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春日的清晨,在剛剛經歷過暴風雨的田納西州納什維爾,一切愈發顯得寧靜。昨夜,一場龍捲風席捲了這座城市的東部和周邊城鎮,而在此時,新型冠狀病毒對當地人來說似乎仍在另一個遙遠的大陸。除了各種與疫情相關的報導,電視新聞上還不時會出現一面畫有「I Believe in Nashville」標語的牆壁——它抵禦住了龍捲風的襲擊,儘管旁邊那部分建築已被摧毀。這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就連風也變得輕柔起來,似乎是在故作無辜地問:「誰搞的破壞,我嗎?」
與此同時,就在龍捲風路徑以南不遠的地方,妮可· 基德曼像往常一樣在早上6點準時起床。今天她穿了一件黑色毛衣,上面別著一枚寶石胸針,黑色的長裙上有高高的蕾絲邊縫,腳上穿著精緻的中跟瑪麗珍鞋。在為兩個小女兒桑迪(Sunday)和費思(Faith)做好早餐麥片之後,她就出發前往拍攝地點了。在40年的演藝生涯中,基德曼展現出了豐富多樣的戲劇才能——包括2002年在《時時刻刻》 中飾演的詩人維吉尼亞·伍爾夫(獲奧斯卡獎),以及在HBO的熱播劇《大小謊言》 中飾演的飽受凌虐、內心矛盾的妻子塞萊斯特·萊特(獲金球獎)。她不會姍姍來遲。
「我從小就被灌輸了嚴格的職業觀念:準時、親力親為、別把事情搞砸。」現年52歲的基德曼說。此刻,穿著裙子的她正蜷縮在沙發裡,舒服得就像是穿著運動衣一樣。龍捲風在納什維爾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自2006年與澳大利亞鄉村歌手兼吉他演奏家凱斯· 厄本(Keith Urban)結婚以來,他們已經在納什維爾生活了近15年。「幾年前,凱斯就經歷過一場龍捲風,當時他是第一個摔倒在地板上的。」
她說,厄本是那個能帶給她撫慰的「樂師」——她用到了「muso」這個澳大利亞俚語。遇到任何危機,她都會打電話給他。「他幾乎就是『神經質』這個詞的反面。」兩人是在一場活動上相識的,後來,他騎著哈雷摩託帶她去了伍德斯託克,最後還一起到樹林裡野餐。「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不到一年,他們就結婚了。
他們相互支持的伴侶關係在各個方面都與她最近出演的《大小謊言》(Big Little Lies)以及HBO即將於2020年秋季播出的六集限定劇《無所作為》 截然相反。這部驚悚劇集改編自珍· 漢夫· 科萊利茨(Jean Hanff Korelitz)2014年的小說You Should Have Known,由大衛·E.凱利(David E. Kelley)擔任編劇及製片人。基德曼在其中扮演的格蕾絲·弗雷澤(Grace Fraser)是一名居住在紐約的治療師,有著令人羨慕的生活,幾乎可以用不真實來形容:住在奢華的聯排別墅中,兒子上的是私立學校,毫不費力就能維持完美身材,永遠是媽媽圈裡的中心人物,擁有一份能帶給她成就感的工作,以及,一個讓她感到心滿意足的醫生丈夫。然而,當兒子同學的母親被殘忍殺害,自己的丈夫又消失不見後,她開始了在撲面而來的壓力、困惑、恐懼以及自我意志之間的周旋。
無論是在銀幕還是紅毯上,基德曼總是讓人想起阿爾弗雷德· 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電影中女主人公們那種冰冷的姿態,就好像格蕾絲· 凱利(Grace Kelly)、蒂 皮· 赫德倫(Tippi Hedren)和 金· 諾瓦克(Kim Novak)融合成了一個新的個體。不過,基德曼的身上又有一種與她那頭狂野的捲髮相匹配的熱情——比如最近她就曾戴著棒球帽,和朋友一起去納什維爾的貝爾考特劇院(Belcourt Theatre)看了當下的熱門電影《寄生蟲》。她擁有舞者的身材比例,修長,靈活,有時看上去又有點傻傻的。她其實很愛搞笑。「出於某種原因,這一點總是讓人們感到很驚訝,」她說,「為什麼呢?」
20世紀90年代,基德曼憑藉《雷霆壯志》(Days of Thunder)一片徵服了好萊塢,如今,30年過去了,她依然片約不斷,並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忙碌。在接下來的一年左右,儘管很多項目因為新冠疫情會有所推遲,但她還是會有幾個表演和製作項目與觀眾見面。其中兩部是她的公司Blossom Films製作的,她與《大小謊言》一書的作者、雪梨作家莉安·莫裡亞蒂(Liane Moriarty)已經結成了牢固的同盟。後續將要改編的項目還包括莫裡亞蒂的小說《委實瘋狂之罪》(Truly Crazy Guilty)以及《九個完美陌生人》(Nine Perfect Strangers)。總的來說,基德曼主演的電影已經創造了近5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她現在可能比剛出道時更努力。」HBO前董事長兼執行長理察· 普萊普勒(Richard Plepler)說。現在,普萊普勒經營著自己的製作公司Eden Productions。
