碎的是強撐的尊嚴:

金光瑤的母親是一位從良的「妓女」,也是一位才女,他就像韋小寶一樣,從小跟著母親長大,在妓院內,大多數人都追逐著聲色犬馬,大多數人都強顏歡笑,他見慣了人性最底層的惡,母親曾經被一群妓女扒光了衣服,扔到大街上,除了一位名叫思思的潑辣妓女,出手相助,所有人都冷眼旁觀,看他們笑話。

可是,那個時候,母親對金光瑤的指望不同:他註定是窮鄉僻壤裡的「貴公子」,所以,在聶懷桑最後的回憶裡,出現了一個畫面,一位女子替孩子撿起了帽子,並且告訴他說:君子正衣冠,小孩點了點頭,哪個時候起他一直以「君子」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從小,他就背負著母親的理想和愛情,母親去世後,他就踏上了尋親之旅,在金子軒的生辰,他爬上金陵臺,一身布衣看起來很窮酸,一開口便是將金光善認作「父親」,可惜,這一聲父親,沒有換來金光善半點溫情,而是被一腳從蘭陵臺上踢下去——從最高的臺階往下掉,一層一層地,連續翻了好幾個滾,活脫脫像是一隻小丑,在金子軒的生辰上,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金光瑤似乎哭了,卻沒有掉眼淚,而是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撿起地上的包袱,彎起嘴唇向金光善作揖,強撐起一身的驕傲轉身離去,從那一天起,「娼妓之子」的罵名便永遠追隨者他。

溫氏也好,聶氏也好,不過是金光瑤掌中任意擺布的棋子:

從蘭陵臺離開的金光瑤,開始下了一盤大棋:也許金光善做夢都想不到,被他嗤之以鼻的私生子金光瑤,今後在某一天,會突然以他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一手將蘭陵金氏推向至高的巔峰。

金光瑤搖身一變,成了清河聶氏的客卿,化名孟瑤,忍受著別人的奚落,給一群落魄的修士打水,被聶明玦撞見在樹下吃乾糧,不肯進山洞和別人共處。聶明玦陪他一同進去,卻撞見了那一群修士奚落金光瑤的身世,貶低他的自尊,聶明玦當即將金光瑤提拔為聶氏最得力的客卿,那一刻,孟瑤對於聶明玦是感激的,所以在他放走薛洋的時候,哪怕殺了侮辱他母親名聲的人,哪怕聶明玦要處置他,他依然走上去替聶明玦擋了一劍——算是償還了聶明玦對他的賞識。

隨後,孟瑤投靠溫氏,成為溫氏客卿,那段時間,溫氏天怒人怨,藍氏的雲深不知處被燒毀,蓮花塢成了一片廢墟,聶家受到重創,所有人決定聯合討伐溫氏,於是才有了射日之徵——所謂亂世出梟雄,孟瑤抓準了這個時機,下了一盤天大的棋,偷偷救下逃亡在外的藍曦臣,給了他攻打溫氏的地圖。

一旦幾大家族攻破溫氏,他成了臥薪嘗膽的英雄,一旦溫氏勝利,他成了溫氏剿滅幾大家族最大的功臣。無論是哪一種結局,最大的獲益者都成了金光瑤,魏無羨死而復生,利用陰虎符誅殺溫氏一族,是金光瑤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他依然靠著殺死溫家家主這一天大的功勞,成了他認祖歸宗的敲門磚。

孟瑤,正式被金光善接納,成了金光瑤。

一代梟雄金光瑤的崛起之路:

正式進入金家的金光瑤,有了正統的身份,但是在金光善的眼裡,這個私生子充其量不過是自己的「一條狗」,未來的金家,註定要交到金子軒手裡,所以,但凡是惡毒的事情,金光善都交給金光瑤做。

金光瑤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位置,求娶了秦愫,秦愫是金光瑤最器重的手下之女,從來也不曾看不起金光瑤,反而非常尊敬他、愛他,金光瑤為避免夜長夢多,提前和秦愫「圓房」,卻在婚禮前夕被秦愫的母親告知「秦愫是金光善的私生女,自己是被金光善酒後玷汙」,金光瑤說:那一瞬,就像是有一道雷,從頭頂霹下來!

