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星為何代言美妝?趙薇《演員請就位》發聲:所有女演員都難出頭
前不久趙薇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她說「中年女演員不是只能演那些婆婆媽媽的家庭倫理劇」。
原句不是這樣說的,但是從演員走過來的趙薇實在是再理解不過現在被社交媒體不斷聚焦以及不斷放大的「中年女演員危機」了。
其實「演員危機」不單單是針對中年女演員,也不單單是針對女演員,更甚者可能都不是針對中年這個年齡階段。
現在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再難看到從前的那種演員從一個角色的十多歲一氣兒的演到七八十歲了。
個人印象中的最後一個角色似乎就是範冰冰飾演的武則天了。
但是當時的那部《武媚娘傳奇》並沒有優秀到可以讓範冰冰的演技被廣泛認可,所以顯然演員們都已經陷入了一種迷局中。
是什麼年紀就演什麼年紀的戲劇,和自己的親身經歷貼近最為上佳。
不要求「突破」要求「穩」,不要求「演技」要求「抗收視」「抗熱度」。其實很多的新生代演員們未必是不想有突破的,但是整個市場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位置輕易動一動或許就要動到別人的「奶酪」。
這樣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情況下,中年演員的危機感會更加強烈。
《演員請就位》開播後,馬蘇和倪虹潔在舞臺上闡述了自己的中年演員困境。
倪虹潔說「現在的戲越來越少,假如我不去演媽媽我就沒有戲可以演」。
但是關鍵就在於整個大環境下真正出彩「媽媽」角色也所剩無幾。
我們雖然都對《醜娘》一類的刻意煽情、歌頌母愛偉大的作品有些接受不良,但是至少那個時候,整個市場對上了年紀的女性演員們都還算是比較友善的。
然而現在,你根本無法看到一部所謂的「大女主戲」是真的貨真價實的讓30+、40 +的女性演員扛鼎的。
《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演員其實也才步入30歲的階段沒有多久,她們的現狀只是市場對中年女演員展現的一絲經過包裝的善意,卻並不一定就代表了全體中年女演員們的現狀。
作為導演的趙薇對此必然是深有體會。
趙薇說了一句很切題的話,她說:「我覺得根本不是40+,現在是所有的女性演員,都有一種很難出頭的問題」。
她舉出的例子是現在的美妝產品大多數都是小男生們代言,小女孩們在熒幕上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擠壓再擠壓。
女性對女性天然的惡意和敵對情緒使得女性演員們始終都處於一種過於被動的狀態中。
其實這個話題說深入一點我們可以說是人性使然。回想一下你的學生時代,班上長得好看的小男孩是否總是要比長得好看的小女孩兒更要受到歡迎一些?
回想一下你的職場生活,你的上司是否願意對長相干淨的男性以善意而不願意對面容精緻的女性表示寬容?
女性的男性先天上的不同造就了娛樂環境中的男女差異,而在後天的誘導以及培養下,這種不同就會質變成惡意以及敵視情緒。
我們無可否認當初木村拓哉代言的口紅廣告好看,我們也必須承認男性代言美妝產品所拉動的銷量令人咋舌。
但是這種刻意被樹立起來的女性藝人漠視圈的誕生,完全就是畸形而不健康的。
所以當趙薇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說「你們男導演多捧捧女演員好不好」的時候,或許作為女性的你,也由衷的產生那麼一絲無奈以及好笑。
我們的女演員們需要時時刻刻做到「少女感」,趙麗穎產後復出明明狀態在一點一點變好,卻還是有媒體抓住她「膠原蛋白流失」、「少女感不再」的話題點不斷探討。
已經結婚生子再離婚的楊冪還是要在當前這個環境中營造自己的「少女人設」、出演偶像劇。
女演員們本身的營銷手段值得討論,但是當前大環境的區別對待也值得被思考。
中年女演員難道就真的只能無所適從的慢慢老去嗎?優秀的女演員就不值得被肯定嗎?長相明豔動人的女星就不配代言美妝、出演一則廣告嗎?
這樣的尷尬境遇或許也是全體國人女性們所面對的生存環境,是所有的女性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要面對的無奈。
當然我們始終是樂觀地相信這樣的情況會陸續改變,但是目前看來,還是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
【圖片來源自網絡】
【文案編輯】丹波虞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