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驚奇隊長》北美上映3天,狂攬1.53億美元,成為北美周末票房榜王者;國內上映僅四天,票房就已突破6億大關。
毫無疑問,這部「漫威電影宇宙」的第21部影片,由迪士尼發行、漫威影業出品的《驚奇隊長》市場表現極為亮眼,也成為女性擔綱主角的影片中全球首周末票房最高的一部。
然而,雖然《驚奇隊長》的票房很強勢,但卻被網友吐槽為「漫威系列最爛」,「漫威十年來第一部不及格的作品」,「只是《復仇者聯盟4》的超長預告片」。可以說,上映時頂著諸多光環的《驚奇隊長》似乎跌落神壇,連帶著漫威宇宙的商業模式也被質疑。
《驚奇隊長》觀感不好在哪?
說《驚奇隊長》口碑不好,其實是建立在與其它漫威宇宙電影的對比上的。畢竟相對《美國隊長3》、《鋼鐵俠》等優秀的超級英雄大片,《驚奇隊長》的表現只能說十分平庸。
首先,文戲太過簡單。《驚奇隊長》這部電影總體看下來有種復仇者聯盟來了個超厲害的女英雄,但她到底怎麼厲害,個性和超能力到底有哪些,在電影中似乎都不重要的,更像是為了《復仇者聯盟4》而將這個角色給引了出來。劇中沒有拳拳到肉刺激的打鬥場面,也沒有愛情橋段,雖然標榜友情與女權,卻又不那麼到位,整體顯得有些尷尬。
其次,《驚奇隊長》中的武戲也十分平庸。作為漫威第一部女性超級英雄為主角的電影,《驚奇隊長》的武戲毫無亮點,既沒有像美國隊長、黑寡婦、冬兵、鷹眼的肉搏格鬥的驚險,也沒有鋼鐵俠、奇異博士那種科幻的設計,更沒有滅霸一個響指,全宇宙的生命消失一半的霸氣。可以說,無論是隊長的單人SOLO,還是小團隊作戰,甚至是到最後時刻的大爆發,都是那麼的普普通通。
第三,「驚奇隊長」不夠驚奇。作為第一位漫威女英雄主角的電影,「驚奇隊長」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且不說漫威這次選角是否失敗,單對主角布麗·拉爾森的整體包裝和塑造就與《神奇女俠》差了一個檔次,更不要說人物性格塑造上,太過單薄,缺乏魅力,觀眾很難在「驚奇隊長」身上發現「驚奇」所在,除了可以言說的超強的戰鬥力,驚奇隊長的表現只能是漫威套路化的人物,缺乏「驚奇」。
可以說,頭頂「漫威首部女性超級英雄電影」、「戰鬥力最強的超級英雄」、「扭轉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局面的關鍵環節」等諸多光環的《驚奇隊長》除了票房表現亮眼之外,口碑卻不如人意,也間接暴露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這一階段的弊端。
漫威電影不行了?
《驚奇隊長》票房口碑倒掛,讓不少人開始質疑漫威超級英雄電影是否進入了創作的瓶頸?
不得不承認,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如其英雄拯救世界的價值觀、科幻場景的構建、影片的敘事風格等似乎已經陷入了固定的套路與模式,看預告片幾乎都可以預判接下來的劇情。總是耍同樣的套路,觀眾遲早不買帳,這也就有了《驚奇隊長》觀感撲街的表現。
不過,面對固定的模式,漫威也在嘗試創新與改變。先是從拯救小城市上升為拯救全宇宙,從地球人、機器人到外星人,從單打獨鬥到復仇者聯盟的集體爆發,從高樓聳立的紐約大都市都空曠的非洲大草原,超級英雄的場面越來越大。其次,從2008年的第一部《鋼鐵俠》中的三套鋼鐵戰衣及約1000多個特效鏡頭,到2018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滅霸的CG形象及2680個特效鏡頭,10年來,漫威宇宙的敵人越來越強大,超級英雄越來越厲害,特效也越來越多,技術上一次次的到達巔峰。第三,從經濟實力雄厚的鋼鐵俠,到鄰家大男孩般的蜘蛛俠,再到瓦坎達國王黑豹,漫威英雄主角也在多樣化。
然而,成也模式,敗也套路。正因為漫威超級英雄帝國的太過強大,彼此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導致漫威很難像一開始的《鋼鐵俠》一樣有著完整的敘事,這也是雖然是漫威第一部超級女英雄主角的電影,《驚奇隊長》卻不能像《神奇女俠》一樣有著更為完整的故事線及人物塑造,這也導致《驚奇隊長》更多的像是《復仇者聯盟4》的前奏。
可以說,經過長達十年的布局,漫威超級英雄宇宙體系已然成熟,拍攝技術、劇本構思等也在不斷完善,成為現在不少商業片試圖學習或借鑑的模板。但是,不得不承認,漫威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三體》作者劉慈欣曾直言,漫威電影雖然特效質量很高,但「總感覺他們所有電影都是一個生產線上很標準的流程生產出來的」。文創資訊認為,在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的支撐下,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不會出錯,一部電影的失誤動搖不了整個品牌,漫威沒有必要太過糾結於技術,而應該將重點放在內容的突破上,為超級英雄注入更多的人性,提升影片的主題和整體層次,把單人電影拍好。
而對於科幻電影來說,特效技術與影片內容的完美結合才是最為重要的,這也是突出重圍、展現實力的基礎。國產科幻電影學習漫威標準的生產流程,可以更好的控制電影製作環節,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現如今,《流浪地球》火爆,也帶來了電影工業化的新一輪熱潮,然而,在學習標準,走向影視工業化的過程中,必須認清我們離真正的電影工業化還相距甚遠,在逐步向好萊塢靠攏的同時,牢牢把握電影創作規律,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形象才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