比起年少所受的侮辱和苦楚,這些並不算什麼,金光瑤到底是咬碎了牙娶了秦愫,冷遇她三年,為了掩埋秘密,不惜親手殺了兒子阿松(因為阿松是痴兒),可笑的是,金光瑤和金子軒同齡,同日出生,金子軒卻在大肆慶祝自己兒子的生日,那個小金凌,是金子軒與他最愛的女人所生,普天同慶。

而與此同時,金光善已經察覺到金光瑤的危險,開始試圖架空這個兒子,可惜,金光瑤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被他一腳踹下蘭陵臺的落魄少年了,反而成了金家真正的掌權人。

為了替母報仇——金光瑤用極端不體面的方式,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同年,當他登上仙督之位時,以亂魂抄害死了屢次找他麻煩的大哥,聶明玦,這個一手提攜他的恩人,曾經真心將他視若三弟的哥哥。

殺父、殺妻、殺子、殺兄——在金光瑤的人生中,殺戮是尋常事,為了得到權力地位就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做的,可是,他偏偏,將人生僅有的溫暖和善良,給了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叫做金凌,一個叫做藍曦臣。

金凌回憶裡的金光瑤:

在金凌的印象中,小叔叔是一個極溫和的親人,從小沒爹沒媽的金凌,脾氣很差,每次和別人打架,哪怕打贏了也很不高興,自己的舅舅江澄又經常擺個臭臉,說話沒輕沒重,某一次金凌把自己藏在屋子裡,誰也不敢靠近,小叔叔走進來,金凌正好把一個東西砸出去,小叔叔故作驚訝:好兇哦,真可怕。結果第二天,就帶著一隻名貴的小狗送給她,取名叫做仙子。

當金光瑤事情敗露後,被迫出逃,挾持了金凌當人質,可是當聶明玦那一柄刀劈過來的時候,金光瑤毫不猶豫推開了他,結果自己被砍斷一隻手臂。

金凌想起這一切的時候,小叔叔已經死了!

藍曦臣呀,藍曦臣:

在金光瑤灰暗的人生裡,藍曦臣是他僅有的光!記得第一次在藍氏聽學的時候,孟瑤作為聶氏的客卿,奉上謝禮的時候,周圍的人議論紛紛,嘲笑他的身世,而這個時候,一向愛打抱不平的魏無羨閉了嘴,小主人聶懷桑袖手旁觀,藍老先生正襟危坐,唯獨藍曦臣出言維護,一向不愛管閒事,且素昧平生的藍渙藍曦臣,對一個被人人唾棄的私生子孟瑤,禮遇有加。

從那一天起,金光瑤記住了藍曦臣,於是在拜別的時候,特意向他道謝。

隨後,兩人的緣分似乎一直斬不斷:雲深不知處被燒,藍曦臣受傷,逃竄在外,孟瑤作為溫氏的客卿,卻私下收留了藍曦臣,日日照顧他,並且送上溫氏的地圖,儘管這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但是金光瑤對藍曦臣,從來都與旁人不同!

隨後,幾大家族開始了射日之徵——金光瑤、藍曦臣和聶明玦歃血為盟,義結金蘭成為了至交好友,一聲「二哥」,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那個時候,金光瑤恍惚有了一種錯覺,自己真的有了一位「親哥哥」。

後來,金光瑤設下毒計,害死了聶明玦,成了仙督:藍忘機為了魏無羨的事,觸怒仙門百家,藍老先生閉關,藍曦臣成了家主,這段時間,金光瑤拼命壓下仙門百家對藍氏的不滿,對藍曦臣鼎力支持,全力維護,幫扶著藍曦臣坐穩家主之位。

