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爭議西藏電影?《金珠瑪米》口碑兩極分化,聽聽導演、演員等的回應

2021-02-22 國家民委

2014年底,以拍攝紀錄電影《畢摩紀》、劇情片《翻山》而備受關注的回族導演楊蕊,接到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相關部門的邀約,請她拍攝一部解放軍進藏解放昌都的電影,以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作為學院派電影人,楊蕊對民族電影敘事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她認為,目前藏族題材電影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關於解放的敘事,表現出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拯救;二是《岡仁波齊》《七十七天》等藝術電影,對西藏文化有著敬仰之心;三是藏族導演拍攝的一系列反映當代藏族群眾日常生活的影片。


「我一直覺得藏族題材電影還缺少了點什麼,那就是以今天的視角和立場對重大歷史變革進行重述和再現。」楊蕊說,解放軍進藏這樣一段受到高度關注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拍好很不容易。但這個題材沒人拍,「就永遠沒有以今天的視角、以今天的歷史觀來重新解讀一段焦點歷史的機會。」


在走訪了大量經歷了解放軍進藏這一歷史時期的老人、翻閱了大量史料之後,楊蕊對進藏的十八軍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但她並不想正面描寫這場戰爭,而是在片中引用了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紀錄片片段,因為她認為很難再拍攝到超越紀錄片的戰爭場景。


對於以拍攝人文紀錄片見長的楊蕊來說,她更感興趣的是,在當時的戰爭背景下,漢族與藏族這兩個陌生的人群之間的碰撞,實質是兩種文化和價值觀的碰撞,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故事來?


於是,楊蕊與青年編劇單禹借鑑了美國西部片的框架,設計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在藏族聚居區落單的故事。他孤身進入藏族聚居區後,與藏族頭人、土匪、少女央金等,發生了盤根錯節的關係。觀眾也藉由他的視角,看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初舊藏的芸芸眾生相,目睹了不同身份的人物角色在大時代變革來臨之時的人性選擇和立場堅守。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從傳統的解放敘事轉為兩個民族之間的對話敘事,這是電影《金珠瑪米》在敘事視角上的一大突破,也是電影本身的一大看點。

電影《金珠瑪米》不僅有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衝突,更有不同於以往西藏片的雄渾、蒼涼的視覺景觀。海拔5000米的雀兒山、海拔4800米的孜珠寺、海拔4200米的邦達草原……大量航拍鏡頭把雪山、冰川、湖泊、禿鷲,以及隱藏於藏東深處不為人知的神秘奇觀在銀幕上展現得淋漓盡致,震撼人心。


「昌都環境艱苦,因此我們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就將影片設定為『西藏大自然裡的舞臺劇』,不需要大量轉場,專注於人性刻畫。我們啟用最好的演員,展現在歷史變革、風雨飄搖的大環境下人性的複雜多變。」楊蕊說。


為了真實呈現十八軍進藏這段歷史,《金珠瑪米》劇組將主要取景地選在了昌都市江達縣德登鄉。這裡平均海拔約4500米,由於高原空氣稀薄、氣壓低、早晚溫差大,氣候變化也異常豐富,他們也因此抓拍到了罕見的龍捲風畫面。


影片集中拍攝時間長達80多天,後期航拍又補拍了20天,幾乎都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完成的。劇組人員從開機之初的150餘人,到最終殺青時只剩不到50人,拍攝期間人員來回調換了300餘人。由於在高原上生病的人太多,當地醫院專門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劇組」帳號。楊蕊也患上了急性肺水腫,她卻渾然不知,在半個月裡一邊打吊瓶,一邊在取景器前督戰。後來到成都請專家看了X光片,楊蕊才知道自己靠藏族村民採的貝母逃過了一劫,不禁嚇出了冷汗。


劇組的敬業精神令飾演洛桑頭人的藏族演員多布傑刮目相看:「過去我們拍電影,故事發生在4000多米的地方,拍攝地卻可能放在林芝等海拔低的地方。這次在高海拔地區實打實地拍下來,雖然很累,但從拍攝效果來看,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商業片還是文藝片?對於民族題材電影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做的選擇題。此前,民族題材電影多以文藝片的面貌與觀眾見面。而《金珠瑪米》這部集中了打鬥、愛情、戰爭等多種商業元素的影片,經過專業測評公司的評估,有95%的觀眾認定其為商業片。



