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裡面的Alyssa和James都是帶著喪氣的「怪咖」,一個藏著刀隨時想用殺戮來結束一切的少年和一個懟天懟他對空氣的叛逆少女,這如果是在本土化的審核下,應該是三觀最不正的主角了吧。
可是就是這樣的兩個「怪咖」被很多人喜歡著,甚至成為一種全球流行「喪」文化的標籤。無論是在垮掉的一代的罵聲中長大的90後,現在已經是個性鮮明的Z時代(千禧一代),其實只是看到喪的一面而沒有看到燃的一面。
從第一季的不管天高地厚拋下一切的出走之旅,到第二季裡面開始顧忌身邊的人,顧忌後果的不敢言說的拉扯,很多人說這就是成長,從悲傷的時候向全世界呼喊到默默無聲的安靜落淚。
成長的代價是什麼?是沒有了橫衝直撞的勇氣,還是對生活的妥協,其實都沒有,起碼在Alyssa和James身上我是看到沒有的,那些你以為的代價姿態不過是自我的拋棄罷了。
他們內心的反骨因子還在嗎?我相信在的,保持自己對待這個世界與眾不同的態度不也是一種反骨嗎?
如果生活真的就是讓你覺得他X的過不下去,是不是不必忍受別人對你懦弱的譴責,和那些人說fuck you,對這個世界說去他X的,折騰一番,最後笑著面對陽光……
在17/18歲的年紀應該是向世界、向命運發起挑戰的時候,只可惜很多人都錯過了.......
甚至很多人也沒有這樣的幸運,在17/18歲就能遇到那個願意用生命為你扛下罪名去換你的自由的人,James對Alyssa是這樣,《少年的你》裡面小北對陳念也是這樣……你的生命中會有讓你也願望這樣付出一切的人嗎?即使時過境遷,答案好像都還是有點失望......
記得記者採訪陳奕迅的時候問,「你17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呢」,
陳奕迅說:「在做夢呀」
一開始看著是一個笑話,現在看來是實實在在的扎心。如果回到17/18歲,依然想做那個橫衝直撞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