近年來,基德曼的持續高產向人們證明了她的勇氣和眼光,即便是在好萊塢,這樣的能力和品質也是十分罕見的。「我的工作欲望時高時低。」她說。基德曼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遠大的抱負,她對作品的形式也總是抱著一種不設限的態度,從大銀幕到劇院,從獨立電影到音樂劇。「不過,我的眼光真的很前衛。」基德曼補充道。的確,在過去十年裡,她的選擇既有2018年DC出品的《海王》這種商業大製作,又有《兔子洞》(Rabbit Hole)這種由舞臺劇所改編的電影——後者正是Blossom Films在2010年製作的第一部影片。「這當中沒有理智的成分。我完全是跟著自己的感覺所做的選擇。」她說,「人們會問我:『你這是在做什麼?』我說:『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承認,很多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對於那些評價不盡理想的影片,她也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比如巴茲·魯赫曼執導的史詩電影《澳洲亂世情》(Australia)——「……史詩級的胡扯」,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道。「我希望他們能重新發行,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基德曼說,「雖然我不會想要再拍一遍,但我還是很希望他們能再看一遍,因為我認為這部電影受到了過於嚴厲的批評,當時的人並沒有看到它真正的價值。」
黑暗中起舞
上衣、長褲 Dior 手鍊 基德曼私人物品
如果真的有選片原則的話,那麼她的很多選擇似乎都只遵循著這條:「看上去像是一件有趣的事。」據她所說,2010年創立Blossom Films也是基於這條原則。幾年前,她和現在的合伙人珀· 薩裡(Per Saari)在洛杉磯的一場晚宴上相識,之後他們便做出了成立公司的決定,當時薩裡還在為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的影視公司Wildwood Enterprises工 作。Blossom Films——整個公司只有他們兩個人,一個創意主管和一個助理——最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限定劇(每部只有六到八集)的製作上,這種形式無疑已經成為了流媒體時代的寵兒。
如今,電視劇已迎來新的黃金時代,基德曼算得上是較早一批投身於此的電影演員,而她之前拍攝的迷你劇和電視電影也都收穫了眾多好評(例如,根據HBO提供的數據,2019年《大小謊言》第二季播出時,每集在全平臺上的平均觀看人數為1180萬,並因此成為了HBO當年收視最高的三部劇之一)。2018年6月, Blossom Films與Amazon Studios籤署了一份初步協議,雙方的一系列合作項目正在開發中,其中包括改編自梅格· 沃利茨(Meg Wolitzer)同名小說的《女性念力》(The Female Persuasion),基德曼將在其中飾演一位類似於女權主義者格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的角色,以及改編自賈內爾· 布朗(Janelle Brown)同名小說的驚悚片《美麗事物》(Pretty Things),基德曼也將在其中出演。
然而,在這個跨專業、跨領域大行其道的時代,基德曼依然只對她所謂的「講故事」感興趣。「是的,我沒有精力去打造一個生活方式品牌,」她說,「我也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正確且值得推廣的,因為我不確定自己都能做些什麼,你明白嗎?我可能有點太愛做白日夢了。凱斯會問我:『你在想什麼呢?』我會說:『哦,我就是神遊了一個小時,我也不確定自己去了哪裡,但老天啊,那可真是一趟精彩的旅程。』」
裙裝 Jil Sander 鞋子 Dior(以下均為)
戒指 妮可·基德曼私人物品(以下均為)