有了準確的定位後,相應的商業宣發策略也確立起來:路演、海報、網絡宣傳「多管齊下」,讓影片「未映先火」,備受關注。


電影上映前一個月,楊蕊攜多布傑、洛桑念扎、扎西德勒、阿旺仁青組成的「西藏男團」,在上海、南京、成都、昆明、重慶、武漢、西安等地進行路演,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與以往的西藏影片宣傳不同的是,「西藏男團」成員沒有穿傳統藏裝,而是身著西服,以時尚硬漢的形象出現在全國觀眾面前,引發了女性粉絲的尖叫。劇組為演員量身打造的宣傳硬照,也是西裝革履、風度翩翩,非常吸引人。


「電影本身就是『造星工廠』,我們希望通過《金珠瑪米》這部電影,推出一批少數民族『男神』。」楊蕊說。

解放軍戰士華山是不是主角?

導演楊蕊:華山是主角,但不是唯一主角。我們希望以一個士兵的視角,來詮釋大時代背景下西藏地區力量此消彼長的過程。在故事的前半部分,華山是英雄,是一個絕對的代入者。作為血氣方剛的青年,他抱著解救西藏農奴的心態來到西藏。但在深入了西藏腹地後,他慢慢地發現,越來越龐大的西藏各方力量包裹著他,置身於急流中,他才意識到自身的渺小。在與藏族同胞接觸的過程中,華山看到了藏族同胞的尊嚴和力量,從最開始的「闖入者」到最後為了藏族同胞甘願奉獻自己,華山實現了自我救贖。這是我們這部電影中最大的一個突破,或者說是一個實驗。


副題為何是「解放者」?

編劇單禹:「金珠瑪米」在藏語中的原意為「打開鎖鏈的兵」;解放軍入藏之後,這個詞被引申為「解放軍」。影片的副題為「解放者」,寓意所有人都是解放者,沒有人能解放別人,所有人都只能自我解放。


我在劇本破題時曾說,你去砸碎別人的鎖鏈,誰來砸碎你的鎖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我們這些現代人,就像銀幕故事裡的人物一樣,都有自己的鎖鏈。我們希望,我們的故事能夠將目光更多聚焦在那個時代下每個人的鎖鏈,以及他們的解放,並能反思,我們該如何砸碎自己的鎖鏈。


片尾曲為何叫《戀人》?

導演楊蕊:電影的主題曲《戀人》,不僅講述了電影中人物「疤面雪鷹」及央金之間的愛情故事,更暗喻了兩個民族之間的關係。


兩個民族的關係,也像戀人之間的關係:在最初的相遇時,都會釋放出絕對的善意和美好,有怦然心動,才會走在一起。在面臨困難之時,希望大家能回到人性最美好的時刻去,回到最初相遇的時刻去。

西藏到底是什麼樣的?

演員多布傑:在觀看電影時不能脫離電影中的背景環境,電影中講述的是60年前的西藏,每一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規矩,犯了規矩就會受到懲罰,但並不是說隨隨便便就可以砍去一個人的手指或者挖眼睛,作為那個年代的土司,人物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合理的。


西藏人有信仰,但也要生活,他們不可能每天都在朝拜,他們也要勞作,也要學習,朝拜只是西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此前的很多電影中都將故事重點放在了這方面,因此給了觀眾這樣的印象。

胡譜忠:西藏當代史影像的商業化呈現

「金珠瑪米」是一個具有明確歷史內涵的符號,其中凝結著西藏當代史的完整表述系統。這個表述系統聯繫著一個更大的現代國家文藝的表述系統,那就是「家國敘事」。所以,以「金珠瑪米」為題創作,勢必在題材與風格上自動進入到一種特定的「主旋律」軌道。


必須承認,當下一些西藏當代史題材電影的話語是混雜的,這與主流電影文化本身的混雜性有關。商業化的西藏歷史敘事,應當珍視歷史中的敘事資源及其敘事傳統,因為這關係到國家共同體的文化根基。  


