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兩場狂歡是開啟了偶像選秀的新紀元,不管是ninepercent還是火箭少女都憑藉各自的綜藝獲得了無數的人氣,從路人華麗轉變為頂級流量的事情,在這兩檔節目中真實的發生了。幾位出道的偶像也都攜帶著龐大的粉絲熱度和流量開啟了自己的娛樂圈事業,可以說這個起點的高度就已經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了。
熱度之高,就連火箭少女的成團圖標都被人連續討論了多天,而如今兩年過去了,國內的選秀綜藝是進行了一代又一代,但是很明顯能感覺到,熱度都難以跟當年這兩個「元老級」團體相抗衡。最近《創造營2020》播出,在節目中自然也提及了自己的「前輩」火箭少女。
不過這一提及卻引發了不少人的嘲諷,在節目中黃子韜表示:「兩年前成團的火箭少女101,代表了中國女團的最高水準」,這個最高水準成為了讓不少人驚訝的詞語。如果說熱度最高的女團,或許很多人都會選擇火箭少女,但是水準最高,恐怕很多人對此都不太滿意吧。
國內女團確實不多,這兩年雖然冒出不少,但大多都寂寂無名,但是觀眾卻也不希望最高水準是被火箭少女所代表的。原因無他,火箭少女的業務能力在這兩年不斷地被人詬病,跳舞能力之差顯得絲毫不像一個整體,幾次舞蹈現場也是頻頻翻車。
最尷尬的是有人根據視頻觀察列出了火箭少女在跳《卡路裡》時的出錯次數,基本每個成員都有不少的出錯,這樣一來一個團體動作也很難表現的整齊劃一。正是這樣的頻頻被質疑業務能力的女團,如何能被稱為是業內的最高水準呢?甚至說幾年之前的SHE似乎都要比她們更稱得上是第一女團。
而且這些年火箭少女也並沒有太多的代表作,兩年時間裡唯一被觀眾記住的還是那首《西虹市首富》的插曲《卡路裡》,不過《卡路裡》也被不少人批評是毫無營養的口水歌,對比女團該有的唱跳,火箭少女的發展方向似乎往演員上的更多一些。不管是楊超越、孟美岐還是吳宣儀,如今都拍了不少的電影電視劇,似乎女團出道後拍戲才是正經工作。
不過不管是自賣自誇還是真的有此水準,火箭少女確實是如今獨一無二的國內女團,這些年的女團在熱度方面也無人能出其右。而由於火箭少女算是限定團,兩年時間一滿,也要如ninepercent一般解散,但解散往往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於那些實力強勁的隊員來說,解散無疑可以讓自己的資源更加集中,但對於實力較弱的隊員來說,解散卻可能意味著要丟失不少的資源。
近日有人在網上做了一個統計,統計了自2020年開始,火箭少女名下的活躍資源個數,可以看出孟美岐、楊超越、吳宣儀和楊芸晴都有各自的代言,但是除了這四個人之外,其餘的隊員在2020年都還沒有任何代言進帳。要知道流量偶像的代言,也是衡量一個偶像商業價值高低的標杆,甚至是證明偶像實力的標誌。
小八找出了當時剛出道幾個月的一個代言表格,可以看到當時十一個人最少的也有兩個代言,而全員代言更是有16個之多。這樣一看如今在代言方面,火箭少女可謂是下滑得比較嚴重,這也讓不少人質疑火箭少女的能量究竟還剩下多少?
之前小八就曾分析過,雖然火箭少女出道後每個人都擁有龐大的熱度和粉絲群體,但是不完善的市場其實承載不了十一個人同時處於一線,所以大概率在出道之後肯定會有人慢慢掉隊甚至趨於平凡。而這些年的選秀綜藝也證明,出道即過氣並不是說說而已,就算火箭少女號稱是最高水準的女團。
從如今來看,發展最好的依舊是當年的前三名和後來有不錯的表現的楊芸晴,至於其他的隊員如今的資源和事業都難以跟這四人相比,而對於拍戲的資源來說,楊芸晴也無法與前三個相提並論。可以說市場有時候就是如此的殘酷,優勝劣汰的情況下,火箭少女的幾位隊員似乎也面臨著解散就要過氣的危險。
如果團還存在的話,不少隊員在外還可以打著火箭少女的名頭,而且作為一個團體不少公共演出和代言也都是可以一起沾光的,但是如果解散,這些資源無疑都要靠自身和其背後的團隊去爭取,沒有了火箭少女這個名頭,相信很多資源的獲取要比之前難上很多。
如今《創造營2020》似乎也發現了火箭少女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在人數上是做了比較大的削減,畢竟如今的市場確實是不夠人數這麼多的女團發揮,人數多也意味著每個人分到的鏡頭就少,個人打出名頭的可能性就不高,跟其他團體的比拼也會弱很多。而如今作為偶像養成類的先行者,火箭少女兩年期滿即將解散,但是又有多少人已經做好了脫團的準備,可以真正的「脫離」團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