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井柏然、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當時成為了眾多電影中的一匹黑馬。人們常說,一個人能聽懂一首歌,說明他內心留下過許多的傷疤,其實,當一個人看懂一個電影時,往往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而《後來的我們》之所以被眾多人追捧,恰是因為整個電影的主題像極了我們每個人的青春。
井柏然飾演的見清和周冬雨飾演的小曉,兩個本是處於兩條平行線上的陌生人,只因為在火車上偶遇,只因為去往同一個城市,只因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於是兩個人的軌跡有了交叉點。剛剛擁有愛情的兩個年輕人,和眾多情侶一樣,享受著美好,憧憬著未來,深愛著彼此。
影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描寫,恰是這個細節,讓劇情更為真實。見清和小曉因為撿到一個被丟棄的二手沙發而高興了許久,倆人似乎並不覺得生活苦,相反,他們覺得生活很甜,在他們心中,只要肯努力,只要一起打拼,大沙發大房子遲早都會有的。這個細節,描述了許多情侶剛在一起的狀態,不畏生活,哪怕共苦也是甜的。
但是愛情終究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的,久而久之,小曉終於明白愛情裡除了美好之外,還有心酸與無奈。昔日裡那些美好的幻想,終究是會被物質衝垮的。她眼裡的見清,已經不再是她認識的見清,那個曾經懷揣夢想、對生活充滿動力的男孩,如今似乎正在向現實低頭,生活中變得頹廢,朋友面前變得虛偽,愛情裡也少了耐心。
或許,是愛情在教會她們成長,兩個人人可以輕易擁有愛情,但是卻很難守護這份愛情。每個人,都需要從幼稚走向成熟。小曉的離開,宣告了這段戀情的結束,兩條相交線重新歸於平行,沒有了交集。
但是命運有時候就是很奇妙,十年後,兩個人在飛機上再次相遇,然而,見清已經有了家庭,哪怕彼此內心都依然給對方留有位置,但他和小曉也終究不會再有未來。就如小曉在車裡哭著說:你錯過我了。
的確,青春是美好的,讓我們遇到了深愛的人,但青春又是遺憾的,讓我們錯過了自己深愛的那個人,正如小曉和見清,經歷了戀愛,分手,錯過和重逢。或許,當時的我們並不是最好的我們,而後來的我們,卻是最好的我們,只是最好的我們,便不再擁有彼此,錯過了,就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