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準備搞全景聲,在天龍8500和馬蘭士8012之間猶豫了一下,還是買了8012組建5.1.4。最近覺得還有空間,回頭看看,還是要8500,可以來個7.1.6,這兩天8500到手,我們來簡單聊一聊。
發燒歷程:天龍x500——山葉777——安橋5100——馬蘭士8012——天龍8500
8012才升級全景聲,所以當時從x500升級到777,並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差距。777-5100這個階段,音箱、低音炮都有升級,所以整體的提升還是不小的。安橋5100絕對算是性價比高的前級,低音猛烈,但是解析力稍弱,搭配傑士金屬高音刺耳。
年前入手了馬蘭士8012,換下前後級,以為因為推力差距,聽感不會有太大變化。結果完全超出我認知,8012的解析力、聲場、環繞信息、搭配傑士高音的金屬及玻璃的悅耳聲、中置厚度,還真是提升不少!
期間又增加了4個天空,前增高加後天空,整體聲場又有相相當大的提升。旗艦還是旗艦,比低端的前後級搭配效果更好。
看看馬蘭士旗艦產品的背部,看起來很有質感,對比安橋5100。
8500暫時還沒到,沒辦法比較聲音,先來聊一聊播放器帶來的變化。先簡單介紹一下,筆者是客廳黨,聲壓不算特別大,擔心擾民。
升級順序:1186 —— 魅視M3+M55 —— ZIDOO X9S+OPPO103D —— 9702+ZIDOO 20PRO樂穩+OPPO205+LX800
瘋狂程度在過年前後到達頂峰,有些網友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買這麼多?很簡單,心裡明白幾乎都可以原價賣掉,不過短期資金壓力大一點,當時想的就是留下一個通吃的+一個音效最好的。
先說9702,大熱,產品和品牌方面的爭議沒有太多關注,好用就行。第一版,來了會花屏,後來換了第二版。自己加了個線電,整體來說,其實加不加線電提升不明顯,幾乎察覺不到,可能我聲壓不算大。
視頻老oppo風格,和103D沒什麼太大區別,提升是支持4K片源帶來的片源提升,1080p和103D比沒看出什麼區別。
再說Zidoo 20pro樂穩,這個花費應該很多人看不懂,但是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安卓晶片,都說音畫不行,低端貨。我用下來感覺如下,如果說線電版9702和203差距不算大的話,我可以負責任說,20pro的效果,不在9702之下,無論是音頻還是視頻。
具體是不是因為換了電源模塊帶來的變化,我不得而知。總之,如果203炒到7000了,我覺得20pro性價比不低。還有個需要說明的是,還真就不是同樣晶片就有同樣的效果,20pro明顯音畫好於x9s,同樣,是否因為換了電源模塊產生的區別,我不得而知。
再來講講205,因為有9702,所以換上205的時候,明顯感知操作界面的清晰度比9702高,細膩度明顯區別。音頻,大場面絕對佔優勢,來源於低頻量更大但略渾濁。畫外音,20pro的音畫控制風格,低音的質感和量感和oppo非常類似,和205差距在於環繞信息量。
最後是Lx800,最終我留下了先鋒,因為我更喜歡有彈性、線條感的低頻,客廳黨嘛,真要是沙發按摩了,我也擔心樓下沙發是否按摩,綜合來看,lx800更適合我。
有一個明顯差別,周邊情況都相同的條件下,LX800的中置,明顯感知清晰、厚度強於205,當然,我肯定是聽不出來是否是因為800的低頻略少帶來的影響。總之,205和lx800,各有好處。4k視頻下,其實都差距不大,就是音畫分離直連。
關於後級部分:
升級了lsc、280之後,其實我心裡非常清楚功率肯定是不夠了,8012那100多w的功率,伺候前三顯然不行,但是因為客廳,經常都是半夜看片,也沒想著買。真要是開到個70、80的,聲音其實也還好,不躁,所以只能說還是能用。
但是折騰總是無極限的,想來想去,結合我電視櫃的空間(不好意思,我工作和設計相關,所以不想讓客廳看起來太凌亂),在鹹魚買了鄒總的三聲道後級。
為什麼選這個呢,第一是因為尺寸合適,是方型的,可以見圖。第二是不貴,3x350w,不到3000。第三本人自認為是木耳,所以也真的聽不出後級帶來的聲底變化,我覺得更多是前級。
昨晚回家,正好到貨,感覺很不錯,可以調整增益、可以觸發、電源藍色光、都不錯。噪音和熱量也沒有。
剛開始增益最大,280的號角無需多言,但是底噪聲音不大。低音沒問題,很安靜。聯繫賣家說把增益調到一半,基本解決了底噪。
說說增加了後級之後的8012 的整體系統聽感:片源4k全景聲變二樹林、變三最後亂戰。