▲電影《金珠瑪米》劇照。


西藏題材文藝作品中,存在著一種關於西藏當代史的「元敘事」,即以1963年國產電影《農奴》為代表的西藏題材電影所蘊含的西藏當代史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大變局中,西藏社會打碎封建農奴制度,匯入到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潮流中。西藏民主改革是百萬農奴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偉大抉擇,是先進社會主義制度戰勝腐朽、沒落封建農奴制度的歷史必然。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農奴》的經典地位已經確立,成為西藏題材文藝作品的經典敘事,其中沉潛的關於西藏的歷史觀也逐漸根基穩固。在這個以「解放」為主題的敘事中,「階級論」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金珠瑪米」(解放軍),這個已進入漢語語彙的詞,是一個具有明確歷史內涵的符號,其中凝結著西藏當代史的完整表述系統。這個表述系統聯繫著一個更大的現代國家文藝的表述系統,那就是「家國敘事」。所以,以「金珠瑪米」為題創作,勢必在題材與風格上自動進入到一種特定的「主旋律」軌道。電影《金珠瑪米》的主創並沒有中規中矩地製作一部「主旋律」電影,這是基於對市場、電影文化表達方面的考慮。


近年來,關於西藏當代史的作品並不多。在當下的政治語境中,這是一個需要加強的文化生產領域。2014年的《西藏天空》算是一部此類題材的重要作品。儘管影片嘗試了許多看起來讓今人更容易接受的新的文化表述和敘事策略,但電影的社會接受度仍不理想,至今沒有正式上院線。西藏題材電影的文化表述之難,與西藏複雜的政治負荷有很強的關聯。而主流商業電影體制的文化氛圍,更讓與西藏當代史有關的影視作品在製作時面臨許多掣肘。


在這種情況下,《金珠瑪米》的創作實際上冒了相當大的風險,需要很大的勇氣。導演採取的敘事策略不是正面描繪大歷史,而是用一個「闖入」昌都藏族聚居區的解放軍戰士作為敘事聚焦者,引出舊時代藏族聚居區在歷史變革前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觀眾看到了部落頭人、農奴、管家、土匪、藏軍等人物設置,也看到了愛情、陰謀、神秘民俗、奇崛地理等敘事因素。


表面上看,影片並沒有違反西藏當代史表述的「元敘事」。影片中有一個片段,一個農奴因為頭人的馬被盜而遭受一次次砍去手指的懲罰,只有解放軍戰士上前怒斥阻攔;這些情節設置正符合「解放」敘事的要求。但影片似乎無意如此謀篇布局,而是讓這些情節線完全淹沒在對彼時彼地「眾生相」的描摹中。瀰漫銀幕的是藏族題材電影特有的視覺與造型,天高地闊,愛恨情仇。

可以說,作品基本擯棄了西藏題材經典中的「階級」話語,而採用了更具有當代性的兩種強勢話語:多元文化觀和人性論。解放軍戰士進入藏族聚居區時,影片表現了漢藏不同文化之間相遇的「初始情境」及震驚體驗,為後來的故事奠定了基礎,並最終給人留下了用「對話敘事」代替「解放敘事」的印象;人性論則對西藏當代史經典表述中的「階級論」構成了衝擊。


縱觀影片可以看出,該片主創存在這樣一種認識:主旋律題材的家國敘事與當代化的西藏文化敘事之間是潛在的「零和關係」,即要表達當代化的西藏文化敘事,就必須削弱家國敘事,反之亦然。這種觀念隱藏著主旋律精神與商業元素難以兼容的成見。然而,《戰狼2》的成功表明,家國敘事傳統是中國當下觀眾的情感密碼,能夠成為觀眾情感認同的基礎;主旋律敘事與商業敘事之間沒有根本矛盾,可以辯證地融合起來。「零和思維」不僅可能阻斷主創真正的創新表述,甚至會影響到影片的敘事結構。



