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曲順 通訊員 楊安 鄭健 範忠爽 韓月陽 楊帆 青島報導
「我喜歡這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校園。」剛踏進石大的新能源學院新生苗金洋就表示自己愛上了這所即將生活四年的校園。經過幾日的日夜兼程,數千名學子來到石大。9月10-1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迎來了47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2020級本科新生。
20200910 2020級新生興高採烈地進入校園,在背景幕布下合影留念 楊安攝影
20200910學校為新生安排擺渡車輛幫助其前往迎新點 楊安攝影
根據防疫要求,學校在南北門設立體溫檢測點,在新生獨自入校後,安排擺渡車輛送至分散安排的迎新服務點,並增加了志願者人數,協助新生順利報到。學校不斷創新迎新模式,值班老師和學生志願者在迎新現場、宿舍、餐廳與新生互動交流,開通手機直播,通過網絡想學生及家長介紹學校情況,助力新生們找到大學正確的打開方式。
20200910根據防疫要求,新生入校經過紅外體溫檢測 楊安攝影
20200910根據防疫要求,新生刷身份證進入校園 楊安攝影
繼承爺爺衣缽 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搞土木的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把祖國建設成為中國人心中最美的樣子,不能辜負大家的希望。」談起自己的土木情結,王楨堯表示,在他的印象中,爺爺告訴自己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因為爺爺從來沒有見過火車,火車近站時,汽笛一叫,爺爺被嚇了一大跳,回頭便開始研究起了鐵道,學習起了土木工程專業。」王楨堯的爺爺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中考入天津大學,開始從事土木工程事業,大學畢業後即將一腔熱血投入到建設河南省第一監獄等土木行業中。
從60年代到00年代,30年的為國奉獻,不變的是對祖國土木建設的一腔熱血。王楨堯的爺爺一輩子研究土木的建設,直至去世,離別時留下的三等功勳章引導了王楨堯夢想前進的方向。
在高中期間,王楨堯一直對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並積極參加各種物理與數學競賽。如今,王楨堯想在石大圓夢:「每個人都有青春,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芳華,我很慶幸我能夠懷揣夢想走進石油大學,並與這樣一群優秀的人共同學習進步。」
20200906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新生報到觀看rps小車 高笑言拍攝
新生年僅15歲 德智體協調發展
來自安徽的新生楊豪以606分的成績考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資源勘查專業,成為全校年齡最小的本科生。就這樣,一位年齡最小的準大學生即將進入大學的舞臺。
楊豪其實沒有什麼光鮮亮麗的外表,從小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一個很普通的農村。之所以年齡這麼小就考入大學,不是因為跳級,而是早上了幾年學。聽親戚朋友說可以不上幼兒園,楊豪就直接進入二年級讀書。面對與其他同學的年齡差距,楊豪在學習上並沒有太大困難。由於學習成績還可以,楊豪並沒有參加什麼補習班,他說:「能把學校老師教的學會就已經有很大的收穫了。」
在楊豪學習的過程中,他的父母沒有像虎爸狼媽那樣,但只要是父母對楊豪提出的要求,他都能做到並做好。雖然年齡較小,但楊豪的獨立自主能力較強,做到了德智體的協調發展。
20200910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理學院新生在迎新點辦理報到手續 楊安攝影
未入校先戰「疫」 石大學子勇擔當
家住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的趙佳豪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一名2020級新生。在疫情期間,雖然身處高風險地區,但他依舊挺身而出,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他在負責的志願工作中,幫助居民買菜,繳納水電費,倒垃圾,測量體溫,便利了小區居民的生活。
談到為什麼會選擇志願服務時,趙佳豪驕傲地說道:「每天看社區的志願者那麼辛勤地為我們服務,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覺得作為一名即將步入大學的學子,有責任和義務為社區出一份力」。趙佳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送給了自己一個開學禮物——擔當,也彰顯了在大災大難面前,石大學子的勇氣與責任。
在石大錄取的數百名新疆籍學子當中,還有許多新生或多或少地參與了當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們主動請纓,成為家鄉疫情防控大軍的「戰鬥員」、「宣傳員」、「保障員」。生於非典,成長與新冠,在他們身上,閃耀著在疫情之中青春的「蝶變」,他們有著執著的信念,奮不顧身投入到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去,在抗擊疫情中逆行、奉獻、蛻變、成長。
20200910志願者與新同學熱情交流劉詩諾攝影
有緣千裡來相會 她們在石大再續同窗情
「什麼,你也考上了石油大學?」來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的努爾夏什·革命在發現自己的高中同桌也考入到了石油大學後,發出了一聲驚呼。「我覺得,我們倆上輩子肯定是冤家,所以這輩子才會這麼有緣,高中大學都在一個學校」。提到自己的同桌,努爾夏什激動地說道。