1、基本論證了之前我判斷的,功率確實不足;
2、前三明顯聲場更舒暢、即便是小聲壓,也能有感知;
3、前三解放之後,環繞明顯有了更充足的功率,聽到了之前沒聽到的一些更細微的聲音;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是純客廳黨,平時音量開不大,旗艦功放其實真的夠用了。但是也只是夠用,看音箱功率。不過我們純爺們終究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就是,功率就是越大越好,哪怕用不上,聽起來也舒服。
開箱,再加上還要穿線兩個頂中置,整好已經是後半夜。簡單設置一下看了個片,聲音也非常小,主要是看下功放是否沒問題。
第一感覺:重!我記得應該是和8012差了接近10斤的重量,在以重量為重要考量的維度之下,絕對8500勝出。
第二感覺:糙!看看尾部設計、看看面板設計(怎麼看都和先鋒901很像),整體感覺不如8012來的精緻高檔。
第三感覺:像!尾部的設計能看的出來,與8012除了多幾個聲道,沒啥變化,幾個模塊的配色略有不同。
再對比一下尾部,天大的差距,能體會的到天馬在特意區分天和馬的定位,馬明顯高端,天因為銷量及品牌認可度,做成啥樣估計都賺錢。
8500唯一勝出點:遙控器,在此不贅述,讓我去冷靜一下,接受外觀落差。(設計出身,對於外觀比較在意,其實兩款都ok)
外觀總結:8012形容為紳士,8500就是一大老爺們。
之前其實還是看過評測的,上兩張其他大佬拆開的照片;先表示感謝了,自己是不可能拆的,擔心影響售價。
我個人感覺,內部布局幾乎沒區別,變壓器不同,馬蘭士的屏蔽罩依然看起來比天龍的高端大氣。但是對於聲音影響,我要回去努力試試,看看能否聽出什麼來。
終於找時間都接好了線,結果還出了點問題,最後排查是原來一根光纖線出了問題,換了一根,880和8500握手終於成功,4k顯示,hdr等等,常規操作都沒有問題。
接下來來說說聽感部分:
首先簡單說下功能,和8012變化最大的是,聲道變多,組7.1.6,這也是我這次折騰的目的。但是設置很奇怪,不做過多的糾結,調整成前增高+中天空+後增高,開始看片,猶豫定的沙發後牆柜子沒到,所以後環繞沒接,還是5.1.6的狀態。
聽感:
鄭重的告訴大家,如果是糾結天龍和馬蘭士聲音風格的兄弟們,不需要了。在我的環境系統中,聲音風格完全一樣。
《變形金剛2》中廠房割裂汽車的電鋸聲,5100當時很刺耳,8012能夠準確體現電鋸和金屬聲,8500和8012表現完全一樣。
樹林舉例,擎天柱第一拳的金屬延展聲音,8500和8012表現完全一樣;最後擎天柱被穿透,爆破之後的金屬、玻璃之類的聲音以及細節,8500和8012表現完全一樣;其他對比我覺得不用多說了。
其實和我想的也差不多,只是沒有想到,差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有一定原因是我前三用後級,所以8500功率優勢沒能體現出來。
或者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多了兩個音箱,整體的聲場連貫性得到了增強。當然,後續我還是會大聲壓測試一下,但目前來講,這倆旗艦,真是旗鼓相當。
昨天終於有機會把聲音開大,簡單來說說幾個變化:
1、整體聲場提升,6天空的原因,整體的聲場基本上可以用比較密不透風來形容了,原來很多有指向性的聲音過度,現在都能明顯感知連貫性更好,音箱多確實帶來了更好的聽感;
2、聲底我沒聽出來和8012有什麼區別,變二樹林一段,我也是聽了無數次了,這次的升級在聲底上,沒有區別,聲音取向、解析能力如出一轍;
3、因為有前三後支撐,脫箱感進一步得到加強。lsc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發揮,比直推來的更厚重。280兩個主箱差異略小,充分說明傑士敏感好推這一說法。
總結:
本次升級本著6天空的原則目的,在此可以負責任的說,確實比4天空來的更連貫。聲底沒變化,或者我沒聽出來,這個在意料之中。
好的解碼帶來的提升,肯定比簡單粗暴的說前後級一定比合併好的說法,大家自行判斷。因為沒有直推,所以功率上帶來的提升,我就不再折騰評測了。8500還可以斷掉後級,得到所謂的更純淨的前級信號,以用於日後接後級使用,8012是不行的,這也是優勢。
如果接後級,7.1.4,能接受馬蘭士的外觀,那8012性價比更好。但如果不加後級,對於大聲壓有一定要求的兄弟,日系中,天龍8500一定是首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