而對於藍曦臣而言,金光瑤這位三弟,比親弟弟都更親近依賴自己。

藍曦臣一向被譽為「讀機弟」:雖然和藍忘機一同被譽為藍氏雙璧,但是前者溫和,後者冷酷,藍忘機成熟到不需要依靠任何人,每次對待藍曦臣,也是冷冽多過於依賴,話也不多,後來藍忘機的世界多了魏嬰,藍曦臣和藍忘機之間的羈絆,就更加寡淡了。

藍忘機赤子心腸,藍曦臣卻多了一份「圓滑溫和」,更擅長處理廟堂之間的事情。

藍曦臣似乎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溫和謙恭,時常笑著,哪怕討厭誰也絕對不會讓人輕易看出端倪,也一眼就能瞧出來,金光瑤被世人奚落是,笑容下搖搖欲墜的尊嚴;

十六年的相交——藍曦臣是真的把金光瑤當成了親弟弟!

所以,在魏嬰揭穿金光瑤真面目的時候,他選擇不信,所以當金光瑤向他下跪,請求他寬恕憐憫時,他動搖了,他想要問清楚金光瑤坐下這一切惡事的原因,一樁樁一件件,他任由金光瑤親口辯解,直到金光瑤說出父親之死——是他用很不體面的方式殺死他,金光瑤臉色露出瘋狂的笑,藍曦臣狠狠打了金光瑤一巴掌,心痛至極地喊:阿瑤!

謙謙公子藍曦臣,這一巴掌不是因為痛恨金光瑤,而是「心疼」和「憐憫」!

金光瑤斷臂後,藍曦臣看見他痛苦模樣,哪怕知道他罪大惡極,哪怕知道他屢次欺騙他,依然想要用藥救他,只是口頭上警告他「若他再動歪心思,一定會殺了他」。

直到他被聶懷桑欺騙,本能戰勝理智,回頭刺穿金光瑤那一劍,金光瑤難以置信地看著藍曦臣:為什麼,為什麼你和大哥一樣,容不下我?

藍曦臣愕然——

可是,這一劍,早已覆水難收。

藍曦臣是金光瑤最後的光,他將藍曦臣當成唯一的親哥哥,哪怕金光瑤知道自己罪該萬死,可是這一劍,不該由藍曦臣來刺,「以正義之名,鋪就你的飛黃騰達路」。

金光瑤將藍曦臣帶到棺木邊緣,強行啟動陣法:二哥,你陪我一塊死吧!那個時候,藍曦臣本來有能力掙脫他,卻最終垂下了手,決定陪金光瑤赴死。

藍曦臣從來不虧欠金光瑤什麼——可是即便如此,藍曦臣依然決定陪金光瑤赴死,可是在最後一刻,金光瑤強行推開藍曦臣,放他離開。

在最後一刻:金光瑤不是恨二哥,僅僅是想要帶他離開,因為他害怕失去唯一的親人,可是當藍曦臣決定陪他赴死那一刻,他又突然收手了,這是人性極複雜的一面。

金光瑤可以天下人動手,卻唯獨對藍曦臣狠不下心——可從那一刻開始,藍曦臣也就廢了。

在此後的十幾年裡,藍曦臣閉關,每次匯報夜獵的情況,也屢屢出錯,將藍老先生氣了個半死——在魏無羨時候,藍忘機也閉關了一段時間,都是藍曦臣相勸,現在反過來了。藍忘機尚且「逢亂必出」,到處尋找魏無羨,可惜金光瑤被封死在棺木之中,永世不得超生!

若金光瑤不死——藍曦臣哪怕背叛天下,也會拼命護著他:

在《陳情令》中,有一處伏筆:藍曦臣的母親,曾經犯下大錯,與仙門百家為敵,藍曦臣的父親深愛她,於是背叛天下人救了她,卻將她和幾個孩子囚禁起來,也將自己囚禁起來,在藍氏一脈的骨血裡,都烙印著「深情」二字。

藍忘機曾經說:我想帶一人,回雲深不知處,藏起來!