必須承認,當下一些西藏當代史題材電影的話語是混雜的,這與主流電影文化本身的混雜性有關。2009年,西藏自治區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這一紀念日的設立,在文化領域的作用正是要喚回西藏當代史的「元敘事」。商業化的西藏歷史敘事,應當珍視歷史中的敘事資源及其敘事傳統,因為這關係到國家共同體的文化根基。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口碑為何兩極分化
    剛看完了電影金剛川,對電影的預期和情緒出發點會決定一個人對《金剛川》的評價,一半是「趕工才拍成這樣」另一半是「趕工都拍成這樣」,如果口碑不兩極分化倒是奇怪了。這部片最大的問題是離《八佰》太近了,同一個導演,同為戰爭題材,一個守倉庫一個守橋,都呈現極端環境下小人物的人性光輝,然而《八佰》處處用心,《金剛川》則讓人覺得是電影工匠管虎交出的行活:一切都對,就是不好。
  • 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
    然,《姜子牙》的關鍵詞除了「破紀錄」還有一個「口碑兩極分化」,喜歡的觀眾點讚它的高維度然,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雖有爭議存在,卻也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它的缺點很明顯,創作方向卻又很驚豔。首先,它大膽脫離合家歡基調,向觀眾輸出獨立特色《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一定程度上與觀眾的預期息息相關。
  • 餘文樂新作引爭議,評分兩極分化,網友:導演浪費了演員的演技
    很多人對於這個作品評價也是兩極分化,好看的人說好看,不好看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人說導演浪費了演員的演技。這個作品的原作是馬丁尼茲寫的小說,雖然這個是國外小說,但是因為導演經過了本土化的修改所以我們看起來其實是沒有什麼違和感的
  • 西藏版「冰與火之歌」 | 電影《金珠瑪米》武傳點映暨主創見面會
    ▐  導演楊蕊一邊感嘆著拍電影的不易,一邊道出了原因。「為紀念西藏解放,受西藏政府所託。▐  可能很多人會拿《岡仁波齊》、《七十七天》與《金珠瑪米》比,但是相較於前兩部電影中的「特色化」,楊蕊導演說,《金珠瑪米》是一部嚴肅的電影,拍攝時不做預期,也不做票房猜想,它只需找到合適的受眾人群。
  • 《晴雅集》票房3億,口碑卻兩極分化,郭敬明連累鄧倫首部電影?
    導語:《晴雅集》票房3億,口碑卻兩極分化,郭敬明連累鄧倫首部電影?這兩年的電影作品實在越來越差,除了幾個大電影確實可圈可點,剩下的愛情電影讓觀眾看了紛紛吐槽。2020年即將結束前,電影市場也是迎來了一波小高潮。其中,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上了熱搜,最讓人們關注。
  • 口碑兩極分化?《花木蘭》評分滑鐵盧,網友:劉亦菲好可憐
    近期隨著疫情的復工,各大電影院也開始投入了正常的工作中,很多積攢了半年的電影也開始慢慢的上映。今天要來說的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經歷了定檔,撤檔又定檔,一波三折,才終於得知定檔的好消息。而在上映的時候,這部電影卻收到了不一樣的評價,口碑極度的分化,這部電影就是《花木蘭》。
  • 《金剛川》首日票房破億,口碑兩極分化,鏡頭重複成槽點
    《金剛川》上映首日,票房便突破了一億,不過也因為上映,各種各樣的評價都出現了,總體來說的話這部電影的評分和票房都存在著一定的爭議。《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和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張譯、吳京、鄧超、魏晨、李九霄、偶人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大片。
  • 《金剛川》首日票房1.05億,口碑卻兩極分化,豆瓣評分6.9
    ,近期的電影市場有些冷清,雖然也上映了幾部電影,但無論是票房成績,還是口碑方面,都表現的不是很好。,首日票房高達1.05億,這部電影就是導演管虎最新的力作《金剛川》。但是隨著《金剛川》上映,各種各樣的評價也隨之出現,整體上來說,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口碑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 動漫電影姜子牙之所以評論兩極分化,全都是因為哪吒的原因
    上映後的姜子牙的口碑卻呈現出兩極分化之勢,造成這個原因的,是同為國產動漫電影的哪吒,動漫電影姜子牙成也哪吒敗也哪吒,評論兩極分化全都是因為哪吒。因為哪吒,姜子牙如今在票房高漲的同時口碑兩極分化國產動漫電影哪吒,全名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期間票房累計破50億,票房超流浪地球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第二。