儘管基德曼喜歡強調她聽從直覺、隨心所欲的一面,但那些與她共事過的人卻表示,她是左右腦思考並重的人,也就是說,她的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樣出眾。 HBO執行副總裁弗朗西斯卡· 奧西(Francesca Orsi)表示:「(她)絕對是個有戰略眼光的人。」從《大小謊言》開始,奧西一直在與基德曼密切合作。「她在決策制定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她會參加會議,或者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她的某個想法。她非常隨性。」
基德曼也會動用自己的資源去促成一些項目——在《大小謊言》 中,她找來了演員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Alexander Skarsgård)參演,而在《無所作為》中,她又說服了休· 格蘭特(Hugh Grant)和唐納德· 薩瑟蘭(Donald Sutherland)參演。在《無所作為》 的一次頭腦風暴會議中,她推薦了備受讚譽的丹麥導演蘇珊娜·比爾(Susanne Bier)。基德曼非常欣賞她的電影作品以及她所執導的電視劇,包括2016年的《夜班經理》(The Night Manager)和Netflix 2018年出品的電影《蒙上你的眼》(Bird Box),後者在上線的第一周就打破了全球4500萬觀看用戶的流媒體紀錄。
在與基德曼合作了《大小謊言》 第一季後,大衛·E.凱利把《無所作為》 的原著帶給了她。「這個角色我只能想到由她來出演。妮可擅長表現的潛臺詞非常適合這個角色。」 凱利說(基德曼還擔任了這兩部劇的執行製片人)。
她對角色的本能化處理是她表演的另一個特點。「關於妮可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神秘,因為任何一個真正的演員都充滿神秘感——保持這種神秘感,才能讓觀眾始終為你著迷。她是這方面的終極大師。」蘇珊娜·比爾說,「比如,你本來準備拍攝一個關於告別的場景,但這個場景真正要表達的其實是性。妮可就有能力在告別的同時傳達出這種張力。」
2017年,基德曼曾承諾每18個月至少與女性導演合作一次,而與蘇珊娜·比爾的合作顯然幫助她超越了這一目標。她表示,這對她來說是很自然的事,她在14歲剛出道的時候就認識了導演簡·坎皮恩(Jane Campion) 1996年,也就是在基德曼年近30歲的時候,兩人合作了電影版的《淑女本色》(The Portrait of a Lady),並於2017年拍攝了電視劇《謎湖之巔2 :中國女孩》(Top of the Lake: China Girl)。
「我知道如何與女性相處,」基德曼說,「我基本上是由女性撫養長大的,雖然我有一個很棒的父親,但我們家大部分成員都是女性。我有一個姐姐,幾個女兒,一位非常強大的母親,還有那些阿姨。」據休·格蘭特回憶,她和她的姐姐安東尼婭·基德曼(Antonia Kidman),一位從電視記者轉行的律師,擁有一種共同的秘密語言。格蘭特和基德曼是在20世紀90年代相識的,他說:「和她一起表演挺讓人害怕的,因為你不會想和比你強的人一起演戲。」在長達四個月的拍攝過程中,基德曼和蘇珊娜· 比爾建立起了默契的合作關係,在此期間,這部總計六個小時長的劇集完全是由比爾一人執導完成的,這種做法在電視劇領域是很不同尋常的。妮可·基德曼也幾乎出演了每一場戲。
「妮可不需要慢慢入戲,」比爾說,「只要一開拍,她就能立刻進入角色。就好像妮可這個人消失了,角色取代了她。等到你喊停的時候,她就又回來了。這是一種非常迅速的切換。」
基德曼表示,為了塑造角色,她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技巧,有時會偏向方法派,比如2018年的《無間煉獄》(Destroyer),講述的是洛杉磯警察局的一位警探試圖把自己的生活重新拼湊在一起的故事。「經歷了這樣的表演之後,有些東西會在心裡滲透得很深。這是無法逃避的,雖然我希望可以擺脫這些影響。」她說,「沒人教過我該怎樣處理這種情況。我也努力學習過,但我並不具備這種能力。它確實對我的健康和精神造成了損害。」基德曼曾希望可以通過寫下自己的經歷和練習冥想來應對這種情況,這是她的心理學家父親教給她的方法。「我一直在努力尋找原因。但不幸的是,這種感覺太強烈了。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那種不受角色影響的人,」她聳聳肩說,「我的丈夫和孩子們都無比善解人意——兩個小女兒有時會對我說:『媽媽,你怎麼了?』(但是)她們對於藝術已經有了很深入的理解能力。」
她和厄本的工作日程會圍繞著11歲和9歲的女兒來安排(她與前夫湯姆· 克魯斯還收養了兩個大一點的孩子)。「我會推掉一些電影項目。」基德曼說。如今她經常選擇一些配角出演,或是在女兒們停課的那幾個月裡,在東海岸地區拍攝。「我們制定了一套能夠讓一家人團聚的制度,」她說,「只要不是在凱斯巡演的時候,一切就會容易得多。他明年會開始巡迴演出,到時我就要減少自己的工作量。實際上,到時候就會出現一些不平衡,我們會想辦法改變它。雖然現在還沒有想到解決方案,但我們都很明確的一件事是,我們不會讓工作影響到我們的關係。」