對於藍曦臣而言:金光瑤就是他的生死劫,哪怕金光瑤真的罪無可恕,可從他掌摑金光瑤,心痛至極的喊那聲「阿瑤」開始,他註定會走上父親的老路,哪怕與天下人為敵,他也一定會保住金光瑤。

有些人很好——真的很好,所以金光瑤不想毀了他,他希望藍曦臣活成一道光,就像兩人剛見面時那樣,所以他在生命最後一刻,選擇推開藍曦臣,可是,從那一刻開始,藍曦臣這一輩子都活在愧疚中,一如金光瑤「永世不得超生」一樣,永不解脫。

有些人——流放了自己的靈魂,永不寬恕!

相關焦點

  • 《陳情令》藍曦臣和藍湛紅臉,魏無羨是原因,金光瑤成功脫罪
    可惜,金光瑤沒有珍惜,就算是這次成功脫罪,結果還是傷了澤蕪君的心。由王一博、肖戰、朱贊錦、孟子義等主演的《陳情令》,讓我們看透了世間冷暖的同時,也對兄弟之情有了不一樣的理解。特別是藍曦臣和藍湛之間,魏無羨和江澄之間,甚至是藍湛和魏無羨之間,以及藍曦臣和金光瑤之間,總有那麼一段情,讓你難忘。
  • 重溫《陳情令》才懂:最愛金光瑤之人,並非藍大,而是莫玄羽!
    導語:看過《陳情令》的人都知道,金光瑤與藍曦臣親如兄弟,金光瑤會殺任何人卻絕不會傷害藍大,而藍大對金光瑤也是如親弟弟般對待,金光瑤還好有藍大愛惜,才不至於太過孤獨,可其實還有一個人愛著金光瑤,那個人由愛生恨,最終成為了殺死金光瑤一個重要契機,那個人便是莫玄羽。
  • 重溫《陳情令》才懂:藍曦臣是金光瑤唯一的「良心」,卻還是髒了
    金光瑤,是《陳情令》最大的反派!在魏無羨未曾歸來的16年內,金光瑤和藍曦臣相處得很好,偏偏,聶懷桑出手,將魏無羨復活了,他要替大哥報仇,金光瑤沒想到,當初那個一問三不知的「廢物」,竟然不動聲色布置了一場大局。甚至,因為聶懷桑的一句話,本來想要放過自己的二哥藍曦臣,突然出手,直接刺穿了自己的胸口,一招錯,滿盤皆輸。
  • 重溫《陳情令》才懂:金光瑤死了,藍曦臣後半輩子也算「廢了」
    重溫《陳情令》發現,在裡面最令人揪心的感情,根本不是魏無羨和藍忘機,好得這兩人結局不錯,始終站在同一個立場中,最終相濡以沫,羨煞多少人?
  • 《陳情令》金光瑤的死罪有應得,藍曦臣卻為何無法接受?
    電視劇版的《陳情令》雖然沒有原著《魔道祖師》那麼多讓人激動的情感宣洩,但是導演也是盡最大努力去還原劇中的名場面了,所以《陳情令》一播出就受到了觀眾強烈的喜愛和關注,就算如今《陳情令》依舊結束一段時間了,熱度卻依舊非常高,讓人回想起來津津有味。藍湛和魏嬰的超越兄弟間的感情讓人感動,但是藍曦臣和金光瑤之間的情感也讓人動容。
  • 陳情令:弟弟大了,留不住了,藍曦臣有點小失落,可藍湛很開心
    肖戰、王一博等人主演的《陳情令》,有很多可看的點,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挖掘他們背後的故事。在《陳情令》裡,藍忘機有一個「全天下最好的哥哥」藍曦臣,是出了名的「讀弟機」。仙門百家盛傳,澤蕪君是唯一一個能讀懂含光君的人。有人說他們兄弟倆心靈感應,也有人說藍大藍曦臣有「讀心術」。
  • 陳情令:若金光瑤不死,藍曦臣哪怕背叛天下人,也會拼命護住他
    金光瑤似乎哭了,卻沒有掉眼淚,而是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撿起地上的包袱,彎起嘴唇向金光善作揖,強撐起一身的驕傲轉身離去,從那一天起,「娼妓之子」的罵名便永遠追隨者他。金光瑤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位置,求娶了秦愫,秦愫是金光瑤最器重的手下之女,從來也不曾看不起金光瑤,反而非常尊敬他、愛他,金光瑤為避免夜長夢多,提前和秦愫「圓房」,卻在婚禮前夕被秦愫的母親告知「秦愫是金光善的私生女,自己是被金光善酒後玷汙」,金光瑤說:那一瞬,就像是有一道雷,從頭頂霹下來!
