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搜總是裹挾著不少讓觀眾出乎意料的八卦消息,當筆者看到陳佩斯的名字在熱搜上出現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
時隔20年,陳佩斯要回到央視的舞臺了。一個關於「陳佩斯回歸央視」的話題在半天不到的時間內,達到了1.9億的閱讀次數。
央視的一檔新綜藝節目《金牌喜劇班》官宣,陳佩斯作為這檔節目的導師回歸央視。而過往陳佩斯與央視之間的那段恩恩怨怨,恐怕很多年輕的觀眾都不再記得。
現在的陳佩斯已經66歲了,看到他的名字,筆者的腦海中能想到的還是他在春晚舞臺上堪稱經典的無實物表演。那碗根本不存在的麵條,同樣也烙印著很多人對陳佩斯最深刻的印象。
說起陳佩斯,不能不提的便是他小品王的身份。有人說過「陳佩斯一上場,外面的鞭炮聲就聽不見了。」觀眾對陳佩斯的喜歡,可以說是讓陳佩斯一炮成名。
只是可惜,陳佩斯這位受人尊敬的文藝工作者,沒能在央視的舞臺上迸發出他所有的喜劇熱情。
在他離開央視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備受質疑的同時也讓觀眾對央視的春晚少了一份期待。
1999年後,陳佩斯和春晚的合作戛然而止。在春晚舞臺上一夜走紅的陳佩斯仿佛一下就消失了二十餘年。
不得不說,在父親陳強的培育下,陳佩斯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文藝工作者,他身上帶著喜劇演員天生的特質。
陳佩斯的出名只需要一個平臺,而這個平臺就是央視。
只是在與央視合作的幾回之後,他就與導演發生了爭執。在藝術的領域,這樣的爭執其實並不少見。但是這次爭執卻導致陳佩斯毅然決然地離開。如今過去21年,陳佩斯走在自虐的路上,偏執的要命。
朱時茂面對媒體談起過陳佩斯這個人,說他的襪子爛著洞也不捨得換,說他的一雙老北京布鞋穿五年才捨得換。
而陳佩斯從來不是一個缺錢的人,在如今的文藝工作者中,能看到像他這樣極致節儉的人,實在是少。
在金錢上偏執的節儉是一方面,在文藝工作上的偏執才真的要命。不僅朱時茂,很多同行其實都不理解,陳佩斯何苦要用自虐的方式為難自己。
在央視私自將朱時茂和陳佩斯的小品做成和合集販賣時,兩人開啟了和央視的對壘。這場官司之爭最後打贏了。
但是陳佩斯失去了上春晚的機會,他的口碑也因此丟了。因為在那個年代,老百姓還聽不懂智慧財產權,只覺得他摳門、沒良心。
於是他又開始玩起了根本沒人願意碰的話劇,用他自己的話說,「站在舞臺上都能聞到廁所的騷尿味」。但是陳佩斯還是成功了,他的話劇從寥寥無幾的看客,到能場場坐滿的忠實觀眾,被譽為是行業內的票房奇蹟。
很多人勸他上節目吧,多少老藝術家圍繞在流量演員的身邊,多少前輩出現在綜藝的舞臺瘋狂撈金。
以他的咖位,能帶給觀眾情懷,也能讓他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陳佩斯還是不願意,那沒有意義的快錢他根本不稀罕。
2011年,央視再次請陳佩斯出山,陳佩斯委婉地拒絕了。倒不是因為耿耿於懷,而是因為他確實有自己要忙的話劇事業、藝術追求。
只是在別人看來,拒絕這些能更加出名,更賺錢的平臺和自虐沒什麼區別。
但是只有陳佩斯自己知道,他的自虐,就是為了活出文藝工作者的那股勁兒。就像他嚴詞拒絕市場中上下打點的行為一樣,陳佩斯的骨頭硬得很。
不論過往的陳佩斯多麼不願意登上電視節目,如今的陳佩斯要重回大眾視野卻是事實。很多人說陳佩斯還是「慫」了。
央視這個老東家,對陳佩斯來說終究是躲不掉了。但是筆者卻覺得,還好陳佩斯認慫了,不然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看到這位業界良心活躍在大家的視線中。
從前不明事理的觀眾,覺得陳佩斯摳門、小氣。但是他的眼界卻大得很,如果再讓他選擇一遍,他還是會選擇把官司打下去。不然他身後的這些文藝工作者,會指著他的脊梁骨罵。
如今中國的創作環境越來越好,智慧財產權的普及離不開這些以身犯險的文藝工作者。只是這一次,大眾對於陳佩斯的認識還是狹隘了。
就像20多年前,大眾不明白為什麼陳佩斯要把事情鬧得這麼大一樣。如今的大眾也不明白,這位沉默了20餘年的小品王怎麼又接下了央視的節目。其實從去年開始關於陳佩斯重回央視春晚的傳言就登上了熱搜。
雖然陳佩斯兒子此前出面澄清「沒時間上春晚」,但是觀眾對陳佩斯的期待卻被展現得很充分。這一次是滿足觀眾對一個文藝工作者的需求,也是為了喜劇的未來。
筆者認為在喜劇的舞臺上,沒有誰能陳佩斯更配坐在導師席上帶領著年輕的喜劇工作者。
陳佩斯本身就生在在文藝家庭中,如果沒有那十年的特殊時期,陳佩斯的父親也一定是如今大家熟悉的老派演員。
在父親的藝術培養下,陳佩斯對於創作故事有著自己獨到的見底。他製造的矛盾衝突總是能將是市井的小人物塑造到觀眾的心裡去。
這是他的小品和話劇總是能打動觀眾的主要原因,但是除此之外,陳佩斯這個人就很有魅力。
在他的身上你看得到一個文藝工作者對底線的堅持,也看得到不涉及原則的妥協。過去的陳佩斯堅持了20餘年的「自虐」,而如今的陳佩斯也終於開始「認慫」。
但是筆者相信。從此往後,除了行業內的創作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他的「自虐」,看懂他的「認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