有時,這就意味著她要帶自己女兒們去片場。她們都在《憤怒的小鳥2》裡給小角色配過音,並在《大小謊言》中擔任過臨時演員。「她們會認真觀察拍攝的過程,這一點還挺不同尋常的。她們都有很好的職業道德。」她說。空閒時間,一家人會一起去教堂(基德曼是天主教徒),她和厄本還會帶女兒們去田納西的多莉山主題公園(多莉· 帕頓本人也是厄本在鄉村音樂界的好友)。就像其他需要外出工作的父母一樣,他們會根據彼此的時間做出調整,這樣一方回家之後,另一方就可以出去工作。她是各種育兒書籍的忠實讀者,比如丹尼爾·J.西格爾(Daniel J. Siegel)和蒂娜· 佩恩· 布賴森(Tina Payne Bryson)合著的The Whole-Brain Child ,以及麗莎· 達莫(Lisa Damour)所著的Untangled: Guiding Teenage Girls Through the Seven Transitions into Adulthood。
如果女兒想去當演員的話,她會是什麼態度呢?「我不會阻攔她們。」她說。
包裹之下
裙裝 Jil Sander 鞋子 Dior(以下均為)
戒指 妮可·基德曼 私人物品(以下均為)
14歲的時候,基德曼就已經開始在澳大利亞當地的劇院和一些電影中演出了,她說,這份工作讓她實現了獨立,因為父母都是全職工作者。即使在那時,她也有淘氣的一面,比如大晚上從家裡溜出來,穿著朋克靴和從當地跳蚤市場買的「白色芭蕾蓬蓬裙」。「我會把紗窗取下來,爬出去之後再裝上。回家的時候,就把這個過程再重複一次。」她咧嘴笑著說。
但在基德曼17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如今已80歲)被診斷出了乳腺癌,並被告知只有40%到50%的機率活下來。基德曼當時還住在家裡,為了照顧母親,她暫時擱置了自己蒸蒸日上的演藝事業。「這對我的心理影響非常非常大,」她說,「對於一個深愛著母親的女兒來說,這種打擊是非常沉重的。」如今,她和厄本一直在幫助斯坦福婦女癌症中心(Stanford Women’s Cancer Center)籌款。
二十出頭的時候,基德曼重新開始演戲,並接連拍攝了幾部電影,其中便包括1989年的驚悚片《航越地平線 》(Dead Calm),這部電影引起了編劇羅伯特· 湯因(Robert Towne)的注意,湯因又把她介紹給了克魯斯,並讓她在自己編劇的電影《雷霆壯志》 中與克魯斯聯合主演。與克魯斯結婚時,基德曼只有23歲,他們還合作過另外兩部電影,包括1999年的《大開眼戒》,這是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最後一部電影。2001年,兩人結束了婚姻。
基德曼認為庫布裡克改變了她的生活。「他不會直接給你答案,但卻能點燃你的探索欲望——他的創作過程是如此的不同尋常,他會讓你把所學的東西全部貫穿起來。」她說,「如果我說,哦,這樣是對的。他就會立刻否認,不,不是的。每一件事都會被顛覆。」
「如今我不太相信別人能在藝術上告訴你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你必須對自己負責任。」基德曼說,「即便我失敗了,那也應該是我自己做的選擇。」
但對基德曼來說,任何障礙都只能證明「挺身而出」 這件事的重要性——無論是對她的家庭,她的工作還是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情況變得糟糕,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你會希望有人為你挺身而出、陪伴你左右。你會跪在地上,心想,『在我如此脆弱、如此失落的時候,你出現了,我無比感激你所做的一切,你不知道這對我來說有多重要。』」她說,「天知道,我一定會這麼做的——不管是對你還是對別人。因為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我會儘量不去對每件事尋根問底,」基德曼說,「但可能直到我臨終之前,我也還是有各種疑問。或者我的孩子會被問道:你們的母親曾經做過哪些選擇?」
撰文 ELISA LIPSKY-KARASZ
攝影 BIBI CORNEJO BORTHWICK
造型 ELIN SVAHN
髮型 Didier Malige
化妝 Susie Sobol
美甲 Cenita Scott
置景 Amanda O』Connor
翻譯 王笑晨
編排 Claire
Copyright © 2020 WSJ.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