  • 陳情令:藍湛醉酒,拉著藍曦臣去找江澄,得知真相的魏嬰哭笑不得
    在《陳情令》裡,所有的故事幾乎可以用姑蘇家的那點事來說。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和姑蘇藍氏有關係,先是藍二公子藍忘機和夷陵老祖魏無羨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後來是瑤妹金光瑤和藍大公子藍曦臣的故事。如果藍曦臣和藍忘機倆兄弟把事情處理好了,那幾乎就沒旁人什麼事情了。
  • 藍曦臣,金光瑤負了天下人,卻唯獨沒有負你
    和藍二公子一樣,我們認識的澤蕪君,一直都是那個清煦溫雅,為人和善的款款少年,和藍湛一直都是姑蘇藍氏的門面擔當。雖比魏無羨和藍忘機他們要年長几歲,但藍曦臣也似那群少年般通透。多少次?他都默默地站在藍湛的後面,守護者他的這位弟弟,在靜室,在姑蘇,亦或是在江湖。
  • 《陳情令》:被「釘死」在棺內的金光瑤,是藍曦臣一生的愧疚!
    相信《陳情令》這部劇大家都不陌生,在暑假電視劇檔大熱,霸屏於各大平臺。主角結局雖有遺憾但好在是完美結局。而今天我們不討論主角,來聊聊劇中另一人物藍曦臣和金光瑤之間的故事。劇中的金光瑤是反派人物之一,結局自然也不是好結局,但是他的結局卻牽絆著另一個人的心,那就是劇中藍忘機的哥哥藍曦臣。並且金光瑤的死也成為了他一生的愧疚!藍曦臣與藍忘機一樣出身於姑蘇藍氏,被世人稱為澤蕪君,在仙門百家中很有名望。同時還與赤峰尊聶明玦、斂芳尊金光瑤三人結拜為兄弟。三人中,大哥聶明玦對金光瑤是有很大偏見的,尤其是金光瑤的一些做法,聶明玦很看不慣。
  • 《陳情令》藍湛為何砍斷金光瑤的手臂?因為這3個人,他非砍不可
    藍湛跟金凌幾乎沒什麼交集,一般情況下,他也不會為了金凌做出什麼超乎尋常的舉動,除非是為了怕魏嬰傷心,這是他出手相助的理由。最重要的是,當時情況很緊急,金光瑤正肋著金凌的脖子,藍湛救人心切,所以趁著霸下砍下來的時候,他手起刀落,金光瑤的手臂就被砍斷了。
  • ​陳情令:金光瑤真不知蘇涉是藍氏叛徒嗎?藍曦臣在他眼裡算什麼?
    金光瑤對藍曦臣的感情到底是怎麼樣的?估計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的。一個利慾薰心的人,就算是真的感激一個人,也不可能對他百分之百的真心。 不可否認,金光瑤對藍曦臣的另眼相看感激涕零,從此他們結下善緣。可是單純的一方,好像只有藍曦臣而已,金光瑤處處留心眼,時時精算計,他有沒有真的把藍曦臣當成知己呢?
  • 《陳情令》番外:金光瑤永世不得超生,藍曦臣至死不肯原諒自己
    導語:《陳情令》中魏無羨和藍忘機他們超越兄弟之間的感情讓人感動,而另一對兄弟,非常的虐心,他們便是金光瑤和藍曦臣。金光瑤與藍曦臣結為異性兄弟之時,他們便彼此交心,藍曦臣更是金光瑤心中的白月光,在所有人都嘲笑他是娼妓之子的時候,只有藍曦臣對他沒有異樣的眼光,待他如知己,如親弟弟。
  • 陳情令:活久見,金光瑤也會向聶明玦吐槽藍曦臣,藍大不要面子啊
