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嶽,曾有很多首歌火遍海峽兩岸,也曾一年半巡演五十幾場。但「火」這個字,對於一個正值事業上升期卻期盼著退休生活的歌手來說,似乎又不太合適。
可是,這就是張震嶽。
他甚至連自己的老年生活都規劃好了:老了以後就買一大塊地,一定是一個依山傍海的地方,能看見海平線、海岸線,這是公路……這是海……不能太低,會被潮水淹到……讓朋友們來這裡蓋房子,裝修成各自喜歡的樣子,然後在那裡混吃等死……
他是屬於山與海之間的靈魂
海是我的朋友,山是我靈魂的歸屬。
不要忘了,你是屬於山與海之間的靈魂。
他曾是不良少年痞子阿嶽;也曾變身DJ玩過電子樂;三十歲以後開始變得溫情,唱情歌;四十歲的他在重新跟人群、自然接觸之後,選擇了離開喧鬧的臺北,回到出生地宜蘭,做回平凡的自己。
四十歲之前的最後一張唱片《我是海雅谷慕》,他給專輯起這個名字是為了提醒自己「你是屬於山與海之間的靈魂」。
在2014年第25屆金曲獎頒獎禮上,張震嶽穿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上臺領取那一年金曲獎的壓軸大獎-最佳國語專輯獎,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說的第一句就是:「我是海雅谷慕 」,這是他的阿美族名字。
屬於大海與山野的孩子,最終會回到自己出發的地方。「從我第一張專輯一直到新的這張,都是在講海,繞了一圈,發現又回到原來的自己。」 無論他是多少歲,當下處於什麼樣得狀態,但是對於大海的喜愛和嚮往,從來沒有斷過。
他是城裡的鄉下人
「愛情不甜蜜,工作壓力也不小。上班下班忙忙碌碌,趕得上公車追不到夢想,開會開到崩潰……」 輕易戳中你得淚點,然後鼓勵你微笑著重拾勇氣。
我家後面是雪白的玉山,像是灑滿了顆顆翠鑽的星空,住過一宿你就不想走,我的兄弟 熱情好友,我的姑娘,你別想碰……山林與大海,璀璨的夜空,兄弟與姑娘,熱情、尊重和愛,這些在都市裡漸漸被遺忘的美好,又瞬間在我們眼前展開。
嘗過走紅之後的浮華人生和紙醉金迷之後,他只想放慢步調好好生活。希望回到鄉下,做個普通人,打獵、捕魚,安靜地做自己想做的音樂。把輕的慢歌、自然的、陽光的交給「海雅谷慕」,把重搖滾的、實驗性的交給張震嶽。
雖然我住在城市,但我的心態屬於鄉間。我大伯是我們部落裡最會唱歌的人,他覺得去打獵捕魚夠吃就行。這是我很嚮往的生活方式。
他有自己的步調
堅實而溫柔
本該是努力工作的人氣上升期,他卻玩各種戶外運動,騎車、衝浪,把自己越曬越黑。敢於自由做自己的,想必也只有張震嶽了,當然,他的名字被提及的越來越少。但這對於張震嶽來說,並沒所有什麼。
他說自己是「音樂的投機主義者」,只是一直專心玩著音樂,想讓讓他投其所好,好像並不容易。他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寫什麼樣的歌,別人愛聽什麼他其實並不在意。即便是有人說他「過氣」,他也坦然接受,那就過氣好了。
「我不可能一直維持在一個很密集的工作狀態,如果那樣就像魚離開水,我會喪失了創造力。只有看到海看到山,才會有釋放的感覺,要慢慢來,不要急。」
人不能在短時間之內密集地消耗你的能量,你應該把能量拉長時間慢慢去消耗。他的成長一如他粗糲中帶著一點慵懶的嗓音,不急不慢,堅實而溫柔。在音樂這條路上,他有自己的步調,走得不快,即便是過氣也過得很踏實。
願我們都能
毫無保留地成為自己
英文裡有一種壓力叫做「peer pressure」,翻譯過來就是指那些來自同輩人的壓力。以至於我們總是屈服於周邊人的壓力裡,違背自己真實的感受。
就像你不得不做某件事,只是因為你所有的朋友都在這麼做。你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感到內疚、後悔、羞愧、尷尬甚至害怕。
尤其是,到了30歲左右,你會從周圍收到非常多的雜音,不僅來自社會、長輩,還要接受同齡人的審判。
我們希望和你
在如詩的大海邊,把自己清空
遠離喧囂,抵達內心最深的寧靜
找回一份相違已久的輕盈
我們希望和你
帶著最微薄的行李和最豐盛的自己
在忽晴忽雨的江湖,輕裝出發
有夢為馬,隨處可棲