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壇經歷了許冠傑,羅文,顧家輝等人之後進入了流行樂輝煌階段,同時興起的還有80年代的夾band潮,一大群搖滾青年湧現。排除為了參加比賽而各種臨時組建的樂隊,Beyond在留下姓名的樂隊中可以說得上是最早成立的(1983)。而到了90年代,這些band有的解散了(小島,藍戰士,浮世繪。)有的暫時分開了(達明,太極)。只有Beyond,在主唱去世後還一直堅持到世紀末,才宣布暫時分開。Beyond也是其中商業化最成功,最火的樂隊。
2003年與2005年的重組只為告別,為了完成世界巡迴的夢想。而2008年的重組只為了黃家駒。
我不說樂隊,我尊重所有香港80年代的樂隊,因為黃家駒生前不只一次為達明,太極抱過不平,因為他們樂隊之間關係很好,堅持原創。
而當時港樂壇,當大部分流行歌手在唱情歌,在翻唱日本泰國歌時,Beyond在批判社會,人生,家國,理想和大愛。他們在出日語專輯,讓日本人氣最高的綜藝上出現了粵語的OP(the wall),日本人至今聽到前奏都忍不住說一句「童年回憶」。他們在努力逆流而上。
Beyond是唯一一支出過原創日語專輯的香港搖滾樂隊。
劉卓輝說過,香港後來玩吉他的人,有九成是追隨家駒。
Beyond的歌到今天還是一直有人唱,在大場合一直被唱。
Beyond是一支不被當時香港主流樂壇承認的樂隊,我只說香港,因為他們在日本樂壇的圈子內還算是被承認也開始跟一流水平的人交流和合作編曲。
Beyond大概是一支被嚴重低估的樂隊。因為太多人只聽過海光真大喜,只認識黃家駒。
《大廈》《腦部侵蝕》《再見理想》《亞拉伯跳舞女郎》《永遠等待》《SOUND》《驚喜》《不見不散》又有多少人聽過?僅僅是《繼續革命》和《樂與怒》這兩張又有多少人完整聽過?
Beyond是一支從沒有得到過公正評價的樂隊,無論是早年b鬥士的「世界四大」「亞洲鼓王」,還是近幾年b黑的「二三流樂隊」「生前不紅死後火」「專輯銷量差」,都是沒有真正去了解過Beyond和黃家駒的。
當然了,Beyond從一開始也不在意有沒有被理解,當他們選擇去日本,回歸搖滾開始就說過,不在意有粉絲因此而離開。
黃家駒在樂壇十年,唯一在堅持做的事就是原創,還去提高樂迷音樂素養。
Beyond的存在,就是告訴你,人貴在有赤子之心。
多少次,懷著冷眼與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