    雖然後來的金光瑤和聶明玦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是他們曾經也有還不錯的時候。沒錯,三尊也有和諧的時候呢。比如你們能想像嗎?金光瑤也會向聶明玦吐槽藍曦臣呢,是不是不敢相信啊。哈哈,真的是活久見,只是我們澤蕪君不要面子的啊。話說這金光瑤和藍曦臣的關係是真的很好,當年藍曦臣逃難,還是阿瑤收留了他呢。
  • 陳情令:藍曦臣說青蘅君不見妻子,藍湛如何出生?或可以這麼解釋
    這本是藍曦臣評價金光瑤的話,可這句話放在他自己身上更加合適。他從未因為自己是家主而忘記對叔父的尊重,即便不苟同對方的刻板,卻也從未有過忤逆之舉。我們不難想像,獨自在外的他遭遇溫氏追殺,生死存留之際,依舊沒有忘記保護藍氏典籍,所幸金光瑤救了他。在經歷重大災難之後,很多人落下心理創傷,很多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藍曦臣未必沒有心中恐懼,只是他深知責任重大,從未考慮自身安危,而是遊說百家,組織射日之徵。
  • 《陳情令》「敵愾同讎」的金光瑤,僅對兩個人心存善念
    金光瑤把善良給了藍曦臣,把溫柔留給了金凌雖然,不能說金光瑤是因為金子軒和江厭離的死,心生愧疚,才對金凌好,而從小無依無靠被人排擠,也絕不認輸的金凌,絕對能夠讓他想到兒時的自己。《陳情令》劇照金光瑤其實並非十惡不赦,他既有善心,也有野心。人都是有兩面性的,非黑即白,只是看哪個佔的比重更大一些。
  • 《陳情令》藍曦臣比藍湛更有能力,卻為何沒當仙督?
    《陳情令》仙督在眾仙門世家中相當於武林盟主的存在,之前仙督仙督金光瑤,八面玲瓏的金光瑤壞事做絕,表面上卻看起來非常無辜,讓人怎麼都無法相信金光瑤竟能做出來那麼讓人深惡痛絕的事情,連帶著也讓人厭惡了《陳情令》在金光瑤被藍曦臣誅殺後,仙督一職自然空了出來,雖然眾仙門世家裡無數人都想要當仙督,可是經歷了金光瑤之事後,仙督一職自然要選一個德才兼備,武功高強能讓眾人心服口服的仙門弟子來擔任才可以
  • 陳情令:薛洋的糖化了,金光瑤的冠歪了,江澄的魏無羨跟藍湛走了
    所以《陳情令》能拍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原著粉們屁顛屁顛表示勉強能接受,那些沒有拍出來的畫面我們自己腦補。今天細扒這部毀三官沒人倫的劇裡,那幾組讓人感動的好基友——板磚亂飛中,你胡說什麼!!誰說陳情令三官不正,誰說陳情令在搞基?那是高山流水畢生知己,那是純正的社會主義兄弟情,你懂伐?
  • 陳情令:同是惡友,金光瑤薛洋都遇見了白月光,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蘇小妹/文)說到《陳情令》,裡面不僅有愛情、親情,其實還有友情。在友情當中,最另類的一對好朋友,大概就是薛洋和金光瑤了。可是金光瑤比薛洋更懂得珍惜,所以他比他幸運得多。金光瑤是實實在在得到了藍曦臣發自內心的在乎和寵愛,而曉星塵對薛洋的好,都是洋洋靠欺騙得來的。
  • 《陳情令》之塵落篇6:金光瑤挾持金凌,猶作困獸之鬥
    在《陳情令》觀音廟中,金光瑤對金子軒身亡之謎的一番坦白到是痛快,藍曦臣的心徹底冷了,原來十幾年前的悲劇真的都是拜金光瑤所賜,他無法把心繫天下,果敢圓融的金光瑤和不擇手段,卑劣陰險的金光瑤聯繫到一起。金光瑤說藍曦臣「你天真也要有個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