  • 《姜子牙》創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急先鋒》口碑兩極分化
    動畫、動作、體育、喜劇等,滿足了不同觀影人群的需求,每一部電影背後的主創團隊都是實力滿滿,從導演到演員,都可謂豪華。但是每一部電影票房的背後是口碑的體現。率先上映的《奪冠》口碑表現平平,一周3億票房,不高不低。上映2天的《急先鋒》票房破億不成問題,但是口碑冰火兩重天。在前12條熱評中,一星差評佔了五條,四星以以上好評佔了五條。
  • 《演員2》S卡爭議多,演技派和偶像派不平等,兩極分化嚴重?
    辣目洋子是一個喜劇演員,相信大家也是非常的清楚,最近她在國慶檔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也有很精彩的表現。這次辣目洋子來這個節目的表現也是好得不行,她挑戰的角色是《小偷家族》中的一個片段,她在裡面的表現真的令人驚豔,她的演技真的絕了,而且這個角色也是與喜劇不一樣是,真的很佩服她。
  • 孫儷口碑兩極分化!電視劇鐵打的「一番女王」,電影卻全部撲街
    孫儷在影視圈中的口碑基本上屬於是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電視劇絕對是收視保障,電影卻基本上全部撲街! 孫儷本人在電視劇方面絕對是「一姐」,本身演技實力不用說,關鍵在於她的長相氣質以及個人口碑已經在這麼多優質電視劇作品中積累起來了,這才是一個演員真正的底蘊!
  • 預測票房16億的《金剛川》,為何高頻詞是趕工,口碑也兩極分化
    這部趕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前幾天上映的電影,算是一部誠意之作,用大熒幕講述七十年前,一大批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了保家衛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進行作戰。面對工期只有三個月的電影,《金剛川》完美地展示了中國電影工業的厲害,但是針對電影的部分劇情,口碑也出現了兩極分化。
  • 李現新片登頂票房冠軍,然而口碑卻兩極分化
    除李現外,《抵達之謎》還雲集了董博睿、顧璇、林曉凡、劉韋伯等多位青年演員宋文首次晉升為導演,他此前參與過《暴裂無聲》《一隻狗的大學時光》的製作,具有一定的創作經驗。然而,《抵達之謎》自上映以來爭議不斷,影片亮點不少,比如攝影風格出色
  • 《西虹市首富》口碑兩極分化
    《西虹市首富》口碑兩極分化時間:2018-07-28 01: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虹市首富上映在哪裡看? 《西虹市首富》口碑兩極分化 傳說中的2018年夏季的特笑大片終於在今天上映了,它就是以開心麻花為主創,沈騰主演的喜劇電影《西虹市首富》,這次沒有馬麗什麼事,多少有點遺憾。
  • 《晴雅集》口碑兩極分化,電影服化道果然是郭敬明審美
    該片目前在各平臺的口碑情況:微博大V推薦度73%(58人評),豆瓣5.5,貓眼9.1,淘票票8.9。這只是上映一天的評分,還決定不了最終這部電影的整體評分。不過現在看過這部電影的網友的評論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形式。
  • 童年經典回歸 真人版《貓和老鼠》口碑兩極分化
    原標題:真人版《貓和老鼠》口碑兩極分化 近日真人版《貓和老鼠》發布首支中文預告,童年經典回歸,還是熟悉的「貓鼠大戰」。真人版《貓和老鼠》採用「真人加CG」的製作方式,由蒂姆·斯託瑞執導。
  • 《晴雅集》票房過億,高圓圓為趙又廷做宣傳,電影口碑兩極分化!!
    《晴雅集》票房過億,高圓圓為趙又廷做宣傳,電影口碑兩極分化!!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要說這段時間爭議比較大的電影,相信很多網友都會提到郭敬明導演,趙又廷鄧倫王子文主演的作品《晴雅集》了。這部陰陽師題材的作品,自上映以來就收穫了不少網友們的喜歡。
  • 張一山版《鹿鼎記》終於上線,口碑兩極分化令人疑惑
    可是上線開播一天以後,口碑卻出現了大家始料不及的極端兩極分化對於電視劇有不同欣賞意見非常正常,但是極端對立成這樣的真還不多見,看著兩極分化成這樣的口碑演技浮誇的問題該導演背鍋還是演員擔責?剪輯編劇到底有沒有過?
  • 兩極反差!易烊千璽周冬雨倍受好評,但是導演編劇電影都倍受爭議
    聚焦娛樂,咱們今天就要一部非常具有爭議的電影《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應該是2019年年度最具爭議熱度的電影。去年的10月25日,這部曾國祥導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就引發熱議,由於這部電影聚焦了「校園暴力」這個近年來大眾非常關注的熱點話題,同時,兩位主演的出色演技也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最終這部電影也是收穫了超15億的高票房。重點反差對比:但是,這部《少年的你》的口碑確實是非常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