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到人和職業時,會說「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五花八門」來形容。有些身在江湖的人可能了解這些話的來源,有的人可能不了解。本期彎逗我們不重點討論「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話題,我們從「五花八門」開始講講,舊中國那些底層人民身處的「江湖」,以及那些奇人異士,憑藉哪些絕活為百姓奉為佳話?
舊中國白話小說中「五花八門」,有時是有不同所指的,但有一種說法,非常有意思的解釋了五花八門的所指。比如五花,金菊指賣茶的女人,木棉指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指酒樓歌女,火棘花指玩雜耍的人,土牛花指挑夫。而八門,就是我們重點想要介紹的,民間的那些底層行業。
舊中國的社會階層,一般是按照職業劃分的,按當時的價值觀排列是「士農工商」。而身處八門的「江湖人士」,身份就更貧賤了,被很多有地位的人瞧不起,跟三教九流裡的下九流基本相同。這些人既然不被主流接納,就有了自己「平民江湖」的職業體系。據說舊社會三百六十行,有「金評彩掛皮團調柳」八門,這些職業有一些已經消失,但是在當年他們又有怎樣的故事?
長期以來,有的地方因語音問題或是誤傳,將「金評彩掛」說成「金皮彩掛」,一般來看倒沒有大問題。但是行業的相關人士,有「八行切」的說法,分為上,下各四門兒。一般認為,文化層次高的,可登堂入室的是上四門「金評彩掛」,而下四門的人文化水平相對低,不能同日而語。
先說金門,就是相面、算命等。這些人一般手中提的小銅鑼(專業名稱叫「報君知」)這個特點就用來泛指算卦相面。舊中國稱這些人為先生,對這一行的人還是有敬重的意味。若說觀面相即可知人財運,聞聲音就能知人禍福,是達官貴人還是辛苦人家,相過便知前世今生……可以這麼說,從事金門的人能力有高有低,有相術的規律,有兩頭堵的語言技巧,有的人也會加入哄騙的手法。
「評」:這個好理解,就是指評書。說書藝人讀書背文,至少能識文斷字,以古喻今,啟蒙時人,所以說書的人也被叫做「先生」,整本整套說書的人,有的人可以說是歷史的傳承者,但是也有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聽,為了更持久地講下去,給自己多賺一點生活費,對歷史故事添油加醋,編造歷史。
「彩」:指戲法和魔術。我們都聽過古典戲法也稱「古彩戲法」,因為表演這類項目穿的服裝稱為「彩衣」,「彩」也泛指雜技、馬戲、魔術等遊藝業;
「掛」:本意指撂跤的招式,後泛指打把式賣藝、保鏢和看家護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武術界;打把式賣藝的行當,調侃兒稱「掛子行」,就是街頭賣藝,或者賣藝收錢,或者賣野藥收錢。比如用大錘在自己胸口上敲碎大石頭,或用刀劍插進自己喉嚨,或者單掌開磚,或者油鍋中撈銅錢。
「皮」:指賣野藥的這一類,自己包裝的假藥,通過一定說法告訴別人包治百病。那些看不起病或者走投無路的百姓,很容易輕信他們的話。
「團」:說相聲,包括快板數來寶,一般是撂地「畫鍋」,將聽眾「團」成一圈。
「調」:原來是指「調包」的套路,行騙偷竊,也泛指行騙和賣假貨的人。
「柳」:我們今天在曲藝行經常聽到藝人說哪個人柳活很好。是借用樂器大鼓、墜子等樂器來表演的行業。
下一期我們繼續為您講述,舊中國賣藝最熱鬧的北京天橋一地,看看有哪些能人被稱為「天橋八大怪」?那些老八怪、小八怪,天橋八怪有三代,又有哪些傳奇故事?那些相聲鼻祖、雜技高人、練蛤蟆、抖中幡的奇人,最後結局如何?
彎逗歷史,為您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記得一定要點擊上面關注我!彎逗歷史,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