來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的阿麗旦·先木西丁就是努爾夏什口中的那個「冤家」,兩人都來自新疆,是內地新疆高中班的學生,畢業於天津市第五中學。在高中時期,兩人就因為有許多共同點而成為了朋友,在班級裡也是同桌。在學習中,她們互幫互助,相互督促對方學習,一起勉勵對方為著理想的生活而奮鬥,考上好大學。在生活中,兩人經常調侃對方,也會在對方想家時互相安慰,就這樣,兩人度過了難忘的高中生活。
雖然在高考結束後倆人也商量過志願填報的相關情況,但實際的志願填報確是全憑自己的意願完成的。在錄取結果出來後,努爾夏什驚奇的發現,自己的老相識和自己上了同一所大學,讓她又驚又喜。「這就是緣分吧」,努爾夏什感慨道。現在,兩人相約在大學好好學習,力爭取得優異成績。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新疆,相約去克拉瑪依工作,為自己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開闢 「綠色通道」 讓溫情滿校園
為了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報到,安心入學,學校多措並舉,開闢了「綠色通道」,對困難學生先辦理入學手續,然後根據核實後情況分別予以資助,確保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同時,通過提前摸排掌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存在的實際困難,制定了相應的幫扶措施。及時為學生辦理貸款手續,確保助學貸款「應貸盡貸」;為因疫情、汛情、突發變故等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臨時困難補助,為特困新生發放愛心禮包等;創新資助政策宣傳方式,錄製微課視頻,確保資助政策人人知曉。
「學校已經建立起以各類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及服兵役學生國家教育資助、學生保險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體系,即「獎、助、貸、勤、補、減、免、償、險」九位一體資助體系。在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保障性資助的同時,加強資助育人和發展性資助,促進學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助力教育脫貧攻堅貢獻資助力量。」學生資助中心負責人張萬春介紹道。
20200910海空學院特別設計了有海輪服務臺歡迎新生 楊安攝影
易班智慧迎新 助力新生開啟大學新徵程
學校繼續推進落實易班智慧迎新,通過迎新系統實現迎新管理服務和新生教育工作前置。
新生在開學前通過迎新系統進行預報到,填寫報到時間、陪同人數、來校方式等信息,提前查詢自己的班級、學號、宿舍號等,掌握校園情況,結交新朋友,實現「未入校,先入班」。學校也通過預報到大數據,提前掌握學生報到情況,了解學生報到高峰期,做到精準迎新。
報到期間,新生通過現場掃描迎新二維碼,就可完成一站式報到。並通過可視化大數據,實時掌握新生報到情況。數據共享,身份透明,告別了以前手工記錄的繁瑣,易班大數據用它的快、準、全,成為迎新人員的得力助手,也極大地方便了新生同學。
據悉,截至9月10日18時,已完成報到3051人,報到率62%,其中本科生2890人,出國留學培訓生161人。
除了大數據智慧迎新,提供的便捷服務,易班還前置入學教育,在暑假期間組織輔導員錄製新生入學教育系列微課,通過優課平臺開展校史校情、安全、資助、心理調適、生涯規劃等教育,助力新生開啟大學新徵程。
20200910學校易班發展中心用大數據直觀展示新生報到 楊安攝影
20201910計算機學院精心準備了智慧機器人協助新生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學號、班級、宿舍等信息 楊安攝影
20200910新能源學院為新生定製了專屬可樂,祝福新生學業有成 楊安攝影
記者了解到,學校有關單位遵循「以生為本,熱情周到,簡明手續,書香氛圍」的原則,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確保迎新工作圓滿完成。各學院也採用富有創意的迎新舉措歡迎新生:
石油工程學院為新生精心準備了《定人生井位,為中國加油——學院優秀校友訪談錄》和油品實物,為新生家長建立了方便聯繫的qq群;機電工程學院為新生製作了籤名牆,留下他們入校後第一份筆跡;新能源學院為新生定製了專屬可樂,祝福新生學業有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部分先到的新生自告奮勇參與志願者隊伍,幫助後來者,傳遞青春力量;海空學院把迎新服務展臺精心裝扮成海輪模樣,讓新生直觀了解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推出智慧機器人,新生只要報姓名即可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專業班級宿舍等信息;理學院通過手機抖音軟體進行直播,為新生家長直播報到過程;外 國 語 學院為新生特製了朋友圈,給新生拍下精彩瞬間……
儲建學院新生報到紀念照 孔冉攝
經管學院新生與易班熊合影 楊晨攝
「雖然因為疫情原因沒能進入校園,但是通過手機直播能看到學校的各項迎新服務工作細緻且周到,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接待很熱情,報到流程講解很清楚,學院信息也介紹得很詳細,希望孩子可以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努力學習,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理學院化學專業鄭婉彤的媽媽讚賞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